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不僅是面子開程,也是現代社會里的一種高尚的藝術。應酬得愈是成功,你的人際關系就會愈好。按照心理學家所說,應酬的巔峰效果,就是在絕無強迫的成分里,把你的一份誠意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受到感應,自動地幫助你,遷就你或同意你。
尤其身處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社會關系中,應酬是梳理、融通、改善人際關系的一門重要藝術。
不會應酬,怎么“混”社會
小周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畢業后,以筆試加面試第一的成績被一家大型企業聘用。平時,他做人本本分分、踏踏實實,沒有什么不良嗜好,不抽煙不喝酒,每天準時上班,下班也準時回家,鮮有與同事、朋友應酬的機會。
他的工作做得很出色,領導也很器重他,一有什么應酬,都會想到把小周帶上,想讓他見見世面,鍛煉鍛煉。每次,小周總是會委婉地拒絕,不是借口說身體不舒服,就是說家中有事,幾次下來,領導也就不再“強求”他了。有些朋友提醒他:“下次領導讓你去,你就跟著去吧,你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就是領導的一句話嗎?何必掃領導的興,還讓自己錯過發展的重要機會!”
小周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兢兢業業把工作干好,其他的都是浮云,甚至,他有些看不慣那些場面事,聽不慣那些場面話,覺得“那樣做人太假、太累”。
不久,公司里又錄用了一位大學生小楊。上班后,一天有半天的時間在外面,不是今天跟張經理去見客戶,就是明天要陪李主管去參加某項活動,整天不干“正事”。很快,小楊便成了部門有名的“自來熟”,不論見了誰,都能上前聊上幾句,甚至與其他部門的一些職員也建立了一定的“交情”。
一次部門會議上,領導特別指出:“小楊同志工作積極努力,很求上進,在這里要給予表揚?!?
小周很不服:他哪里比自己強?整天在外面混吃混喝,油嘴滑舌。很長時間,他都有些想不通,領導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成績,卻偏偏要表揚“只說不練”的小楊?
工作做得好,不如關系混得好。不可否認,小楊是位聰明的“職場混混”,他深知混職場、混社會,應酬的重要性。而小周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單純地認為,只要工作做得好,領導看在眼里,就一定會受到器重。
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都有過像小周一樣單純的想法,等真正進入職場,步入社會,才會發現,事情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應酬是能給自己帶來關系與資源的機會。如果想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就必須要懂得應酬,懂得去適應他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寬,讓自己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變得如魚得水。
不會應酬,就沒法適應社會,就沒法在職場上生存。A先生是位做事很規矩的人,白天賣力地工作,晚上回去還要加班加點學習,周六日有時間還要做點兼職,生活圈子窄,朋友少,整天累死累活,掙的錢也只夠養家糊口。他的一位朋友很為他鳴不平:“像你這樣整天只顧埋頭做事,不怎么與人交往,將來靠什么在社會中立足?”與A先生不同,這位朋友在工作之余經常邀朋呼友,要么搓上幾把麻將,要么喝幾杯小酒,要么天南海北地胡侃……雖然工作不怎么賣力,但是升遷的速度堪比火箭:兩年時間,從一位小職員升任為總經理助理?,F在,生活滋潤,工作輕松,還經常陪著總經理到全國各地跑業務,到哪里都顯得很風光。
這就是會混與不會混的結果。有些人不善于應酬,職場奮斗了幾十年,職位還是普通職員;經商仍然是“燒餅鋪子”;做學問就那么幾塊“豆腐干”……于是人變得越來越憔悴,感覺活得越來越累,茫然后左顧右盼,覺得自己這一生“混”得實在是太慘了。
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85%是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
何為“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說白了,就是應酬的藝術!尤其在現如今這個人情社會、關系社會,應酬的能力也是社會生存的能力,這種能力直接決定了一個人事業的高度。
應酬心經
應酬是一個人立身、立業的支點,你的事業有大多,人脈就要有多廣。叫吃飯就吃飯,叫做事就做事,這樣的人能力再強也很難混出個模樣來。
言談舉止要讓人“看得慣”
有一位公司經理,不管在什么場合,一提到得意處,便會不自覺地摳自己的鼻孔。一次,他與外商進行一個項目的談判,雙方談得非常順利,馬上就要進行簽字程序時,這位經理的老毛病又犯了,得意之余,他又用手指不自覺地摳挖起鼻孔來。一邊摳挖,一邊談笑風生。
外商很快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于是皺了皺眉頭,一副不解的樣子。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他示意簽字的乙方代表:暫時不要在協議上簽字。這位經理不解,便說:“不是說好要馬上簽字的嗎?”外商僅僅表示:“有些地方還需要再慎重考慮一下?!?
