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生意場
- 大秦將相
- 騎鶴呀
- 3109字
- 2020-06-23 18:50:29
彭不更嚎啕大叫,到最后差點沒一頭撞死在門外。嬴政見了,更加心煩意亂。可他也怕彭不更當真想不開,便將此事飛速告知楚南雄。
楚南雄聽罷,笑了笑,對章邯道:“此人雖然蠢了些,但心是好的。若因此害得他命喪黃泉,倒是楚某之過了。你代我到內史府激他一激,就說楚某不僅要卡住張氏、還要卡住天下糧商,讓他瞪大了眼睛瞧著。”
章邯知道楚南雄在用計,倒也樂意跑這一趟。他到了內史府,二話不說,指著彭不更便是一頓臭罵。到最后更是直接言明:“與我家公子為難,當真是不自量力。姓彭的,你瞧好了,我家公子不僅要為難張氏,還要將天下糧商的錢全都賺了!賺他個金山銀山、富可敵國!”
彭不更一聽如此,心里氣的要吐血。他再也顧不得朝堂禁令,家也不回、徹夜做書,一個時辰做一封、一夜六封。天剛蒙蒙亮,連米也不去領,徑直跑到咸陽宮,將書信報到大殿之上。
嬴政見了書信,也不拆開,直接命人送到了櫟陽縣衙。
楚南雄打開一看,忍不住笑了起來。他指著書信對章邯道:“這彭不更,幾乎要被楚某氣死了。”
章邯忍俊不禁,笑道:“公子,接下來該怎么辦?聽說,中原諸地及巴郡蜀川的糧商全都找上彭不更,與他一起、邀集一幫清客,要聯合起來、彈劾公子,告公子不仁不義、禍國殃民之罪。”
楚南雄微微笑道:“那便來吧,楚某生怕他們不上當。你吩咐下去,第一,內史之地的關口阻礙層層設卡,什么都不查、只查糧商。第二,讓手下人四處傳言,就說九縣災區已經斷糧了,數十萬百姓連稀粥都喝不上,櫟陽縣府跪求楚南雄施舍幾石粟米,卻被楚南雄罵了一頓、轟了出去。”
章邯聽了,忍不住皺眉道:“公子為何如此自污?”
楚南雄笑道:“為了給你變個戲法,讓你知道楚某的手段。”
章邯大喜,一面派隨身禁軍分赴各處關口設卡,專門審查四處入秦的糧商;一面派手下精明細作到處傳言,只說櫟陽城中的百姓如何如何沒有吃食、楚記糧行的生意如何如何好。
楚南雄左手設卡、右手賣糧,只用一天,其監守自盜、日進斗金的名聲便傳遍了咸陽內史。三天,巴郡蜀川的百姓黔首全都悉數聽聞。到了第七天上,就連北郡南楚、東海西戎,天下間所有的糧商富戶全都知道了此事。
中原也好、秦川也罷,大秦國瞬間如同炸開了鍋一般。此時此刻,那些隱忍不發、又眼紅耳熱的糧商們如何還能坐得住?大伙奔走相告,拉幫結派。一方面花重金宴請名流清士、豪門望族代為傳言,點名指責楚南雄私設關卡之弊、及天下同仇敵愾之心;另一方面則就近調集自家的粟米谷物,一路上再四處收糧、屯糧,連夜往櫟陽、高陵進發。
待十天之后,即瘋狗彭不更第三十九次約集糧商狀告楚南雄這一天,天下八大糧商已到其七。唯一未到場的,是蜀川白氏、即白仲一門。因他與楚南雄有舊,又不肯發這國難財,所以遲了些時日。
但七大糧商,已然不容小覷。尤其是寡婦巴清一門,更是戰國以來最大的商戶。其財力之雄厚、涉業之廣博,非等閑人等能夠想象得出的。
眾人到了內史之后,首先由巴氏出面,拜會彭不更。其次,由巴氏領頭、由彭不更代筆,請咸陽宮允許入駐櫟陽。
當此之時,滿朝文武人心振奮,非要嬴政當面答應下來。
可嬴政不管,反而推到楚南雄身上,說道:此間事端,一切由楚南雄做主,諸位可到櫟陽縣衙詢問一番。
彭不更嚎啕大叫、悲哭連連,他一腳踢在正殿大門上,隨后騎著快馬,趕到櫟陽縣衙,指著楚南雄的鼻子罵道:“無恥小兒,你如何禍亂朝堂,竟把大王迷得團團轉!我只問你一句話,天下糧商盡在關口,放不放他們進來?”
楚南雄見彭不更臉色黢黑、眼眶深陷,這大半個月來沒少受苦,心里雖然不忍,可也有意要逗他一逗,打趣道:“你這二十天,一天好幾封奏疏,指名道姓的罵了楚某幾十回。楚某放又如何?不放又如何?”
彭不更憤憤不已、嘶聲裂肺的道:“你若放了,彭某就此罷休,再不與你為難。你若不放,彭某自此以后,必將你視為殺父之仇、辱母之敵,不死不休!”
