04
史良的第四次人生向前,是在老師的賞識下,加盟律師事務所。
在上海法科大學,她一如既往地在學業上用力,在專業上拔尖。
因為組織能力、口才與膽識都是極佳,因而被中國法制文化的奠基者之一董康老先生看中。
老先生邀請她當助理律師,精心培養,有案子出庭也讓史良參與,畢業后的史良,更是順理成章地成了董康律師事務所的一員猛將。
人生大河奔流,淌過艱難險阻、扛過許多至暗時刻的史良開始大放光彩,成了一名優秀的律師。
她天生擅長應酬,擅長事務,加上一路貴人相助,讓她從學生,變成了法律斗士。
回過頭來看,命運似乎對她偏愛有加,似乎她人生的每一步,都能遇到貴人。
但如果給人生畫一個曲線圖,就會發現,她一生的走向都是自己造就出來的。貴人,能成就自己,也能毀了自己,比如,蘇青,成也陳公博,敗也陳公博。
但史良她有自己抉擇的眼光,也有隨時離開的底氣。
一九三二年,史良離開董康后,在上海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
一切歸零,是野心,也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同。離開看似艱難,實際上卻是規避風險的必經之路。
她的高度自律,注定她必然走這一條路。
抗戰爆發后,董康接受日本侵略者之邀,淪為漢奸,出任偽華北政權的要職,歷任偽華北政府臨時政府委員、司法委員會委員長、最高法院院長等職。1940年改任汪偽國民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汪偽國民政府委員。抗戰勝利后,董康被以漢奸罪逮捕,1947年病死。
觀完董康一生,我們不免唏噓,也不禁為史良捏一把冷汗:幸好,幸好當年她離開了他!
好一個幸好,可這一切恰恰是她的主動選擇,是她在激流勇進時的果斷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