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高情商養育
  • 徐婧英
  • 3195字
  • 2020-04-26 21:24:28

九、真正的教育,需要長遠系統的思維

在很多文章中,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和心理問題。

一個孩子只有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才能有良好穩定的行為。

有的父母不懂這個道理,不知道真正的教育需要長遠系統的思維,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身心發育特點,這些父母只仗著自己是家長,就從自己的想法出發,盯著孩子的問題,忽視心靈的培育。這樣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不但不會有好的效果,還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1.拿自己的想法當標準

“徐老師,我兒子8歲,特別內向怎么辦?我特別不喜歡內向的人,可孩子偏偏這樣,道理也講了,也打過他,可他還是這樣,該怎樣讓孩子外向呢?”

這個家長不明白,內向、外向無所謂好壞,內向有內向的優點,外向也有外向的缺點。真正影響人生的,不是內向、外向,而是孩子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強行要求,不但無法改變孩子的性格,反倒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關于孩子內向的問題,后面還要談到,這里就不展開了。)

類似的家長不在少數,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他們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勢——“我覺得3歲的孩子不愛刷牙就不好。”

“我認為內向就沒出息。”

“我覺得天冷,你就要多穿。”

……

這完全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用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孩子,我認為對的,你就要做,我認為不對的,你就不能做。

在孩子還小,理應被呵護的年齡,偏讓孩子像大人一樣懂事;在孩子已經長大,理應放手的年齡,偏還把他當作小孩,包辦代替,控制人生。

標準都不準確,想法都不正確,卻要管孩子,這樣的管,不如不管。

2.只關心智力因素,不關注情商

希望孩子擁有成功幸福的人生,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但是,一個孩子成功幸福,靠的是什么呢?

在某些家長觀念中,有這樣一個公式:學習好=上好大學=成功幸福。家長極度在意孩子的成績,不在意培養孩子的綜合品質。

實際上,上好大學,有份好工作,有高收入,只是成功幸福的一個因素。現代心理學調查表明,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有一定關系,但關聯度并不高,個人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不足2%。

一個人是否幸福,是否有幸福感,與性格、情商、能力等因素息息相關。

家長過于熱衷智力方面的投入,對非智力因素重視不夠,常常對孩子造成不好的結果。

(1)在智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卻收效甚微

“我兒子13歲,小學學習挺好,上初中后,成績越來越不好。每次對他說要努力學習,他都痛快地答應,可轉眼就忘,就是不努力,我說也說了,罵也罵了,都不管用。徐老師,這種情況怎么辦?”

我回復家長:“孩子想努力學習是真的。哪個孩子不希望學習好呢?哪怕再差的孩子也不想放棄自己,也知道什么是對自己好,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為什么孩子想學習好,卻不努力?根源是,孩子缺乏學習的信心和能力。尤其對于成績差的孩子來說,之前落下得太多,他感到沒能力、沒信心去面對和解決,就會出現‘答應好好的,卻不努力’的情況。既然知道了孩子不努力的原因,就要針對這個,多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多發現孩子的亮點,放大優點,不和別人比,讓孩子逐漸樹立自信心。另外,重視學習但不要總談學習,盡量讓孩子保持心情愉快,要知道,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情緒輕松愉快了,才能調動積極性,才會有心力去學習……”

我說了一大堆,這個媽媽說:“我腦子很亂,不知具體應該怎么做,不談學習吧,就不知該和孩子說什么,夸他吧又不知道該夸啥……”

這就是好多家庭的現狀,父母只盯著學習,只注重成績,不關心孩子的想法,不關注心靈成長,不注意品格塑造,除了學習,親子間甚至無話可說。

好多父母不理解,為什么孩子小學學習好,中學后成績直線下降,不愿意學?原因在于,先前父母只關心學習這一件事,缺乏心智培育的長遠規劃(讓孩子考哪個名牌大學不屬于長遠規劃)。孩子小時,還能聽話學習,上了中學,尤其青春期后,獨立意識增強,對父母的要求不再言聽計從,再加上課業難度大,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品格來應對,自信不足,壓力巨大,脆弱、自卑,負面情緒無法排解,出現很多心理問題,當然無法安心學習,成績便越來越差。不僅如此,有的孩子甚至自殘、自殺。近年來,未成年人跳樓、跳海等自殺事件頻頻發生,不能不引起重視。

