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接納孩子,做好青春期的引路人

青春期,孩子的第二次誕生

關于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心理學家做過許多方面的研究。心理學家認為,青春期到來之后的生理、心理變化與幼兒的斷乳現象比較相似。幼兒斷乳意味著與母親的身體完全脫離了聯系,由于急劇而徹底地斷絕母乳喂養,兒童陷入了欲求而得不到滿足的狀態,從而給兒童的心理帶來了深刻的不安,這是人生的“第一次危機”。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則意味著要從心理上擺脫對雙親的依賴。這種急劇而徹底的心理性“斷乳”,也同樣會給他們帶來突如其來的不安和不適應,從而產生情緒上的激動和動亂,這便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機”。經過“第二次危機”之后,孩子就可以逐漸脫離父母的“避風港灣”,走向獨立。

心理學家斯朗認為,當個體進入青春期以后,其心理變化為“自我發現”——“產生對未來生活的設想”——“開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個領域”。正是這種變化,使得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和10歲之前的孩子的心理截然不同,可以說是孩子心理上的一次蛻變、一個新生。他把青春期稱為“人生的第二次誕生”。

心理學家湯姆利茲認為,兒童期是“外界的獲得時代”,而青春期則是“內部的獲得時代”。由于性本能的起動,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漸地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部。青春初期,他們常常會因自己不能掌握這種變化而煩惱,昔日兒童時期平靜的心田被攪亂了,從而陷入了以反抗、冷淡、蠻橫、怠慢、多變等表現為特征的否定與不安情緒之中。他們不僅對外界,就是對自己也都采取了“否定”的態度。他把青春期稱為“否定期”或“反抗期”。

總之,青春期既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既是身心各方面發生很大變化的時期,也是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對人生充滿美好幻想的時期。在生理上,身體迅速發育成熟;在心理上,精神逐漸覺醒。這種身心的“時差”,帶來了急劇而復雜、廣泛而深刻的心理矛盾、心理動蕩。因而,青春期是人生的最關鍵的轉折時期。其主要表現如下: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一改兒童時期的依賴和膽怯,凡事喜歡自作主張,愿意獨立處理事情,希望別人把他當成大人看待,成人感、自尊心和獨立意識明顯增強。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且有著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有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但由于其社會經驗、生活經驗的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兒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2.開放性和封閉性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絕大多數青春期的孩子都特別希望同朋友、父母平等交往,并且非常渴求他人對自己敞開心扉,推心置腹。但是,現實情況并不如孩子們所愿,朋友之間由于性格、想法的不同,孩子可能得不到想要的回應;親子關系之間,能夠對孩子敞開心扉的家長也不多。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只好選擇另一種方式來“訴苦”,比如寫日記、畫畫、自言自語等,同時,自己的所說、所寫,孩子們又不愿意讓別人知道,從而形成了既想讓人了解自己,又害怕他人了解自己的矛盾心理。

3.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經常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比如有時片面地堅持己見,對老師、家長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辦,不合乎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絕或頂撞,不能控制自己,憑沖動行事,事過之后又非常后悔等。這說明了他們意志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自制力還不強,形成了自制性與沖動性的矛盾。

4.性的萌發和壓抑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性的發育和成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于父母、學校,甚至社會輿論的限制和約束,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出現了既渴望又壓抑的矛盾心理。

總之,青春期就是在種種相互矛盾的心理狀態下掙扎的一段時期,此間,難免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心理問題。他們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通過反復的嘗試、碰撞、審視自己,才能慢慢地走向成熟。在這段時間里,他們更需要的是老師和家長的耐心和開放的胸懷。家長和老師靜觀他們的表現,適當地給予他們肯定和贊揚,對于鑄就他們的自信和自尊的品格,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順利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加強了

有個中學生來到心理咨詢中心向我傾訴說:“老師,我現在都上初三了,對學習有自己的安排,可是我的媽媽就是不放心,每天一看到我有閑暇時間,就開始替我安排。”

她向我講起最近發生的一件讓他耿耿于懷的事情。

因為離期中考試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了,只要我在家,父母就輪番地向我敲“警鐘”。

母親說:“你別嫌煩,我們說你都是為了你好,你明年升高中,要是不好好學,升不到重點高中,那離好大學就遠了一段距離,上不了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所以,你不能放松?!?