隨后,外商帶著自己人揚長而去,這位經理不知所措,雙方的合作也就此終止。事后,有人問外商:“為什么臨時取消了簽字?”外商說:“在那樣莊重的場合,對方竟然當著客人的面摳自己的鼻子,說明他的素質非常低。經理的素質尚且如此,員工的素質也就可想而知了。與低素質的人合作,是要冒極大風險的。我們不愿意拿自己的資金來冒這樣大的風險。”
一個小小的惡習,破壞了一個合作項目,同時還給外商留下了素質低下的印象。不管在什么樣的應酬中,如果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好,不僅會影響對方對你的評價,而且也會影響雙方接下來的交往與合作。
雖然在應酬活動中,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但在別人的記憶中卻總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并且第一印象的好壞決定著雙方接下來的交往過程。在第一次與人應酬時,要盡可能避免對方“心理上的抵抗”,要讓對方看著順眼,否則,一旦留給對方一種不良的第一印象,日后將很難改變。聰明的人在與人交往時,會非常注重這一點。
有位年輕人被某家公司聘用,他上班的第一天,遇到了他面試時見到的一位公司職員,他非常客氣地說:“托您的面子,我進了公司。”雖然這位職員知道他是在說場面話,但是聽后還是會覺得他很近人情,很有禮貌。如此,在他人面前樹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接下來,對方在心理上也很容易接納他。
類似的應酬技巧還有這樣幾種:與朋友見面,分明并沒有失禮之處,有時多說一句“真是失禮得很”;別人邀請你去做客,見面時說上一句“打擾你了”……
如果你不說這種“不合理”的話,別人也不會介意什么,但是,別人在心里對你的評價不會有提升,再者,說這些話對你也不損失什么。
在平時的應酬中,當我們初次與某人見面時,通過對方的一些言行舉止,會不知不覺地給對方扣上“此人很較真”,或“此人不友善”的帽子。這種印象一旦形成,即使日后對方再做出多大的改變,我們也很難修正對方留給自己的第一印象。
我們做一個換位思考,當你留給別人一種糟糕的第一印象,日后想挽回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這種形象,難度可想而知。
有些人為了盡可能留給對方一種好形象,面對初識者時,總是習慣以頭腦敏捷、富有幽默、具有責任心的姿態來應對。如果一味地這么做,效果也未見得就好,許多時候,反而容易給人一種華而不實、太過圓滑的印象。如,當你急于通過自認為得意、有道理的言詞來表示你的機智與幽默時,其實,你也是在為自己埋下遭他人的猜疑的種子。
想想那些應酬高手,他們之所以有人緣兒,受人信賴,往往并不是因為他們擁有出眾的才華,會說一些驚人之語。相反,他們經常習慣用自己的親身經驗來說話,低調而真實,新潮而不夸張,如此,他們才能夠與大多數人暢快地交談。
尤其是第一次與人交往,言行舉止太過做作或自夸,是容易遭人忌恨與猜疑的,有些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經常會說一些不實之詞,或是盡可能給對方造成一種模糊印象,表面上看大家“相安無事”,其實,你很可能給別人留下了一種華而不實,或太過虛榮的形象。
所以,初次與人應酬時,在言行舉止方面一定要做到自然、大方、真實、有禮,別人不喜歡聽的話不說,不合時宜的小動作不做。只有別人欣賞你,愿意接受你,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其“心理上的抵抗”,才能讓應酬達到預期的效果。
應酬心經
應酬過程中,首因效應非常重要。再優秀的一個人,若不分場合,在初識者面前旁若無人地摳鼻子、挖耳朵,或說一些不著邊際的大話、虛話,如此習慣,不遭對方的反感才是怪事。
見什么人穿什么裝
都聽說小趙在上?;斓貌诲e,昔日的一些老同學時不時會打來電話述舊,有些外地的同學甚至提出“有時間想過去看看你”。小趙是一家裝修公司的經理,那段時間正好趕上裝修高峰,既然老同學提出要到上海看看自己,他也只能表示歡迎。
一天,小趙接到了一位老同學的電話,說他們已經到了上海。小趙立忙從裝修現場趕往車站去迎接。雖然多年不見,見了面,除了幾句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客套話外,卻少了幾分小趙想象中的驚喜與激動。從老同學的眼神中,小趙讀懂了他的心思:自己很讓他失望。他常用略帶尷尬而又有些挑剔的眼神打量著自己——一身裝修工作服,滿是泥漿與污漬,這哪里是體面的“經理”,儼然是一個裝修工人,看來混得真夠慘的。
小趙知道他懷疑自己的經理身份,但還是非常熱情地說:“我剛好在接一個項目,忙了半天還沒來得及換衣服,走,咱們先去吃頓便飯。”
老同學遲疑了一下,有些不情愿地說:“不急,我也是順路過來看看你,看,還影響了你工作,真不好意思。”
小趙不知道對方為什么變得竟如此客氣了,這哪里還是在QQ與電話上聊得很投機的老同學!雙方客套了一會兒,老同學便借口“剛到上海,想先去轉轉,回頭再聯系你”告辭,以后便沒有了下文。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一身得體的衣服,不但可以提升人的精氣神,還可以體現出一種禮貌與修養。上例中,小趙與老同學的應酬之所以會出現莫名的“客套”,避開勢利的因素不談,關鍵是小趙著裝太隨便,讓老同學一時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腦子里想的是西裝革履,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形象;眼前的小趙卻是一身工作裝,邋遢而又有失體面的裝修工形象。如此,老同學會覺得他混得很慘,同時也覺得他很虛偽,喜歡說大話,而小趙卻覺得同學很勢利,喜歡以貌取人。
試想那樣的場面,老同學一場,讓雙方情何以堪?!
