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制的黃昏:區塊鏈思維與數字化激勵
- 龔焱 李磊 于洪鈞
- 8字
- 2020-04-07 16:38:49
第一節 信任的崩潰
被忽略的欺詐
“雷曼兄弟公司總部門口,一個個垂頭喪氣、西裝革履的投行精英正步出這家曾經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他們手中拿著紙箱、文件袋、雨傘等物品,幾乎都無一例外地印著‘Lehman Brothers’的標識。”
2008年9月15日,美聯社記者記錄下的這個畫面,伴隨著雷曼兄弟的最終倒下而為歷史所銘記。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破產案,以此為序曲,一場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全球性金融海嘯拉開了序幕。
同一天,畫家杰弗里·雷蒙德帶著自己創作的一幅畫來到雷曼兄弟紐約總部樓下,那是他此前給時任雷曼兄弟CEO理查德·福爾德所作的畫像。
畫家請那些離去的雷曼兄弟的員工們在福爾德的肖像畫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他說:“我看著這些人從樓里出來,心想,他們大多數都不應為公司的失敗而負責,但卻都要付出代價。我欣慰我給了他們一個表達的機會,這是一種宣泄。”
最后,整幅畫的空白處都被雷曼兄弟的職員、其他投行人士,甚至路人寫得滿滿當當。更多的宣泄、感言、反思、追問——誰該為此負責,誰又在為此買單,在畫以外的時空里,再也沒有停止過。
十年之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卸任,他在一個公開場合以“金融危機十周年之際的反思和研究”為主題發表演說,向大眾透露了在2008年第四季度討論危機是如何產生的過程中,中國在BIS(國際清算銀行)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提出過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認為經濟危機與金融市場的一些活動和產品有關,一些比較冷門的衍生產品脫離了實體經濟,沒有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些環節就容易大起大落。第二個觀點是經濟系統、金融市場系統中的正反饋特性過于突出。也就是說經濟好的時候,股價也好,盈利也好,評級也好,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一出問題的時候,就有很多落井下石的人,這就是典型的正反饋特性。
這段背景故事,經由多家主流財經媒體報道而傳播開來。
與此同時,周小川還十分坦然地表示,“其實十年之后我們回顧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對于當中的很多因素,仍然是不清楚的”。
也是在十年之后,把周小川視作“好朋友”的美聯儲前任主席艾倫·格林斯潘來到中國參加活動。說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格林斯潘說:“可能也重復了之前一些金融危機的誘因。”這似乎也意味著歷史將還會重復。
這位曾因“為全球經濟穩定做出貢獻”而被授予“榮譽爵士”稱號的“大拿”,在其任內推行超低利率,反對對百萬億美元規模的衍生品市場進行監管,這被不少人認為是引起信貸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們二人,一位是美聯儲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主席,一位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任時間最長的行長,也都只能說清那些能說清的,說不清楚的只能交給時間。所以,人們每每回望2008年,都仍會有常寫常新的感覺。
不少專家會認為這是一場流動性危機,類似的反思也不絕于耳。但很少有人認識到,在金融體系和全球市場受創的同時,這也是一場重大的信心受挫。在人們肉眼可見的失誤之外,還存在著用力揭開才能發現的騙局,而它引發的是信任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