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古希臘法的產生和演變
古希臘位于巴爾干半島的南部,以愛琴海為中心,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克里特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海岸的廣大地區,是歐洲最先進入文明社會和最早產生國家和法的地區。“古希臘法”不是一個國家法的概念,而是就其地域范圍而言,泛指存在于古代希臘世界所有法律規范的總稱。
約公元前20世紀,在作為希臘文明發祥地的克里特島,出現了由農村公社結合而成的早期奴隸制城邦。“克里特”文明之后,大約從公元前15世紀開始,古希臘的文明中心由克里特島移向南希臘的邁錫尼,“邁錫尼”文明由此興起。通過考古發現,“邁錫尼法”刻在泥板上的遺跡具有遠古法的一般特征。
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的希臘歷史,因“荷馬史詩”的重要影響又稱為“荷馬時代”或者“英雄時代”。這一時期古希臘處于從氏族制度向城邦國家的轉變中,出現了眾多的獨立城邦國家,城邦是指以一個城市為中心,連同其周圍不大的一片鄉村區域構成的一個獨立的、疆域相對狹小的主權國家。著名的城邦有雅典、斯巴達、米利都、敘拉古、科林斯等,各城邦普遍進行了立法活動,擁有各自的法律,這也反映出各個城邦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差異。
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希臘各城邦國家進入了成文法時期。如公元前621年《德拉古立法》、公元前594年《梭倫立法》、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立法》、公元前44年《伯里克利立法》以及《阿提卡法典》《羅德島海商法》等。其中公元前5世紀于克里特島頒布的《哥爾琴法典》是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法律文獻,涉及家庭、婚姻、養子、奴隸、擔保、財產、贈予、抵押和訴訟程序等,其對研究古希臘社會及其立法狀況有著重要價值。
從公元前323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托勒密王朝為止,這一時期地中海東部地區原有文明區域的語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形成具有新的文明特點的時期,該時期在19世紀30年代以后逐漸被西方史學界稱為“希臘化時代”,古希臘法也包括希臘化時代的法律。希臘化法律是指適用于希臘人及定居于被征服地區的希臘化居民的法律的總稱,希臘化國家適用的法律基本上有兩種,一是原地區的成文法和習慣法,二是希臘的征服者所帶來的殖民地法,因此它實際上是希臘法與當地原有法律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產物。希臘化法律只幸存于一些羊皮書和碑文之中,既無法典,也無法律專著。
公元前2世紀,希臘化國家被羅馬帝國所吞并,希臘法也停止了發展,其部分制度、原則和法律精神為羅馬法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