應酬場合,見什么人穿什么樣的衣服,已經和“見什么人說什么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衣著是人的第一張名片,不管是去面試,還是與人進行商業談判,甚至參加一個小小的party,一定要選一套適合的衣服這樣與人方便,與己也方便。
意大利影星索菲亞·羅蘭說:“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類型,它代表你的個性,一個與你會面的人往往會自覺地根據你的衣著來判斷你的為人?!敝b的確是門學問,它甚至包括膚色與服裝顏色的搭配;身體比例與款式的協調;首飾與氣質的和諧等元素。
或許你知道參加葬禮時應該穿黑色或者深色的服裝,商業談判時應該穿正裝,但是19點以后男士才能穿黑色禮服,面試時最好不要穿頂級名牌,長裙是對粗壯腳踝的最好掩飾,這些你知道么?
在應酬場合,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穿著問題,而是一種教養與禮節的體現。也許有人會說,衣服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應酬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其實不然,著裝本身就是應酬內容的一部分。你與別人應酬時,別人首先注意到的便是你的穿著打扮,從你的穿著打扮中,對方會揣摩你的個性、品位與喜好。
如,參加集體勞動時,你卻穿著一身時尚、流行的服裝,像都市的白領一樣,就會顯得不合時宜,人們自然會對你的這種裝扮有“意見”;與同學朋友聚會,從頭到腳非要著一身的名牌,就會讓人覺得你有顯擺、張揚之嫌;與重要的客戶談判,若穿一身休閑運動裝,傳達給對方的潛臺詞就是“我不夠重視你”。
所以,應酬時的穿著也很有講究,并不是穿得越高檔越好,也不是穿得越簡樸效果越差。一般來說,不論出席什么場合,穿著一定要與場合與時宜合拍,即,不論面料好差,檔次高低,一定要穿出“觀感”與“水準”,讓人看著得體、舒服、大方,如此,既可以盡到交際之禮,又可以烘托一下應有的氣氛。
尤其是與陌生人應酬時,人們潛意識里往往有“先敬羅衣后敬人”這樣一種觀念。所以,如果你不是很在意自己裝扮的話,很有可能會“誤導”對方,從而生出不必要的尷尬來。
一次,有位老板帶著自己的秘書去見一位客戶,見了面,客戶首先熱情地上前與秘書握手,并噓寒問暖,卻對老板視而不見。當得知對方是秘書時,客戶非常抱歉地說:“王老板真是低調啊,差點弄出大誤會?!笔潞?,王老板罵秘書不識抬舉,在客人面前搶了自己鏡頭,讓自己很沒面子。秘書有苦說不出,心里只抱怨:整天提醒我,叫我注意公司形象,你卻如此邋遢,出門前從不注意形象。
通常,人們對穿著整齊的人是比較有信賴感的。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見到一位穿著得體、彬彬有禮的人,你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你的禮貌與對對方的重視,相反,如果對方穿著很邋遢,你很可能會忽視對方,甚至會對他產生一定程度的輕視。由己及人,這就不難理解,當你穿著與應酬場面不合拍的服裝出現在他人面前時,人們為什么常會向你投來不屑,或是異樣的目光了。
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場合的應酬,穿著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1)注意皮鞋擦過了沒有?
(2)看看褲管、袖口有沒有線頭?
(3)檢查襯衫的扣子全部扣好了沒有?
(4)男士一定照鏡子看看胡子長長了沒有?
(5)女士梳好頭后,要在鏡前檢查有沒有問題?
(6)是否注意到了衣服的皺紋?
