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制的黃昏:區塊鏈思維與數字化激勵
- 龔焱 李磊 于洪鈞
- 1698字
- 2020-04-07 16:38:49
第二節 制造事實的機器
密碼朋克夢想成真
所謂危機,危中有機。當一部分舊秩序崩塌之時,正是另一部分新世界崛起之日。
2008年11月1日,雷曼兄弟破產僅過去6周之后,秘密討論群“密碼學郵件組”里出現了一個新帖子:“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采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而且無須受信第三方的介入。”該帖的署名者,叫作塞托西·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這個神秘的人物或者代號,在此后長達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引發了世人無盡的好奇和追問:這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生活在美國還是日本,還是其他國家?最可能是誰?好奇心人皆有之,更何況是探尋中本聰這種顛覆了世界的神秘人物。
2009年1月9日,中本聰在SourceForge.net發布比特幣0.01版的源代碼,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作為一個徹底的自由主義者,他在一個名為比特幣的網絡“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里還做了這樣的記錄:“《泰晤士報》2009年1月3日英國財政大臣正欲對銀行業實施第二輪救助。”
之所以要這樣略帶嘲諷地將英國財政大臣的窘態永久記錄下來,是因為實施銀行救助向來被自由主義者視為是受益的私有化和虧損的社會化。“中本聰們”認為,可以有更好、更新的玩法來幫助這個世界更好地運行。
比特幣這樣的電子貨幣系統,是密碼朋克們數十年來的夢想,自1982年的eCash開始,有許多人都嘗試過,但都步履維艱。客觀來說,在中本聰剛一推出比特幣時,極客們最積極的反應也只是持觀望和懷疑的態度,因為密碼組成員已經看慣風月,面對那么多新手想出來的宏偉計劃,他們的本能反應就是懷疑。
不少人直接提出,這樣的系統是不可能實現的。面對這些質疑,中本聰細致入微地回答了所有疑問,最終以白皮書的形式提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白皮書遵從學術習慣,采用“我們”作為第一人稱,行文也是標準的論文格式,在開篇即提綱挈領地表示:
“本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并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金融機構。”
P2P Foundation是中本聰發布比特幣白皮書的網站,注冊這個網站必須提供出生日期,中本聰填寫的是1975年4月5日,而4月5日在貨幣史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
在1933年的這一天,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簽署了政府法令6102,該法令規定所有美國公民持有黃金都是非法的。羅斯福以美元交換美國人手里的黃金,然后讓美元貶值40%,強制推高黃金價格,目的是讓美國的債務貶值,從而對抗大蕭條。這些措施造成的后果是,美國人的財富被洗劫了40%。許多人認為,這是美國政府所作所為中最違反憲法的行為之一,這是政府不經過民主程序對民眾實施的最直接的盜竊行為之一。直至1975年,福特總統簽署“黃金合法化”法案,美國人才可以再一次合法地擁有黃金。
中本聰用“生日”作為某種政治隱喻和接頭暗號,透露給關心這些細節并能理解的人。而理解了的人再經仔細研究中本聰的論文以及比特幣代碼,終于開始對他注重細節的習慣以及對貨幣知識的掌握感到驚訝。
世界不總是存在理性質疑,總有人會為新事物的橫空出世而激動萬分。密碼學家哈爾·芬尼就是其中之一。哈爾·芬尼是參與過PGP加密技術研發的一位頂級開發者,也是密碼朋克的重要成員。當中本聰在加密郵件列表中宣布比特幣的想法時,迎來的更多是冷嘲熱諷,但芬尼卻給出了熱情支持。
因為芬尼很早就對加密貨幣計劃感興趣,早在2004年,他就推出了自己設計的加密貨幣,在其中采用了可重復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所以他明白比特幣的價值。當中本聰公布第一個版本的軟件時,芬尼馬上就下載并進行了測試。
2009年1月9日那天,中本聰通過“挖礦”得到了50枚比特幣,產生了第一批比特幣的區塊。9天以后,中本聰向哈爾·芬尼轉賬了一筆比特幣,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擺脫授信第三方金融機構而完成的點對點交易。在金融危機造成的一片焦頭爛額中,新歷史就此誕生。
多年后,哈爾·芬尼回憶起這段經歷時這樣說:“我想我是除了中本聰以外第一個運行比特幣的。我開采了大約70個區塊,而且我還是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的接受人,中本聰測試時轉給了我10個幣。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和中本聰通過郵件談了很多,主要是我報告一些故障,然后他把它們搞定。”
社區網友親切地把芬尼稱作“中本聰的沃森”,因為當電話被發明時,第一個電話就是貝爾打給他的助手沃森:“沃森,快過來,我想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