父親說:“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這幾天你就什么也別干了,好好在家復習吧!”

我如果對他們說:“我有自己的計劃,不用你們操心?!彼麄兛隙ǖ昧R我頂嘴,然后就會引來他們的指責與奚落。

在父母的監視下,我不能和同學出去玩,也不能和同學聊天,只能每天在家里學習。我心里嘆息著:他們哪里知道,我雖然人坐在家里,可是心卻靜不下來,一個字也看不進去啊。

就這樣,我和父母心里的距離越來越遠,父母說我時,我就是一個耳朵聽,一個耳朵出。有時為了躲避他們,我經常以“學習”為借口躲進自己的房間。

我感覺憤憤不平,我就是不明白,我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想法,可他們為什么還把我當小孩看待,什么事情都要指指點點,非得強迫我聽他們的。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當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隨著“成人感”“獨立感”的日益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成熟。

那么,何為青春期的自我意識發展?這就需要先來看看兒童和成人的思想意識了:兒童期的心理意識是依賴型的,凡事都要依賴父母為自己安排、打理;而成年人則是獨立型的,一切事情的計劃準備及實行都是以獨立自主的意識為主的。青春期就是由童年的依賴意識向成人的獨立意識轉變過程中的過渡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此時的孩子們既有依賴于父母的習慣,又有獨立意識的萌發,兩者相加有時就會產生心理沖突,當自己不能平衡這種沖突時,內心就會產生彷徨的感覺,所以我們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次飛躍期。在個體進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現過一次自我意識發展的飛躍期,其年齡在1~3歲,是以兒童可以用代詞“我”來標志自己為重要特點的。在接下來的若干年時間里,兒童的自我意識雖然仍在繼續發展著,但發展的速度則是相對平緩和穩定的。

進入青春期后,由于身體的迅速發育,使孩子們很快出現了成人的體貌特征。也正是因為這種生理上的變化發生得過于突然了,才使得他們在持有一種恍惚感覺的同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思想從一直嬉戲于其中的客觀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觀世界,使思想意識再一次進入自我,從而導致了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第二次飛躍的突出表現是,他們開始注視自我、關心自我、發現自我、突出自我、獨立自我。具體可表現為:企圖和要求擺脫父母和教師的管束,自行其是;不再承認自己是孩子,要求長者平等相待,希望父母和教師充分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人格。

又比如“記日記”這件事情,當孩子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日記中所記述的事情主要是當天發生的及自己對此比較膚淺的認識;記日記的態度也不自覺,經常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強迫之下去完成;對于日記的保密程度也無過高要求,甚至有時主動提供給別人看。相比之下,中學生的日記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首先,在日記內容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初中生的日記更側重于闡發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些體會和感受直接來自于自我觀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評,以及自我期望等;其次,中學生記日記的態度也是自覺自愿的,真正出自于表達思想及宣泄情緒的內心需要;第三,他們開始將日記作為自己的絕對秘密,細心加以保管,不許別人翻看。綜上所述,單從孩子記日記這件事情的發展變化來看,也可以發現,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逐漸豐富,經常沉浸在關于“我”的思考和感受中。其實,也正是由于這一點,導致了孩子們個性上的主觀偏執性。一方面,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另一方面,他們又感到別人似乎總是用尖刻挑剔的眼光和態度對待他們,比如,某位老師多看了他一眼,他就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么……這種想法容易使他們感到壓抑、孤獨而且神經過敏,一定要加以克服和避免才行。

總之,從少年到青年初期,是自我意識發展趨于成熟的時期。隨著孩子們身體的發育、性機能的成熟和知識經驗的增長,他們漸漸就能自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內心體驗或內部世界,從而能夠獨立地支配和調節自己的活動和行為,這是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新階段和新特點。但是,家長也應該認識到,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在高中階段才可以接近成熟,但仍不完善,還有待于進一步發展,而且與高級的自我意識發展相比,還很不平衡。

