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企業也正逐步融入全球競爭市場中,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是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一項課題。我國企業傳統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中,我國企業必須從傳統的低效率、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高效率、精細化的管理模式轉變。只有切實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我國企業才有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管理的重心在經營,經營的重心在決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心就在于改善我國企業經營決策機制,高效、準確地進行市場判斷,并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管理層要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必須建立在高質量的管理決策信息基礎之上,而管理會計就是以提供對內管理決策信息為目的的信息系統。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管理會計系統對企業管理決策的重要影響和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作為企業管理會計系統的一個核心子系統,業績評價系統能夠有效促進和保障企業經營戰略的實現。據此,本書重點探討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

業績評價系統包括業績評價目標、業績評價指標、業績評價標準和業績評價方法等。其中,業績評價指標的選擇是組織面臨的最關鍵挑戰之一。業績評價涉及兩個問題:一是用什么指標評價企業的經營績效?二是這些評價指標如何與企業的戰略相聯系?離開了戰略,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難以評判。由此可見,業績評價指標的選擇及其與企業戰略的匹配對建立一個運行良好的業績評價系統的重要性。具體來說,本書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影響因素;二是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業績后果及其作用機制。安東尼將企業控制劃分為戰略控制、管理控制與運營控制三個層次,戰略控制是一個制定戰略的過程,管理控制是一個實施戰略的過程。業績評價系統的目標是促進戰略的實施,是戰略實施的支持系統。企業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制定戰略,并通過設計相應的管理控制系統以實施戰略。戰略的制定受到企業所處環境的影響,只有根據企業所處的實際環境才能制定合理的戰略,合理的戰略與對應的業績評價系統匹配才能產生高的業績。

目前關于業績評價的中文文獻主要探討業績指標的設置,有少量的實證文章分析非財務指標的業績后果。從外文文獻來看,國外對戰略與業績評價關系的研究比較多,理論也相對比較成熟,主要從代理理論和權變理論的角度對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代理理論主張業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權變理論主張業績評價指標必須與權變因素相匹配才能產生高的企業業績。已有文獻主要基于國外私營企業樣本進行分析,其較少受到政府的干預,企業能夠以獨立的法人個體進行經營管理。但是,在我國存在大量國有企業,不能以一個獨立的法人身份進行經營,國有企業很多時候是作為政府的代理人去執行政府職能的。那么在這種制度環境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業績指標選擇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方面存在差別嗎?這是分類檢驗需要回答的問題。本書將打通環境、戰略、管理控制系統與業績之間的關系,沿著“環境→戰略→業績評價→業績”的邏輯路徑進行研究。

全書共分八章,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章:導論。通過分析我國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引出本書的研究話題,介紹本研究的重要意義。重點闡述本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勾勒本書的基本框架,明確本書可能的創新點。

第二章:文獻綜述。本章從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兩個方面對國內外文獻進行全面梳理,并從代理理論和權變理論兩個視角梳理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經濟后果,評述現有文獻的不足之處,掌握該領域的研究前沿,為后續的研究設計打下基礎。

第三章:制度背景與理論基礎。本章系統梳理中外企業業績評價的發展歷程,為解釋中國企業業績評價指標選擇提供制度背景與理論依據,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中國企業業績評價實踐發展的政治與經濟力量。著重介紹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代理理論、權變理論與管理控制理論,為分析中國企業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提供理論依據。

第四章:數據采集與分析。本章介紹調查問卷的設計過程、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過程、樣本數據的基本特征及其數據分析方法。為了全面展現研究樣本的適當性,詳細描述了被調查企業和問卷填答者的基本特征,并重點闡述中介變量模型和調節變量模型的原理與使用方法,為后續的實證研究提供方法論支持。

第五章:市場競爭程度、經營戰略與業績評價指標選擇。本章以權變理論為基礎,運用問卷調查數據實證檢驗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影響因素。按照管理控制系統的理論思想,遵循“外部環境→戰略控制→管理控制”的邏輯路徑,本章選擇市場競爭程度和經營戰略作為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影響因素,從理論層面深入分析市場競爭程度、經營戰略與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理論關系,并運用問卷調查數據實證檢驗市場競爭程度、經營戰略與非財務指標采用程度這三個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第六章:業績指標多元化對企業業績的影響研究。本章以代理理論為基礎,實證檢驗業績指標多元化的業績后果。為了更加清晰地展現業績指標多元化的經濟后果,本書將企業業績劃分為三個不同層次的業績變量:內部經營業績、客戶與市場業績、財務業績,分別運用業績指標多元化變量對三個不同層次業績進行回歸分析。進一步將研究樣本劃分為國有樣本與民營樣本,再次檢驗上述變量之間的關系。