應酬心經
在一些特殊的應酬場合,身上穿的已不僅是件普通的衣服,而是一件保護心靈的外衣。只有穿著得體、合時宜,才能融入應酬的圈子中,才能與人建立起一種平等的關系,才能自信、大方地與人對話。
想做朋友先做場面
小李是一家國企的業務員,平時大多數時間都在辦公室里,接觸的異性朋友較少,所以三十好幾了還沒有女朋友,家人急,領導急,小李更急。一次,一位同事幫他介紹了一個對象,剛見面,雙方對對方都比較滿意,可是當雙方坐下來時,小李卻急得額頭直冒汗,他不知該和對方談些什么,加之有些緊張,交流過程中幾度出現卡殼、啞場,場面變得很尷尬。后來,那位女士借口“時候不早了”提前離開。小李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但也回天乏術,錯過了一段姻緣。
之后,小李便多長了一個記性,平時有事沒事就會關注一些比較時尚的信息,雖然足不出戶,但了解的東西不比別人少。一天,老同學給他介紹了一個女朋友。小李問了下那女孩的基本情況,感覺還行,但又怕自己不夠優秀,人家看不上,所以臨時惡補了些女孩子比較關注的信息,比如,當前流行什么音樂,某位影視明星的近況如何,什么款式的衣服更時尚等。
第二天,小李一見到那女孩,就被她的氣質與美貌所深深吸引。兩人隨后邊吃邊聊,聊著聊著,話題果然被那女孩引到了時裝方面,小李心里竊喜,幸好自己昨晚惡補了一些這方面的功課,否則,就接不上話茬兒了。
姑娘見小李與自己有如此多的“共同語言”,也懂一些時尚元素,也很樂意和他聊更多的話題。兩個人談得很投機,事后,姑娘對小李的感覺不錯,雙方還互留了手機號碼,至此,小李的相親基本算是成功。
許多女士很信奉自己的第一感覺,如果第一次跟你吃飯,覺得有話可說,那么她也愿意和你吃這頓飯,如果坐在一起沒有共同的話題,或者說不到一塊兒去,那這頓飯吃得就會很別扭。
也許你會說:“我興趣廣泛,平時也喜歡調侃,但就是在陌生人面前不善言談,不會把控場面,經常會讓場面變得很尷尬。”這種情況在相親時較常見,除此之外,在其他一些場合也不鮮見,如,有的人面對職位與身份都比自己高的人時,就不知該如何正確應酬;有的人在人多的場合就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有的人在陌生人在場的情況下,就不知該怎么融入整個場面……
說白了,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這樣的人不善于做場面。場面向來都是人做出來的,同樣是托人辦一件小事,有些人臉紅脖子粗,好話說盡未必能打動人心,結果搞得自己低三下四,也讓對方很尷尬;有些人心不跳眼不眨,三言兩語就把事情給辦了,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不說,也讓辦事的人覺得有面子。所以,不同的人在面對同樣的場面時,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應對方法,得到的結果也往往是不同的。
王杰習慣在熟人圈里混,一旦與陌生人交往,就顯得很拘謹、壓抑、顧慮重重。一次,參加朋友的婚宴,坐在同桌的一個也不認識。席間,大家都相互寒暄著、客套著,王杰卻沒有了昔日的活躍,只是一個人悶悶地品酒吃菜。偶爾與人搭上兩句話,也是有來言沒有去語,他越是這樣,人們越有意回避著他。雖然整個宴請的場面很輕松、和諧,但是王杰卻覺得自己心頭始終壓著一塊石頭,郁悶得要死。
善應酬的人往往把這種場合看作是結交新朋友的機會,他們也愿意在這種場合中表現自己,王杰卻恰恰相反,他從心里很排斥陌生人,而且把在這種場合的應酬看成是一種累贅。如此,他怎么能做好一個場面人呢?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名片盒里的人是越來越多,但真正能無話不談的朋友卻沒有幾個。絕大多數還是場面上的朋友,迎來送往,無非是個“您好”加上“再見”。但讓人苦惱的是,若是真正的朋友,就算相對無語,彼此也不覺得尷尬。但場面上的朋友就不同了,畢竟“您好”完了,在說“再見”之前,這中間的一段空白總是要去填的。善于應酬的人,也就是公認的社交高手,他們總能漂亮地完成此類使命,讓彼此輕松愉悅地進行交流。反之,只會讓在場的雙方感到尷尬,讓場面變得沉悶。
對于一些不善應酬的人,應該學會去填補這中間的空白,如,在以下幾種場合有針對性地鍛煉,可以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
1.交際宴會
