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為什么投資要講邏輯?

可能不少人都有一種共同的感覺:很多國人缺乏邏輯,就一個特定的事或物展開針對性的討論時,常常不知不覺地偏離原來的議題。

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是對思維過程的抽象。邏輯能夠對人的思維起到規(guī)范作用,讓人的思維更加全面、深刻和理性,對世界的認識更加正確,對問題的處理也會更加合適。

從歷史上看,中國人缺乏邏輯是有傳統(tǒng)的。如著名的“白馬非馬”的辯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千古一帝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統(tǒng)一度量衡之后,歷史上皇帝獨尊儒術,追求中庸,大大扼殺了邏輯萌芽被認同和傳播的可能性,所以眾多的現代科技發(fā)明都沒有中國人的份。

屬于中國文化精華的中醫(yī)、太極、易經等都是描述性的,雖然有利于修身養(yǎng)性,但側重于文學、教育、倫理而缺乏自然科學的數理分析,也就缺乏邏輯。正因為缺乏嚴密科學的分析,所以無論中醫(yī)還是太極、易經等,都有許多種解釋,而且每家說法都認為自己才是正宗的。

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也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思維習慣來思考。其思考的結論只是根據某些經驗,通過不完全歸納、簡單類比等思維方法得出,其結論往往是缺乏邏輯的。

舉一個后期墨家的例子:“舟,木也,故入舟,入木也。”也就是:因為A=B,所以CA=CB。從形式上說似乎沒有錯誤,但前后兩個“木”的內涵和外延是不同的,所以結論就錯了。如果翻譯成英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A boat is made of wood, to enter into a boat is to enter into something made of wood.

既然凡事都有邏輯,投資更不能例外,因為稍有不慎,真金白銀的投入就會打水漂。投資牽涉宏觀到微觀的方方面面,從宏觀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產業(yè)政策、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等到微觀的企業(yè)商業(yè)模式、投資估值、投后管理、退出路徑等都需要符合邏輯。而在現實中,投資領域不符合邏輯的項目比比皆是。

有因宏觀條件和經濟形式考慮不周而失敗的。眾所周知,一個地方想建高鐵,應該同時滿足有錢、有足夠的人口密度和充足的電力供應這三個條件,但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卻在這三個條件連一個都不具備的條件下與委內瑞拉國家鐵路局簽訂高鐵合同,最終在虧損75億美元后不得不停工。

有因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考慮不周而失敗的。前幾年,在著名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有個10平方米的旺鋪的5年使用權(注意:不是產權,產權在國家手上)轉讓價竟然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而根據當年經營情況預測的后面五年凈利潤差不多也只有一千多萬,再加上電商的沖擊,如今的轉讓價格大跌,只有原來的幾分之一了。

有因在商業(yè)模式尚未明確下對概念過于熱捧而失敗的。有些項目總的市場規(guī)模狹小,進入門檻低或者地域局限性很大,甚至僅僅是個想法,類似黃太吉、泡否等90后創(chuàng)業(yè)的企業(yè),其估值卻是動輒上億元人民幣,最終此類企業(yè)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總體而言,不符合產業(yè)政策、沒有核心競爭力、市場狹小、股權結構不合理等情況,任何公司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條,都不符合投資的邏輯,也不應該獲得投資。現在流行各種投行思維、跨界思維、裂變思維、杠桿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大數據思維、復利倍增思維、共享經濟思維等等,不符合邏輯的都不是正常的思維,也不可能給企業(yè)利潤帶來真實的增長。

我的團隊每年會看數以千計處于不同階段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商業(yè)計劃書,去數以百計的企業(yè)實地考察、調研,與企業(yè)家和基層工作人員直接交流。在多年的投資實務中,經歷和見到太多企業(yè)和企業(yè)家的浮沉,本書是我和投資界的朋友多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的結晶,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fā)和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广饶县| 贵定县| 绥德县| 罗城| 全州县| 长乐市| 凤凰县| 朝阳区| 德阳市| 广东省| 淳安县| SHOW| 凤翔县| 绥江县| 东明县| 叶城县| 重庆市| 湖南省| 林甸县| 峨眉山市| 马鞍山市| 儋州市| 清水河县| 镇安县| 北安市| 志丹县| 清苑县| 都昌县| 永川市| 阜康市| 湘潭县| 大城县| 建始县| 墨玉县| 金湖县| 陆川县| 灵武市| 温宿县| 乃东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