第七章:經營戰略、業績評價與企業業績。本章以權變理論為視角,運用問卷調查數據實證檢驗經營戰略、業績指標選擇與企業業績三者之間的關系,將經營戰略作為業績指標采用程度與企業業績之間關系的調節變量。進一步將研究樣本劃分為國有樣本與民營樣本,再次檢驗經營戰略的調節作用。

第八章:研究結論、局限及展望。本章在以上各章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的基礎上,總結全文的主要研究結論,并分析本書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出業績評價領域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

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本書發現:①國有企業的經營戰略在市場競爭程度與非財務指標采用程度的關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也就是說市場競爭程度對非財務指標采用程度的影響需要通過經營戰略這個中介變量才能起作用,環境與戰略是具有遞進關系的權變變量。②業績指標多元化變量與三個業績變量都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業績指標多元化確實能夠有效地降低代理人的代理成本,并且改善企業不同層次的業績。業績指標多元化對民營企業財務業績的改善程度要高于對國有企業財務業績的改善。③經營戰略與客觀非財務指標的匹配負向影響內部經營業績和財務業績,經營戰略與主觀非財務指標的匹配正向影響財務業績。國有企業樣本中經營戰略負向調節主觀非財務指標與內部經營業績的關系,而在民營企業樣本中并不存在這一關系;經營戰略對主觀非財務指標與財務業績關系的調節作用,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樣本中具有截然相反的表現,國有企業樣本中表現為負向調節效應,民營企業樣本中表現為正向調節效應。

本書的創新點如下:

(1)本書實證檢驗了經營戰略作為市場競爭程度與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中介變量,推進了已有理論的發展。已有研究將市場競爭程度作為企業管理控制系統的權變因素,但是本書認為市場競爭程度對企業管理控制系統的影響,首先是通過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影響,進而傳導到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系統。實證研究發現,國有企業樣本中經營戰略在市場競爭程度與非財務指標采用程度之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市場競爭程度與經營戰略不是處于同一層次的權變因素,而是一個遞進的關系。

(2)本書基于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將研究樣本分為國有企業樣本和民營企業樣本并進行分類檢驗,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認識中國企業的管理會計實踐。由于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國外已有的經驗研究結論并不一定能夠解釋我國企業的特有現象。在我國,國有企業肩負一定的社會職能,存在預算軟約束、所有者缺位等問題,其參與市場競爭的程度不高。這與西方國家私有企業所處行業的市場競爭程度有本質的區別,那么西方文獻所得出的研究結論就可能不適應中國的制度環境。然而,國內已有的研究幾乎沒有考慮我國國有企業的特殊情況,而是將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企業樣本合并在一起進行實證檢驗,不利于對研究結論的解讀。本書正是基于上述的理論思考,根據我國的制度環境,將問卷調查得到的研究數據分為兩個樣本:一個是國有企業樣本;一個是民營企業樣本。實證研究發現確實證明了兩種樣本表現出較大的差別,有助于更加準確地解讀中國企業的管理會計現象。

(3)本書打通了環境、戰略、管理控制系統與企業業績之間的邏輯關系,沿著“環境→戰略→業績評價→企業業績”的邏輯路徑進行研究。企業戰略是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反應,管理控制系統對企業經營戰略做出反應并且實施戰略,最后對企業業績產生影響。已有研究沿著“環境→業績評價→業績”或“戰略→業績評價→業績”等路徑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本書彌補了已有文獻將環境、戰略與管理控制系統割裂開來研究的缺陷,將環境、戰略與業績評價系統進行有機整合,并考察其業績后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業外部環境對企業業績的作用路徑,實現企業內外環境作用機制的一體化研究。

本書受西南交通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百人計劃項目(2682017WBR02)資助。

感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林伶女士為本書的順利出版所提供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精河县| 布拖县| 黄冈市| 兰西县| 山东| 金寨县| 呈贡县| 视频| 扎兰屯市| 建湖县| 綦江县| 巩留县| 云龙县| 水城县| 琼海市| 浦县| 荃湾区| 广宗县| 环江| 育儿| 平南县| 绩溪县| 邯郸市| 包头市| 杭锦旗| 乐至县| 江山市| 诸暨市| 洪洞县| 陇西县| 萍乡市| 山西省| 黄大仙区| 济源市| 尤溪县| 新竹市| 宁都县| 吉隆县| 阜平县|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