在這樣的場合,多聊一些盡可能表現自己優點的話題。也就是說,應該多談論自己喜歡的,并且研究最深的行業,從而給大家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某一次的交際宴會上,小杜也去參加了,他并沒有出色的相貌,穿著也很樸實。開始,大家都不注意他,席間,有人突然聊起了金融危機,小杜一聽,便湊了過來,他的一番言論見解獨特,讓人刮目相看。不少人都過來跟他招呼,而且在了解到他畢業于某名牌大學金融專業之后,都紛紛向他遞上自己的名片。真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在一些交際宴會中,與人應酬要的就是這種感覺,不但要出口成章,還要說話有分量,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此,要多在自己的特長上做文章,多談能讓別人刮目相看的事。如果你太低調,太謙虛,別人就容易忽略你,更不會記住你,那參加這樣的宴會還有什么意義?既然來了就是為了能交到朋友,就是為了能讓人了解并認識自己,那必要的時候就要張揚一點,高調一點。
2.同事聚會
這樣的場合,說話做事都要盡可能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多尋找利益共同點,尋找和擴展在公司的同盟“戰友”。但應該少談公司的私密事,因為在這樣的場合,到處是耳目,你不知道究竟誰是敵誰是友??赡苣銦o意中說的一句話,第二天就會進了老板的耳朵。所以,話題的選擇尤需謹慎,同時,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尤其在喝酒之后,更要慎言,寧可一言不發,也不要失言。
3.朋友聚會
朋友之間的應酬,基調應以輕松為主,或敘敘舊情,或交流現在,或展望未來,總之,應以樂觀和放松的心態去赴宴,話題應輕松有趣,談話應風趣幽默,切忌苦大仇深。如果你去了就揭自己或別人的傷疤,大家會很不開心的,集體鄙視你,因為你攪了大家的興致。尤其同學聚會,更是如此。在朋友聚會上,也盡量不要當眾開口借錢,或者大談與金錢有關的話題,切忌炫耀自己的財富,避免傷了別人的自尊。在朋友聚會中,沒有窮富,沒有高低,也沒有貴賤,大家一視同仁,絕不可表現出自我優越的心理。
4.請客飯局
請客戶吃飯,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種應酬。在這種場合,談話的方式尤為重要,尤其在話題的選擇上,應多找一些有關做生意的,又不會招致對方反感的話題。當然,向客戶推銷產品與服務也可以作為一個話題,但要注意一點,不要為了推銷而推銷,要把話題與時下的社會熱點結合起來,如,推銷武器你要聊戰爭;推銷冰箱空調你可以在席間談談氣候變化……只要話題選擇到位,你就可以順利地轉入自己的產品。
有一個電器公司的營銷經理,他跟客戶吃飯時,談了半天的音樂,什么莫扎特、肖邦,然后又談了即將舉辦的一場音樂會,話已至此,不但自己很難拐彎,客戶也聽得索然無味,于是干脆問他:“你能給多少折扣吧?”營銷經理這才匆忙報價,對方草草還了一個價后,便沒有再讀下去的興趣。
5.相親會
在相親時,有些人顯得比較世俗,一到桌面上就問對方一些關于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成員情況等比較隱私的話題,這樣的話題雖然是雙方關心的一些比較實際的話題,但太過直接的問話,不但會打破整個場面的氛圍,而且會給人留下一種太勢利的不好印象。所以,要談一場高質量的戀愛,事先要充分了解對方的性格和興趣愛好,多在這方面做文章,不管最終成不成,都會讓場面變得和諧、輕松。
生活中的那些應酬高手,似乎就是為場面而生,不論是什么場合,他們總是能夠找到新的朋友,總是善于能烘托出一種適宜的氣氛,讓無聊變得有趣,讓沉悶變得活躍……
應酬心經
做場面人,不只求與人混個臉熟,還要學會說漂亮話、客套話,并且能夠依據場面的形勢盡可能多地博得他人的認可與好感,讓他們從心理上接納你。
8小時以外慎掛“免戰牌”
“白天忙了一天,下班還要跟客戶聯絡感情,太痛苦了!”小郝逢人便大倒苦水。近來,公司為了拓展業務,劉總經常要求小郝下班后多與新老客戶應酬,什么飯局、牌局、KTV……小郝應接不暇,幾天下來,整個人都要快累癱了,但臉上還得佯裝微笑。
一次,劉總又讓小郝下班后去陪某客戶吃飯,小郝心不甘情不愿,于是跟劉總說:“今天得回家照看孩子,實在脫不開身啊,還請劉總再想想辦法?!眲⒖偟哪樕蝗蛔兊煤茈y看,嚴肅地說:“你以為這是一次簡單的飯局嗎?這是工作的一部分,8小時以內是工作,8小時以外也是工作?!?
猶如一把刀子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小郝悶聲不響,看來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小郝很委屈,他覺得自己只是個普通的業務員,把該干的事情干好就行了,類似這樣的應酬不是他的義務,更何況一周三四次,誰受得了???