楚南雄哈哈笑道:“夠狠!彭先生瘋狗之名,果然名不虛傳。為了你這一句‘不死不休’,楚某便見他們一見,至于放不放行,另說。”
彭不更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聽楚南雄話語里的意思,顯然是有希望的。他當即擦干眼淚、收了怒容,急忙忙奔回內史,請七大糧商主事連夜趕到櫟陽縣衙、去見楚南雄。
七大糧商早就聽說過楚南雄的大名,只是這名聲嘛,當真是臭不可聞,幾乎與廁蟲屎郎無異。
眾人全都出身豪門、又富甲一方,誰年輕時不是一方俊彥?大伙有意要在楚南雄面前顯擺一番,因此各個趾高氣昂、做足了姿態。
等親自見了楚南雄的面,糧商們便更加興高采烈起來——那楚南雄身為天使、又得朝堂器重,本該為國分憂、為民解難。可哪里想到,他三句話離不開楚記糧行,生怕別人搶了他的生意,竟再次拿出公驗不明、照身有誤做托辭,要大家重新補辦、故意拖遲糧商入關時日。
巴氏糧商主事巴隆一見如此,對楚南雄的鄙夷那是盡都寫在臉上,當即就直接挑明:“我巴氏一族世代居住在巴郡蜀川、我巴隆的公驗照身是當朝長史李斯親自置辦的,楚公子若是不服,我將李斯大人請過來,咱們對質對質?”
楚南雄呃的一聲,尷尬陪笑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既是李大人代辦的,那就算有誤也無妨。”
眾人聽楚南雄如此說,只道他怕了李斯,更是瞧他不起。一個個嘿哈連連、調笑不止,只差直接開口辱罵了。
楚南雄也不氣、也不惱,正了正顏色,對章邯道:“行吧,那便吩咐下去,放行。只是櫟陽一帶,是我楚某的地盤。咳咳,楚某口誤,勿怪勿怪。櫟陽是我楚某的、那個,是我楚某的場子。你們安安分分的做買賣,誰也別搶誰的。大家都有得賺,都有的賺。”
說完之后,他便長吁一聲,出了會客廳,直接往后堂走去了。
幾位糧商見狀,更是喜不自勝,都在那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輕笑起來。
事情一經說通,眾人也都離了縣衙。在回到關口之前,他們曾特意趕到楚記糧行、悄悄的巡視一番。
楚記糧行外冷冷清清,偶然跑來幾個路人,在見了“楚記”二字后,都忍不住破口大罵、叫嚷不止。
可就算如此,仍是有人走到店內,放下嘩啦啦一箱又一箱金錢,只為了那一丁點摻了沙子的粟米。
眾人看了好半天,楚記糧行雖然只做成了兩單生意、且總數只有一石,可進賬足有千金。
那金錢,正明艷艷、黃燦燦的擺著呢!
眾人心跳如鼓、目光如炬,回去之后二話不說,帶著糧食就奔赴櫟陽、高陵。
巴氏一族巴隆,還奮筆疾書、給寡婦巴清寫信道:“九縣水患之災、實在百年難遇,而櫟陽、高陵之糧市,更是千載難逢。楚記糧行一日最多只賣兩單,可竟得錢數萬。若非親眼所見,誰人能信!我等已得恩準,明日便可入關。然此間利益之豐厚、此間生意之長久,非一言一時能夠言明。愿宗族盡開糧倉、遣車隊連夜輸送,縱然途中有所損耗,也可忽略不計。機不可失、時不我待,若錯過此番機遇、則舉族上下追悔莫及!”
其言辭之懇切、其意態之敦敦,實在令人嘆服。書信之中更是直接挑明:誰不答應開倉放糧、誰運糧遲了晚了耽誤時日了,誰就將成為宗族罪人、受一世罵名。
第二天天不亮,內史之地各處關口,全都準入放行。
那七大糧商,尤其是巴氏巴隆,更是如同撒了歡的獵鷹一般。騎一匹快馬、帶一眾親衛,率先趕路,在眾人之前來到了櫟陽。
他別的不管,先在櫟陽城中租下了好幾處大倉庫。又買了七八個店面,命人掃灑干凈,便去置辦糧柜、木牌。
等商隊趕到城內時,巴隆早就已經收拾妥當,只等著開鋪賣糧了。
他為了羞辱楚南雄,剛一進城時,就特意在楚記糧行對面買了一個店鋪。
楚南雄掛名“楚記”,他便掛名“巴記”;楚南雄一石米摻了半石沙,他便一粒沙子也不摻;楚南雄在木牌上標明:“千金一石,不挑不揀;小本生意,概不賒賬!”他便在木牌上寫道,“百金一石,任挑任揀;大戶生意,半價賒賬!”
當一切全都收拾完畢后,巴隆哪里也不去,搬了一條長凳,就坐在巴記糧行門口。
他笑吟吟的盯著對面大大的“楚記”兩個字,只為了等楚南雄出來。他要讓楚南雄知道,什么叫做生意、什么叫做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