作為家長,要正確認識青少年在這一時期的心理特征,認識到孩子在諸如飲食衣著、外出活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逆反”行為,這是他們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了,在行為上也難免努力地效仿成人,而并非是存心與父母等長輩對抗。

青春期孩子渴求獲得別人的尊重

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自己的心理狀態。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感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更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家里的父母、老師、同學。比如有的孩子由于受自尊心的驅使,對自我形象很關心,既注意自己的儀表,又注意同學們的評價,經常向別人打聽同學們對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最怕老師讓自己回答問題,擔心答不上來丟面子,抬不起頭;有的孩子受班級的委托辦一件事情,沒有辦好,就用各種借口來掩飾自己的弱點和缺點,說自己沒有辦成是客觀造成的,等等,這些都是自尊心的表現。

可是,現在的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們的教育方法依然和青春期之前一樣。他們總是把青春期的孩子看成是長不大的孩子,事事都為他們安排妥當才安心,以為這樣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難,然而,事實上孩子并非如他們期望的那樣成長。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高三男孩,父親是民營企業老總,經濟條件好。孩子很聰明,小學數學經??及嗉壍谝幻?。到了初中,父親為了讓孩子能夠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反復為兒子轉學,初三那年換了三所學校。所有的決定都是父親一個人說了算,兒子的反對父親根本就不當回事。兒子高考總分只有170分,性格越來越內向,不與任何人講話,家長這時才真正著急找心理老師咨詢了。

在咨詢老師與孩子的談話中,男孩寫下這樣一段話:小時候,我是一個很快樂的孩子,雖然那時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我卻得到了所有人的愛,很幸福,天真得可愛。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慢慢地變了,變得沉默寡言,變得現實,變得對現實失望,對家失望,變得不那么容易信任別人,我開始孤獨,無奈,寂寞無時無刻不伴隨著我,我怕接觸別人,因為我怕成為朋友之后又突然失去,有好幾次都是這樣,因為聽父母的話不停地轉學,雖然父母是為了我,但是這徹底改變了我的性格。這幾年來我的生活一直都那么壓抑,有時候會情緒失控,但我沒辦法,我控制不住,我的內心已經飽和了,已經承受不起了。我想改變——可是我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夜里,我只想哭……

案例中的父親在做關于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的決定時,沒有同孩子商量,沒有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才造成孩子的內心很痛苦。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尊重和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就意味著要接納孩子提的各種意見,并且給孩子平等發言的機會,同時還要認真考慮孩子提的意見。

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要把孩子看作是獨立的人,理解、尊重、認可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做好孩子的引導者,這不但有助于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還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謹防青春期孩子出現極端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由于內分泌激素的改變,會影響到心理的波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都充滿好奇,性情也比較固執。此外,在成長的過程中,接收的信息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如果接收到了不好的信息,就容易出現過激行為。比如當一個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孩子偶爾考試失利的時候,他很可能就會覺得所有的人都會因此而看不起他,從而做出極端行為。因此,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同時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兩種青春期孩子極易出現的極端行為。

自虐

13歲的小菲是南京某重點中學的學生,在小升初時,家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弄進了這所學校。但是,在這所父母覺得理想的學校里,小菲卻學得力不從心,一年下來,成績勉勉強強,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參加學校里的各種活動,老師倒是管得不緊,但是,父母看到她的成績卻不淡定了?!拔覀兓诉@么多錢供你上學,你這學的什么啊?”第一次測驗后,當父母看到小菲中不溜的成績后,憤怒了,媽媽更是控制不住地把試卷往小菲臉上砸過去。接下來的事,讓父母都傻了眼,小菲并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使足了力氣打自己的頭,當父母反應過來攔阻時,她已經重重地挨了幾拳。

