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化進程中青藏高原草場使用和管理的制度變遷
- 貢布澤仁
- 1274字
- 2021-04-09 14:16:51
2.4 本章小結
從以上的綜述中可以看出,在制度的結構方面,社區組織是習俗制度的管理單位,社區互惠關系是習俗制度運作的網絡,文化信仰以及本土生態知識是習俗制度中協調資源利用行為的規則和依據。許多社區習俗制度來源于草場共有,并成為保持草場共用的基礎。與此相比,市場機制的管理單位是牧戶個體,在產權明晰到牧戶個體的基礎上,利用交易或者商品化的社會網絡分配草場資源,成本效益的激勵機制是市場機制管理資源利用行為的規則。在草場利用過程方面:習俗制度通過社區集體使用和管理草場,協調四季游牧和復雜的日常放牧方式;而市場機制通過草場產權的交易來協調劃區輪牧和載畜量管理。在草場利用和管理目標方面,習俗制度從生態的特征角度出發,更多強調適應生態特征來維持畜牧業生產;而市場機制更多從成本效益的激勵機制的角度出發,強調通過市場重新配置資源來優化畜牧業生產(如表2-1)。
表2-1 社區習俗制度和市場機制在草場管理的作用比較

綜上所述,現有的研究對草場管理中的市場機制和習俗制度特征以及對牧區的社會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做出了詳細的解讀。但是,多數已有的研究只關注單一的市場機制或者是習俗制度在草場管理中的作用,并過于強調兩者是不同的管理模式。本書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許多學者用二元化觀點來看待草場產權的問題,即草場應該私有還是共有。關注習俗制度的研究者認為社區組織是習俗制度的基礎,執行草場(使用權)私有化削弱了社區組織在草場管理中的作用,而共有產權能促進社區組織作用的持續發揮。與此相比,牧區的市場機制是草場承包到戶或者私有化之后逐漸產生的,因此很多決策者和學者認為草場產權明晰到牧戶是市場機制發揮的前提條件。基于此,當草場(使用權)私有化和共有的爭議成為相互對立的觀點的時候,在分析草場管理治理結構的研究中就相應地出現了這樣的現象:過于強調單一的社區習俗制度或者市場機制的作用,卻鮮有研究強調市場機制和習俗制度之間存在的互補關系。
從社會生態系統耦合關系的視角出發,管理草場生態系統的制度需要考慮到社會經濟與生態的綜合因素(MacLead & McIvor, 2006)。在這樣一個復雜的耦合系統中,習俗制度和市場機制各自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草場管理中的兩種資源利用和配置的手段,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牧民使用、管理和分配草場資源以適應社會生態系統的復雜和不確定性。并且,如上所述,傳統的社區習俗制度無法不受市場化發展的影響,其需要面對社區不斷演化的事實。同樣地,牧區的習俗、信仰和社區組織等社會文化以及草場生態系統的異質性特征是市場機制在草場管理中必須面對的現實。因此,本書認為實際上市場機制和習俗制度在草場管理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補充的關系。目前中國草場管理尚處于市場化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傳統的社會文化與市場在相互適應的過程中找到適宜的規則和制度。這樣的規則制度需要突破以往的草場使用權應共有還是私有的爭議,與之相應地,草場管理的治理結構研究需要關注市場機制和社區習俗制度的互補性關系。基于此,本書試圖通過分析草場管理中的草場流轉和放牧配額管理以及背后的激勵機制,為我國草場管理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提出新的思路。
- 中國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追蹤報告 2014
- 中國濱海旅游業低碳化發展途徑與政策研究:基于碳足跡理論的視角
- 21世紀實用國際商務英語口語(第三版)
- 歐美汽車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對中國(上海)汽車企業發展的啟示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安馬村卷:傳統山村脫貧及其基層治理
- 智能制造探索與實踐(二):試點示范項目匯編(裝備制造行業卷)
- 2020—2021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藍皮書(精裝版)
- 構建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 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山東省林業產業集群發展問題研究
- 第十六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科技論文集
- 甘肅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
- 中國能源經濟展望 2015:綠色財稅與綠色體格體系制度設計及改革路線圖
- 2020—2021年中國安全應急產業發展藍皮書(精裝版)
- 山東省旅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 佛岡試驗:可持續的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