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背后,看不見的手:解讀投資的邏輯
- 王文革
- 725字
- 2020-04-08 16:11:08
二、適當的財務杠桿有助于加快企業的發展
企業債務具有杠桿作用,要正確使用負債。可以利用債務擴充企業規模,增加股東財富并支持企業發展。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合理制定企業的財務杠桿政策,依據羅伯特·C.希金斯的可持續發展率計算模型,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取決于企業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經營效率指企業經營實現的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財務政策指企業資產負債率和收益留存比率的制定。從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因素上觀察,企業的經營效率越高,資產負債率和收益留存比率越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就越強。但負債要有一個限度,超過一定限度對企業也有破產威脅,所以企業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財務杠桿政策。
美國企業的資本結構模式是股權主導型,因為美國的風險投資行業高度發達,企業股權融資很容易,企業高于30%的負債率就算高財務杠桿。日本企業的資本結構模式為債權主導型,表現為企業普遍使用較高的財務杠桿,資產負債率平均水平在80%左右。不同國家的企業不同的資產負債率,是政策、經濟、法律和人文環境的差異造成的。我國沒有對高財務杠桿的界限進行明確界定,但如果一家擬上市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70%,是不允許上市的。一般來說,雖然每個行業不盡相同,但不超過50%的資產負債率應該是安全的。
宗慶后的娃哈哈集團,2002年時不僅沒有一分錢負債,還有高達16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存在銀行,在民營企業中是非常少見的。宗慶后其實還是很有想法的,在食品主業做大后,想介入石油、地產等幾個領域,當時杭州的房價僅為4000元/平方米,如果當時巧用適度的財務杠桿,完全有可能再造一個娃哈哈。上市房地產公司資產負債率都超過70%,比如成立于1984年5月的萬科公司,1988年進入房地產行業,利用杠桿,短短幾十年便發展成千億級收入的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