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學校
- 強漢從傳道開始
- 云扶小城
- 3849字
- 2020-05-14 22:15:55
今日話題:以后的我們會不會向自己孩子談論自己往昔的不該與懊悔呢?
又是一日朝起時,在適應了沒有燈紅酒綠日月顛倒的現代化社會的生活后王允的狀態前所未有的好,作息的規律直接導致了他的工作上的效率。
初到自己提議叫趙忠建的學校時王允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采光并不是太好,因為是紙糊的,雖然窗子很大但是采光效果遠沒有玻璃那么好。看著屋內的建筑,石灰粉的墻,水泥的地板,三尺講臺就在前方矗立。四腳長椅,有抽箱的桌子。
一切的一切王允的思緒不由回到自己當初小時候所處的小學時代。
簡單的看了學校建筑以后在趙忠的帶領下他們又去見了一下幾個老師。
總共只有六位,好在王允拖著司馬相如也來到了這里,總的看來的話差不多就是八位老師了。因為很多學校主要的東西王允并不需要其他老師來教導,找這些人來的原因只是為了讓他們教導一下這些人的識字問題,還只是針對十歲以上的孩子的。
至于十歲以下的孩子王允已經決定好自己教導了,雖然一群小屁孩在聽一個小屁孩講課畫面會感到十分滑稽,但是王允現在也顧不了那么多了。
在他的心里早就有了對于這些孩子的教育藍本。
五到十歲的自己按照前世的教育機制去教導,他相信這堆人里以后一定會出現不止一個大漢未來的中流砥柱。
十到十五歲的就相應的傳授他們一些現代的很多制作工藝,自己的發展各個制作廠的技術還是要交代在這些人的手里,畢竟他不可能一直去手把手的去教導大漢的人去生產以及建造這些廠。
而十五到二十歲的就只用學習數學運算以及一些經商手段,因為他要做的事一定會用到大量的錢財,雖然只有二三十個人不過王允也覺得夠用了,那怕一個人去發展一個郡暫時也足夠了,并且這些人所學的并不是很多,他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再教導出一批人出來。
至于為何會有如此的想法還得感激他自己鬧鐘前世所經歷的十幾年的教育,早年他的父親為了養他們兩個兒子想盡各種辦法撈錢,家里面各種工業書籍基本都有,有時候無聊他也會找幾本來看看。
二一個就是自己總是迷之自信的感覺自己會穿越,一直在不務正業的學習著各種穿越會用到的知識,再加上自己本來就是學習建筑專業,所涉及的關于現代建設以及一些簡單機床的原理也有些許了解。
當然最主要的是自從自己來到這個時代以后以前看的那些書,接觸到的那些知識就像是存在自己腦袋內存里面一樣,只要王允一回想立刻就會想起來。而在這個世界所發生的王允卻不能那么清楚的回想起來,那種感覺就好像一個現代人時刻帶著一個存儲這知識的手機一樣。雖然人在生活中的事跡會忘記,但是如果你把那些事記在手機里面,只要打開手機看著便可以想起來那些內容。
六位老師其中的兩位,一位是研究陰陽家學術的叫李自成,農家的學者名字很樸實,田豐。說實話,聽到陰陽家那位的名字王允就感覺很驚訝,這個時代的“闖王?”簡單的和兩人交談了一下王允覺得這兩人好像都不簡單。
比如陰陽家的這位居然知道硝石可以使水成冰,同時對于五行陰陽之說也有一定的見解。雖然比較淺薄,不過卻是十分難得了。
在來到這個時代以后王允也了解了一些現代的百家知識。其中他也知道了所謂的五行陰陽學說并不是起始于道家,此時的道家比較與世無爭,除了清靜無為這些思想比較貼切道家其他的最多也就是煉煉丹而已,都還算不上煉丹,都只是叫他們做方士。
想來自己前世所接觸到的道家應該是在陰陽家近乎絕跡的時候融合了他們的一些理念吧。
和農家這位的討論更是讓王允臉紅。原本以為自己的堆肥技術應該是這個時代的首創了,不過他卻從這位農家學者的口中了解到原來自己的堆肥技術早在戰國時期農家學書便已經有記錄了。此人也表示曾經向趙忠提議過堆肥種地,不過因為大家都是靠人力在種植,堆肥種植需要耗費太多人力被否決了。
王允也從趙忠的口中得到了佐證,這位農家學者說的是真的。
不過好在令王允欣慰的是農家學者還是夸贊了他一些,雖然農家也有堆肥技術,不過卻沒有王允的如此精細。他們只是簡單的將枯枝廢葉以及動物排泄物簡單堆積后便用于耕種,并沒有所謂的發酵環節,所以肥力也比不上王允的技術。
見過了幾位老師剩下的就是去看學生了。
很快幾人便來到了學校的操場,差不多兩百個學生早就站在了操場里面等著他們了。他們遠的早已昨天便已經來到了學校里面,只有一些比較近的是今天才到的。因為家里的父母都知道了孩子在這里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所以近的父母寧愿自己早點送孩子過來也要讓孩子在家多呆一夜。兒行千里母擔憂,同時父親也同樣擔憂,雖然學校比不上千里,不過他們都還這么小。
關于這些孩子的吃喝拉撒王允也早就安排好了,也多謝劉啟賞賜給他家的奴婢較多。除了留在長安照顧王信的十來個左右剩下的基本都帶來了這里,王允又從剩下的這些人里面抽調的三十個人來這里照顧這些孩子,給他們鋪床洗衣之類的。不過能有這個享受的都是五到十歲的,再大的就只能享受一下他們做的飯了。