從那次之后,劉總再也沒有要求小郝下班后去陪客戶。雖然小郝工作很踏實、努力,業績有目共睹,但讓他感受最深的卻是不被劉總理解與重視的孤獨與冷落。
職場上,經常有人抱怨8小時工作之外的應酬。不過,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上,要達成合作,當你與競爭對手的條件相差無幾時,彼此與客戶的“交情”往往是達成合作關系的“臨門一腳”!不少職場故事告訴我們:臨門一腳發揮好不好,直接關乎職場前途。
許多人習慣了早九晚五的工作節奏,工作了一天,已經夠累了,下班后總想逃避各種應酬,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不是所有應酬都要一律回避,有些事關自己職業前途的應酬還是要積極地去面對。
如,你工作表現不錯,上司想培養你,提拔你,但是有些話不便在公司講,于是上司提出:“下班后有時間一塊兒吃個飯?!蹦阋俏竦鼐芙^了,不管借口多么美麗,多么讓人信服,都很可能會錯過與上司交流感情的機會。
其實,許多有價值的應酬都是在工作時間之外進行的,一來,大家都有空閑的時間,時機好選擇;二來,場所選擇余地也較大,有助于避開一些耳目。所以,應酬高手往往不會在上班時間到處應酬,而是會選擇工作之余請客吃飯、打牌唱歌,從而,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把事兒給辦了,把關系給融通了。
1.應酬時間
工作之余選擇應酬時間也是有講究的,遲了不行,早了也不妥,怎么拿捏其中的火候,一要靠個人的經驗,二要把握好對方的安排。
有位年輕人,剛入職不久,對自己的工作還不是很在行,身邊的一位老同志總是耐心地幫助他、指點他,使他進步很快。拿到第一筆工資后,為了表示對這位老同志的感謝,他想請對方吃頓飯,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機。思前想后,覺得上班期間請不合適,太扎眼不說,老同志也未必受請。于是決定下班后找個時間點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對方。一天,剛到下班時間。他便對老同志悄悄地說:“王哥,認識你這么久,今天想請你吃個便飯,還請賞臉啊?!崩贤久碱^一皺,摸了摸下巴,有些難為情地說:“我說小李,你讓我很難辦啊,今天領導會上都說了,讓我盡快趕一個營銷方案出來,我正愁時間不夠用呢。要不改天吧?”
過了兩天,年輕人又發出了同樣的邀請,老同志再拒絕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不拒絕,卻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等著自己。在對方再三的要求下,老同志才答應下來,結果,整頓飯只吃了十幾分鐘,感謝的話還沒有來得及說,老同志便猴急地要離開。所以,這頓飯沒有吃出什么效果,反倒成為了對方的一種累贅。
所以,在時機的選擇上一定要于人于己方便,這樣,雙方才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才不會使應酬變得倉促。
另外,應酬時間的長短也是一個問題。太短的話,走過場的意味較濃,人走茶涼是必然的,太長的話,容易讓對方產生一種疲勞感,進而會對你產生一種排斥。如果是一件雙方一說即合的小事,最好3分鐘以內了結;如果是多日不見的老朋友,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不嫌長,這時要依對方的興致來選擇應酬時間;如果是重要的客戶,該說的話說完后,再依對方的心理狀況選擇縮短或是延長交流時間;如果是與異性朋友應酬,時間不宜太長,10分鐘到20分鐘左右即可。
這里有一個細節一定要注意,如果在應酬時,對方自然或不自然地看表,看外面的天色,那就盡快找個讓對方可以接受的即將結束應酬的借口,來體面地結束這次談話。
2.應酬場合
工作期間,應酬的場所通常是辦公室、走廊、大廳等地方,在這些地方,只適合談工作上的事情,或是見面簡單地打招呼表示問候。如果要談一些私人之間的事,或是進行一些生意上、圈子內的應酬,就必須要考慮辦公室以外的應酬場所。如果場所選擇不當,應酬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有位客人要到某公司拜訪,由于快要到下班時間了,于是經理便打電話給客人說:“我6點半在樓下大廳等你?!笨腿舜掖亿s來,只見經理早已等候在空蕩蕩的大廳。經理招呼客人坐下后,便直奔主題,其間沒有給客人上一杯茶,點一支煙,整個應酬場面冷淡而沉悶,客人哪有興致深入展開話題,不一會兒,客人便客套道:“今天時間不早了,咱們日后再詳聊,真是給您帶來不便。”經理也客套著:“哪里,哪里?!?
事后,客人心里一個勁兒在罵娘:哪有在這地方談生意的?!如此待客,還想從我身上賺錢,我傻???
