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我被書征服
母親開始自己教我寫字,我也因此可以讀一些東西了。
有一天,母親讓我默寫生字,母親拿著書念,我在地上寫。母親念著念著忽然罵起街來,其實也不是罵街,只是憤憤地說話,但樣子很嚇人。也許母親是想說給什么人聽的,雖然那個人根本聽不到,也許母親只是自己在和自己說話。
現(xiàn)在我能理解母親了,那只不過是母親的一種發(fā)泄。母親常常這樣,開始是抽煙,而且抽得很兇,她抽煙葉,可能是為了省錢,我想抽煙也是一種發(fā)泄,和借酒澆愁差不多。后來她摔了四五個煙灰缸,再后來母親就不抽煙了,說不抽就不抽了!
我知道母親在外面受欺負,父親死得早,我又不爭氣,家里、外面全靠母親一個人,外面肯定有人看不起母親。母親是個很要強的人,要強的人也許都是敏感的,像母親這種正在經(jīng)歷著磨難的人就更加敏感。別人或有意或無意的傷害,母親是無法忍受的,但母親又無力改變這一切,母親只能在家里發(fā)泄一下。
那天,母親一邊給我默寫生字一邊像罵街一樣很嚇人地說著什么。在母親發(fā)脾氣的時候,我都會很害怕,母親越說越激動,在屋子里走來走去,又叫又喊,我嚇壞了。后來,母親又唱起歌來,聲音異常尖利刺耳,母親就像瘋了似的,嚇得我跪在那里動彈不得。
從那以后,母親不再教我寫字了。
那時母親是在小南屋做飯,她在北屋把饅頭揉好,把菜切好,端到南屋去上鍋蒸下鍋炒。我最愛看母親做飯,常常跟著母親去南屋,看母親做飯。南屋有一個很大的柜子,是暗紅色的,上面斑斑污跡,很是古樸,使人悠然地想到過去,想到過去的人以及過去的人的生活。我就坐在大柜子的旁邊看母親做飯。有時我會拿一本書讀,知道嗎,就是在那里書以它特有的魔力將我征服!
那時讀的是小學(xué)語文第十冊和第十二冊,我記憶最深的是第十二冊,從這冊書的第二篇《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開始,我的閱讀就一直在亢奮中進行,一篇比一篇好,一篇比一篇有意思,篇篇精彩,篇篇好看,我從來沒看到過這么多好文章。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我仿佛看見一個個悲慘的纖夫向我走來,正當我迷醉于那細膩鮮明的人物形象,慨嘆纖夫的命運時,忽然峰回路轉(zhuǎn),原來這是一幅畫的介紹文章啊,這和電影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有異曲同工之妙。
讀《種子的力》時,我很驚愕于種子竟有那么大的力。我覺著長了很多知識,后來在廣播中又聽到這篇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覺著人也應(yīng)該像種子那樣迸發(fā)出無窮的力來,不管什么樣的壓力,什么樣的磨難,人都應(yīng)該有力量抗拒,壓力越大,磨難越多,他的生命力也應(yīng)該無限增強。生命就像是一顆種子,會生根會發(fā)芽,遲早會破土而出的,不管上面壓著的是什么!
《窮人》《小抄字員》《凡卡》和《高爾基的童年》,這四篇文章不論是在那時還是在現(xiàn)在都是我心中的經(jīng)典,我永遠的經(jīng)典!它們撥動了我的心弦,最先向我展示了文學(xué)的魅力,是它們帶我走向了文學(xué),讓我愛上了書籍?!陡F人》一開始就抓住了我的心,讓我欲罷不能,文中細膩的心理描寫讓我緊張得透不過氣來,我同主人公一同擔憂,一同悲傷,一同害怕,害怕著暴風(fēng)雨的來臨,但是暴風(fēng)雨并沒有來臨,來臨的卻是一個溫馨的結(jié)局,難以言表的溫馨,在我的心中緩緩涌起一股悲辛的暖流,我的鼻子有些發(fā)酸,眼睛有些濕潤。我知道這就是愛,是幸福的愛。
我永遠忘不了《小抄字員》中那個父親站在正在抄寫簽條的兒子身后的那個情景,父親的胸中又是怎樣激蕩著愛意的河流,這愛意匯成了海,洶涌著將我淹沒。
《凡卡》中小凡卡的境況跟我差不多,凡卡給人家干活,挨打受罵還吃不飽,我雖然沒有挨打受罵,也吃得飽,可母親一天到晚自言自語說個不停,和罵大街沒什么兩樣,有時大發(fā)脾氣,有時像瘋子一樣唱歌、大笑,我也很難受。而凡卡靠什么面對這一切的?靠幻想。凡卡幻想著爺爺會來接他,但小說的結(jié)尾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不管能不能實現(xiàn),幻想都是我和凡卡最后的精神城堡?;孟胧悄芟畹木?,幻想是躲避風(fēng)雨的港灣,是療傷的圣藥,也是精神鴉片!成也幻想敗也幻想。如果沒有幻想,我早就倒下了,幻想是我精神上的支撐。
如果說凡卡教會我如何用幻想抵御現(xiàn)實的話,那么另一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高爾基則教會了我另一種逃避現(xiàn)實的方法:讀書。
高爾基的境遇比凡卡好不了多少,可面對現(xiàn)實他卻能心如止水般平靜,這都是因為他在讀書。這真讓我羨慕不已,我愛看書也是受了這篇文章影響。讀書帶給我很多快樂。后來我把讀書當成工作,對自己說這樣以后會有希望,這是幻想所編造的一個謊言,我到現(xiàn)在都無法戳穿它,一旦戳穿,我又將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