王允站在站臺上看著下面的百來位孩子,幾位老師以及來福旺財就站在他后面,而衛青和張湯也在孩子堆里。按照王允的說法就是,“你們兩個也是要上學的,以后你就和他們在一起了。”
不過王允給他們安排的是在五到十歲孩子的人堆里面。張湯本來就該在里面,雖然衛青只有十二歲,不過他十五歲的個子站在里面也有些許鶴立雞群的感覺。
“我知道你們一定很好奇我為什么會建這樣一個“學校”,并且找你們來這里讀書學習。她的含義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學無止境,校正其身,也就是我們讀書學習的一個地方。”王允開口了,因為害怕自己的嗓子不夠響亮,所以他叫大家都坐的十分擁擠。
“對于此我只想說,學習是一個人一生的事業。我不敢說我能把你們教導的多好,也不敢說未來的你們一定會感激今天我把你們帶來這里學習。但是我能保證的是,如果你們跟著我學習,未來的你們一定可以過的比你們父母好。甚至你們可以頓頓有肉吃,自己給自己建一座大大的房子,取上幾個漂漂亮亮的妻子,這些都不是問題。”
他的這些話說完五歲的那堆孩子還懵懵懂懂不是太明白,但是十多歲的那幫卻是有幾人已經笑了起來同時和身邊的孩子開始議論。
“安靜安靜,我還沒說完呢。”
聽了王允的話他們也很快就安靜了下來。
“就拿眼前來說吧,你們應該都知道在我的學校讀書是不要錢的。但是,在這里我還要告訴你們,我不止不要錢,還會給你們倒貼錢。”
說到這里下面的學生又開始議論紛紛了,甚至連那些六七歲的孩子也討論了起了。
“但是,也不是沒有條件的。”
王允一開口眾人立刻又安靜了下來。
“五到十歲的我會分成兩個班,十到十五歲的以及十五到二十歲的都會分成一個班。每個月每個班級都會有一次考試,考試會有分數,只要分數達到及格的沒人獎勵十文錢。同時每個班的第一到第五名每人會有額外獎勵,第一名五百文,然后第二名四百文以此類推。第五名的一百文,但是有一點,沒有及格的什么都沒有,那怕你是班級第一名。”
聽了這話最高興的莫過于十五到二十歲的那些人家,他們的人數最少,這就意味著只要超過二十五六個人自己就有錢拿了。
不過蓋亭的孩子對此卻沒有太大的情感起伏,現在他們的爸爸媽媽每天在蓋亭工作差不多都是幾十文錢的入賬。很多孩子的家里早就已經隔三差五便可以吃上肉了,他們來這里只是因為父母要響應王允的號召而已。但是王允那些新食戶的孩子卻是激動的不得了,“原來讀書還可以賺這么多錢?”
關于這個王允也想了很多,反正對于自己也不是太多錢。再加上都是自己食戶的孩子,就相當于照顧他們一下吧。再說了,這也算變相激勵吧。“君不見,前世自己所在學校拿獎學金的除了那些愛學習的人,剩下的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乎?”
“最后一點,我們為什么要讀書學習?這個問題是我問你們的,你們可以回答,但是先舉手站起來再說話。”
下面瞬間就冷場了,于此場面一度十分尷尬,王允突然都覺得小臉有些掛不住了。差不多五六分鐘才有一個六七歲的胖小孩舉起了手。
王允見此眼睛一亮,“好,這位小朋友你說一下我們為什么要讀書學習啊?”王允大大咧咧的叫人家小屁孩,殊不知自己好像還沒人家大。
“我要向公子好好學習,因為我阿耶(父親)說了。我只有像公子一樣有本事他才會給我買更多的肉吃。”
“雖然出發點不是太端正,不過難得你老爹還有點眼光。”王允還沒來得及評價這位孩子立刻他的旁邊有一位孩子也舉起手來了。
“哦,這位小朋友你說說你為什么要讀書學習啊?”
“我要好好向公子學習,成為公子一樣有才的人,以后好讓鄰里相親們都過得更好。”
聽了這位孩子的話王允不忘看了一下他旁邊的孩子,仿佛在說。“聽聽,聽聽這才是小孩子該有的理想好吧,像你個小胖子一天就是吃。”
“好”
“你叫什么名字啊?”王允本想問這個問題,但是看了小胖子一眼。人家好歹是第一個回答自己問題的,我也不能太帶有色眼鏡吧,接著轉而問到。
“好,你們兩個叫什么名字啊?”
“公子,我叫趙杰,他叫孫不二。”說話的是后面回答問題的那個孩子。
“好,我知道了,坐下吧你們。還有誰要說的嗎?”王允再次開口問到。
可能是因為有兩個孩子開口了,接著陸陸續續的也有一些小孩子也跟著開口了。不過大部分的都是想以后過的更好,或者就是想公子一樣有才之類的大眾回答。
但是其中的一位名叫黃明的卻是給了王允一個十分巨大的驚喜。
他的回答是:“我想像公子一樣。”王允聽到這里本來覺得這也是一位沒什么新鮮話語的孩子,誰知道接下來的話讓王允聽了也不由暗自稱奇。
“我想像公子一樣讓我大漢的百姓人人都可以吃上飽飯,給陛下出謀劃策給我大漢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讓我大漢再無兵荒馬亂家破人亡,讓世間再無妻離子散的慘劇,每個孩子都可以有自己該得到的幸福生活而不用向兒孫抱怨以前的自己活的多么艱難。”
只見這孩子說的有條不紊,振振有詞完全不像是一位七八歲孩子該有的冷靜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