請人娛樂最好到KTV或娛樂城;與人談生意,最好到商務賓館或是飯店;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就要到僻靜的公園或小河邊上;認識新朋友最好到快餐店等。每種應酬場所都有各自的特點,只有把握住這些特點,才能讓應酬達到預期的效果。以下重點介紹幾種常見的工作之余適合應酬的場所。
(1)家里。在自己家里時,一般心情較為“解放”,對事物的理解比較理性,所以,有些事最好還是到自己家里,或是別人家里去談。相比之下,辦公室總給人一種有很多事要辦的感覺,缺少一種專心致志和人談話的氛圍。如果下級想請他的上司解決某種困難,最好到上司的家里去,上司會靜心、耐心地聽你傾訴苦衷。有時,朋友、同事間為了解除某種誤會,也多上門到家去交談。這樣做,一般效果都很好。
(2)車上。下班坐車回家的路上,人們一般都無事可做,這個時候與人聊聊天,說說話,會讓整個乘車的過程變得充實、有趣。往往在這個時間段,人們也愿意通過這種方式打發無聊的時間。所以,如果對方是你新結識的同事或朋友,大家又正好是順路,可以在乘車的時候多與對方交流。
(3)飯館。一般人說的“我晚上有應酬,”多半是請人吃飯,或者別人請他吃飯,可見,飯店是應酬的一個很重要的場合。很多人做生意、辦事時,都會先通過各種飯局來增進與對方的關系,這也是中國人應酬的一個傳統。不論大事小事,把它擺到飯桌上談要比擺在談判桌上談效果好得多。其中的緣由不說自明。
每種應酬都需要一個場所,場所不同,收效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在應酬場合的選擇上一定要講究。因為這兩個因素直接決定著應酬的效果或成敗。
應酬心經
工作之外,應根據應酬的對象與主題,有區別地選擇應酬的時機與場合,只有應酬的主題與場所匹配,應酬的時機把握得當,才能讓應酬變得輕松、自在,而又有實效。
應酬必知的“型”與“道”
麗麗的處世經驗不多,做事很孩子氣,對職場、交際場上的一些規則與潛規則也知之甚少。雖然她聰明好學,多才多藝,但在朋友圈子總還是覺得自己吃不開。
一次宴會上,她認識了一位美女總裁,對方夸她人聰明,長得也漂亮,并開玩笑說:“小妹妹這么有才,人也機靈,我真想把你挖過來做秘書。”麗麗接過話茬,問:“羅總能給我開多少錢一個月,合適的話,我就到那干了?!?
美女總裁笑了笑說:“歡迎啊,只怕是你們老板不放人啊?!?
麗麗也跟著笑了,笑得很甜很美。之后,她向對方索要了名片。幾天后,麗麗敲開了美女總裁辦公室的房門,見到對方后興奮地說:“羅總,我來報到了?!?
對方很是驚訝,問她:“你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麗麗表現出一副可愛的姿態,神秘地說:“為了能做你的秘書,我剛把那邊的工作辭了,這回老板不放也得放哦。”
美女總裁一副苦笑狀:“我那天是和你開玩笑的,你怎么能當真呢!”
麗麗頓時被雷得不輕,木頭樁一樣立在原地,呆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既然都這樣了,那我就收留了你吧,秘書職位現在沒有空缺,你要不先到客服部門做接線員吧?!?
接線員?那不太屈才了嗎?與其如此,還不如回去做自己的文員。但剛辭了職,又怎么好意思回去?麗麗兩頭為難,心里只怪自己太天真,對別人的客套話太過認真。
一個人的應酬能力與其學歷,甚至與其的工作能力等并不成正比。你可以有出眾的長相,過人的學歷,豐富的工作經驗,但你未必有很強的應酬能力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看似應酬能力與工作能力表現是隔閡開來的,但是,你應酬能力的強弱,建立與維護人際關系能力的強弱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你的工作績效。
在職場上混得開的人,未必都具有一流的工作技能,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他們肯定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高手,始終能夠和上司、同事,或是下屬融洽地相處,使自己在工作中具有好人緣兒、好名聲。做到這一點,不但要懂得一般應酬活動的常識,而且也要清楚什么樣的應酬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與技巧。
具體來說,就是必須清楚應酬的“型”與“道”。通常我們把職場與生活中的應酬歸結為“三型”與“三道”。
1.應酬三型
幾乎所有的應酬都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即抽出型應酬、滲進型應酬、相談型應酬。每種應酬都會對應若干種不同的場景,在與他人應酬過程中,一定要明白其中的玄機。
(1)抽出型應酬。就是要把對方所知的事,用應酬的方式“抽”出來。如,法官對被告,新聞記者對采訪對象,醫生對病人等都是前者要向后者“抽出”某種信息與材料的。