(2)有些孩子走上社會,會舉步維艱

“只重成績,不重成長”,在這樣的教育下,有的孩子上了大學,脫離父母管控,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就不學了,好多功課掛科,無法畢業;還有的,畢業后,不找工作,宅在家,啃老,即使找了工作,稍有不如意,也立馬辭職走人。

一個“211”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因為性格倔強,不善與人交際,工作表現不盡如人意,被公司辭退后,再也不肯找工作。31歲的他,把單親母親趕出去,自己躲在家,3個月不肯下樓,靠外賣度日。每天除了吃、睡,就是玩網游。媽媽非常著急,又無計可施,覺得兒子得了心理疾病,想讓他去看看,可兒子根本不聽,嫌她嘮叨,不見她……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人的成長是連續的,一個人20歲、30歲出現的問題,絕不是當時出現的,一定是累積的結果,極可能與2歲不自己吃飯,12歲不自己整理文具,自己的事不自己做,時間長了,缺乏責任感、感恩心和生活目標有關。

為人父母要覺察:是否希望孩子成功幸福,卻把全部的精力和關注點只放在學習上?成績好,一好百好;成績不好,就全盤否定?父母想的和做的不一樣,孩子未來怎會成功幸福?

也許有家長說:“孩子的學習是目前的頭等大事,至于培養品格、開發情商什么的,等考上名校之后再說吧。”

這樣的家長不明白,孩子的成長一去不復返,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有時限的。努力學習和塑造品格不是只能取其一,完全可以齊頭并進。

如果,孩子擁有了良好品格——責任感強、知道感恩、心懷夢想,那么,作為學生,自然會主動學習,取得好成績。正如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為。”退一步說,哪怕成績不理想,在父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下,自信、陽光、勇于做自己,這樣的孩子,一定能發揮所長,找到人生的最佳位置。

3.有一種傷害叫“別人家的孩子”

有個9歲的男孩,自編了一首歌,將埋在心底的壓力與苦楚唱了出來:“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女,鋼琴過了十級;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這個男孩的心聲,發人深思,有多少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榜樣,讓自家孩子去學、去比。

可是,你知道嗎,全世界60多億人口,沒有任何一個人和其他人是完全一樣的,包括雙胞胎。也就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再好、再棒,只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每個孩子的天賦秉性、家庭環境、成長經歷、人生軌跡各不相同,和別人比,按別人的模式去教,不但會讓孩子焦慮、驚慌、壓力山大,還會扼殺孩子的特長和優勢。

成熟的人,是不用別人的頭腦思考自己人生的人。成熟的家長,也應是這樣。

與其盯著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好,不如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是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還是抑郁質(心理學上劃分的氣質類型),任何一種性格,任何一種人格特質,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討喜的一面,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不好。上天對每個人都是有安排的,家長的責任就是挖掘孩子的閃光點,揚長避短,人盡其才。

從本質來說,一個人沒有缺點也沒有優點,只有特點。優點是特點的善用,缺點是特點的錯用。

判斷一種教育的好壞,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啟發還是灌輸,是引導還是壓制。前者,必尊重個性,保護天性;后者,必泯滅個性,扼殺天性。

4.別讓孩子為你的情緒“買單”

夫妻不合、婆媳不睦、人際不暢、事業不順,這都是你的事,或者說,都是你沒有處理好的事,可能責任不在你,但的確是你的事。既然是你的事,就不要讓孩子為你的事“買單”,你別因自己壓力大、心煩、疲憊,就隨意對孩子發火、打罵。

生活什么樣,完全取決于你怎么看,盡管生活中有不如意,但擦干眼淚,把悲傷留給自己,是你對孩子最大的善。父母拼盡全力撐起的天空,孩子怎會不翱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织金县| 铜川市| 汾西县| 朝阳市| 五寨县| 乌拉特中旗| 凉城县| 习水县| 德兴市| 噶尔县| 洛隆县| 桓台县| 德钦县| 辉县市| 内丘县| 富阳市| 黔西县| 乌鲁木齐市| 沙坪坝区| 长乐市| 康马县| 乌拉特前旗| 辰溪县| 鹤庆县| 津市市| 吐鲁番市| 浦江县| 新竹市| 塔城市| 乌拉特前旗| 鹤壁市| 新昌县| 安义县| 汉源县| 息烽县| 雷山县| 陆良县| 岐山县| 正阳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