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小時快學ETF(第二版)
- 上海證券交易所產品創新中心
- 860字
- 2020-04-10 15:57:59
交易ETF與申贖指數基金的區別
指數基金根據投資渠道的不同,主要分為場內ETF基金和場外銀行渠道指數基金。ETF作為一種創新的指數基金與傳統的銀行渠道指數基金相比,具有比較顯著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交易成本、資金效率和標的指數跟蹤等方面(如表2.2所示)。
費用對收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交易費用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收益外,管理費和托管費用的差異日積月累也會導致基金的累計收益產生差別,特別是考慮復利效應后,引起巨大的長期收益差異。我們可以從交易所交易的華安上證180ETF和銀行渠道的某上證180指數基金的業績對比中發現問題。從2006年5月18日上證180ETF上市至2016年5月9日的近十年時間,上證180ETF的累計收益率達到150%,年化收益率為9.6%,而某180指數基金同期累計收益率為130%,年化收益率為8.8%。
表2.2 買賣ETF與申贖指數基金的比較

在資金效率方面,如果從銀行渠道買基金,申購確認需要一天,從申購日算起第三天才能提出贖回申請,贖回后至少三天后才能拿到贖回款,整個申贖流程需要耗費一周的時間。在瞬息萬變的證券市場,這是致命傷。而對ETF來說這就不再是問題了,今天買的ETF當天或第二天就可以賣出,賣出的資金當天還能繼續投資ETF或股票。特別是在熊市中,ETF可以及時賣出,使投資者在市場下跌中避免更大損失。

圖2.3 指數下跌時銀行渠道只能被動接受贖回對價
在標的指數跟蹤方面,對長期投資者而言,指數基金最重要的使命是緊密跟蹤標的指數的表現,而在現實中,很多銀行渠道指數基金的表現比對應的ETF遜色不少。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就在于產品的設計理念不同。對于銀行渠道指數基金來說,由于是根據基金凈值進行現金申贖,基金資產中需要保有一定比例的現金以應對贖回。特別地,在牛市中大量資金的涌入導致基金持倉比例被攤薄,自然就難以跟緊指數。這就是所謂的“現金拖累”。與之相比,ETF在產品設計中采用了實物申贖的模式,這種運作模式保證了基金的持倉比例不會因新的申購贖回而受到影響。同時,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套利機制,使得ETF的二級市場價格不會過多偏離指數實時表現。這樣一來,投資者再也不用擔心與指數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了。

圖2.4 ETF申購示意圖

圖2.5 ETF贖回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