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忍耐程度是有限度的。
學生時代的孩子們也是一樣,我從來不以成人的身份去簡化他們的心理,因為我知道心理的惡化與扭曲有很多都是從那個時候來的。在大多數學生的眼中,打鬧無疑是學習的閑暇之余最為開心的事情;樂于玩耍的人向來不在乎與他人的打斗,正因為他們是站在好的立場上去看待這件事的;而如果這個天平傾斜(當然仔細想想這個條件達成十分簡單,舉例來說,總會有勢力強的一方欺負弱的一方),我想這個結果也便大相徑庭。
面前這位心如死寂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把他送到這里來的人是他的老師,老師很年輕也一直強調孩子是天真的,只是做了錯事。但是我們的聊天中他卻讓我看到了不同的結果。
“所以你很滿意?”
“不,確切的說我如愿以償了。”
“他們對你做了什么?值得你用這么殘酷的手段去報復他們,你沒有好好考慮后果嗎?”我當時氣急攻心,沒有忍住自己的脾氣。
“我覺得我的尊嚴可以用他們的性命作為交換,他們欺負我的時候,難不成也覺得如果是他們被那樣對待會好受?”
“那你也不能這么做啊,你可以和你們老師說啊!”
“要是有用的話,我何必這樣做呢?”
我沉默不語。
“我承認我的罪行,我甘愿接受法律的嚴懲。”這是一個16歲少年,在法庭上說出的最后一句話,他用投毒的方式剝奪了那幾位男同學的生命,也同樣葬送了自己美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