簡單地說,通過應酬想從對方那里得到某種信息,或應酬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這種應酬便屬于抽出型應酬。如,你想從客戶那里了解一些最新的情況,為此,你要找個借口接近客戶,并通過一定的應酬方式,或委婉,或直接地來獲得你想要的信息。
小王想求朋友辦點事,但又不知朋友的態度如何,怕貿然提出會給對方帶來不便,于是,他便委婉地向朋友說:“有件事情憋在心里很久了,讓人著急上火,很想找個時間與人聊聊?!迸笥岩姞?,便問:“什么事,可以說出來,說不定我還能幫助你呢?!毙⊥蹴槃莅炎约盒乃贾v出來,朋友一聽,這算不上什么難事,于是當面答應幫他一把。
應酬高手很善于運用這種應酬方式來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或爭取到他人的幫助。當然,要爭取別人的幫助,前提是,雙方之間一定要有交情。
(2)滲進型應酬。就是說,你要把自己的意志或情感,滲入到對方的心理。經紀人的工作,就是這種應酬的典型。再如,發號施令,向人借貸,調兵遣將,甚至求婚,都可列入此類。
最高明的滲進型應酬,是別人在潛移默化中被你影響了,左右了,卻渾然不知。即,應酬不具有某種強迫性,如,別人不愿意接受你的觀點,你卻一再強調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對方很可能為了面子,表面上承認你的觀點,但心里卻不一定服你。
有一位電腦公司的推銷員,為了推銷而去拜訪某位客人,其巧舌如簧,客人明知言過其實,卻出于情面不好意思推卻,勉強訂購一部,這次推銷員雖然做成了生意,但并不能算是成功的滲進型應酬。
(3)相談型應酬。舉例來說,就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需要和某人商量來交換意見,以期在某些方面達成一致,這樣的應酬可以稱為相談型應酬。這其中最典型的應酬就是談判。
如果對方先提出應酬要求,一定要多聽少說,并注意整理、歸納對方要表達的中心議題。如果是自己先提出應酬要求,一定要注意敘述的順序與方式,以便讓對方準確無誤地理解你的意思。
2.應酬三道
行為是認識的基礎,而認識又往往是行為的先導。在應酬過程中,你能否與他人建立長久合作關系,就看你有沒有掌握應酬中的“三道”,即公道、厚道、周到。
(1)公道。公道就是以公正、公平、正確的態度去處事待人。如,有人常說某某做事不公道,甚至非常“霸道”等。意思就是說,這個人做事有失公平,不講道理。所以,在應酬中要做到公道,必須要實事求是,盡可能站在中立的角度去思考、看待問題。
眾所周知,相對于公道的可以說是“私道”,私道的核心就是“唯我”,以我為中心,以私利為半徑畫圓。更惡劣的是“霸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蠻橫強暴,強詞奪理。有道是一時強弱在于力,千古強弱在于理,霸道的人可以逞強于一時,而不能逞強于一世,唯我獨尊,稱王稱霸,最終不可能有好的人脈關系。
熱衷于“私道”和“霸道”,是日常應酬中的兩個大忌,以公道對待他人,他人才能還你以公道。
(2)厚道。厚道是對一個人待人處事品質的褒獎,它的內涵豐富,寓意深廣。通常我們所說的厚道,是指一個人待人以誠,能寬容,不刻薄。厚道的人,不欺不詐,不蒙不騙,大局為重,與人為善,不爭名奪利,不計個人恩怨,能忍受非原則的誤解和委屈,卻不是渾噩麻木的庸俗之人。
厚道的人是能沖破世俗觀念的羈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有著深厚的思想和道德修養。在日常應酬中,如果一個人有失厚道,而總是想著利用他人的厚道占一些小便宜,以滿足自己的私利,其最終只能為人所不齒。
每個人的圈子里,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喜歡在朋友中間耍一點小聰明,做事唯利是圖,經常利用大家“不好意思”來占取蠅頭小利。久而久之,這樣的人就會失信于人,給人留下一種做事不厚道的印象。
在日常應酬中,只有以誠實待人,以厚道處事,你才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朋友與合作者。
(3)周到。所謂周到,無疑就是指面面俱到,沒有遺漏,沒有疏忽,兼顧多面,整體涵蓋等。做事周到,思想周密的人,往往會得到人們的尊敬,有些人很會來事兒,待人接物想得很周到,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不但善于消除他人的后顧之憂,而且態度真誠、熱情。事后往往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日常應酬中,不管面對的是誰,只要掌握好應酬的型與道,處處保持冷靜、理性,便可以讓應酬變成一件輕松、愉快,而卓有成效的事情。
應酬心經
不要總把應酬當作討對方歡心的事情,在應酬形式的設計上也可以兼顧自己的喜好。只要兼顧自己與他人的喜好,并掌握好相應的應酬的技巧,便可以不斷拓寬自己的應酬渠道,讓應酬變得越來越瀟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