從此以后,父母不敢再說她什么,“就怕她傷了自己,我們打她一下,她估計會打自己十下,而且不知輕重,真要把自己打出什么事,后悔的還是我們。”

后來小菲的父母想到了去兒童心理研究中心找醫生求助。心理醫生與小菲溝通后得知,原本在小學成績還不錯的小菲,一直是老師心中的好學生,經常被老師表揚,但是,上了初中后,這樣的待遇就沒有了。而且,小菲本來就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考上的,難免自卑,原本開朗的她,上初中后卻不愿跟同學多交流,怕別人看不起她。

心理醫生解釋道:“雖然她也想考個好成績,讓父母得到安慰,但卻不遂人愿,而父母還不理解她,這就導致了她通過極端行為來反抗。”

青春期的特定心理特點,讓有些孩子在遭遇挫折或被別人冤枉時出現自虐這種極端行為,或是不吃飯,或是用板子打自己,或是用刀子自傷,嚴重者甚至結束生命。

當然,青春期出現自傷的孩子相對而言也只是一小部分,這類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與父母缺乏溝通,甚至是敵對的,也沒有知心朋友。所以,在遇到問題時,他們往往容易鉆牛角尖,從而通過自傷來獲得心理上的快感。

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自虐的傾向時,一定要加以重視。一方面要努力尋找并消除孩子生活中的壓抑源,另一方面則要幫助孩子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離家出走

朋友上中學的兒子迷上了網絡,常逃課到網吧上網。朋友和她丈夫屢勸他都不改。他們曾多次為此和兒子發生沖突。

有一天,孩子騙他們說到同學家寫作業,卻偷偷跑到網吧,上了一天的網,晚上9點多還沒回家。她和丈夫急壞了,給兒子所有的同學都打了電話,他們都說沒見到他。

他們只好發動親戚、朋友去找兒子。到晚上11點多時,兒子回家了。一問,才知道又在網吧玩到現在,因為玩起來忘了時間,才誤了回家。

她和丈夫訓斥他時,他不但不聽,反而還頂嘴,丈夫一氣之下出手打了他。

沒想到兒子在當天夜里留下一封信后離家出走了。

第二天,她和丈夫找不到兒子,只好通過公安機關來找他,最后終于在一家網吧找到了他。她和丈夫不敢再訓他,只得耐心地勸他回家。

兒子卻說道:“我已經厭倦了那個家,不想回去了。”

丈夫說:“是我不對,不該動手打你,我保證以后不打你了?!?

兒子說:“不是打不打的事情,我就是不想回家。”

后來他們請來親戚、朋友,輪流勸兒子,可是兒子就是一句話:“不想回家”。

他們只好請來兒子的班主任,兒子這才回家。

兒子對老師說:“我不想回家,是因為我爸媽太不了解我,還把我當成小孩,罵我的話,要多難聽有多難聽。我迷上上網,就是不想聽他們的罵聲?!?

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思想活躍,性格敏感,控制力差;易走極端卻又不善于自我調節,敢作敢為又盲目沖動,一旦受挫就無法承受。這些心理特點都易使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極大,他們既渴望被人理解又不愿意敞開心扉,種種煩惱無處傾訴,只好選擇離家出走。

那么,父母要如何避免孩子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呢?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極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經常與孩子談心,從側面多關心孩子,多觀察孩子,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悄悄給孩子介紹心理醫生或者心理類書籍,幫助孩子調節內心的極端心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银市| 镇康县| 东乌| 海宁市| 盐源县| 花莲县| 于田县| 永寿县| 襄城县| 丹阳市| 永善县| 滦平县| 大荔县| 庆云县| 新安县| 会理县| 定陶县| 成武县| 武乡县| 甘洛县| 买车| 霍山县| 隆昌县| 芒康县| 措勤县| 卢湾区| 阳信县| 定襄县| 元谋县| 黄大仙区| 鄂伦春自治旗| 巫山县| 丘北县| 万州区| 云龙县| 蓬安县| 马山县| 伊吾县| 仁怀市| 恩平市|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