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稅務會計的對象、任務與目標
一、稅務會計對象
在企業中,涉稅事項都是稅務會計對象。因此,納稅人因納稅而引起的稅款的形成、計算、繳納、補退、罰款等經濟活動就是稅務會計對象。
(一)計稅基礎、計稅依據
1.流轉額(金額、數額)
流轉額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銷售(購進)量、銷售(購進)額等,是各種流轉稅的計稅依據,也是所得稅的計稅基礎和前提。
2.成本、費用額
成本、費用額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耗費和支出。它包括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費用和流通過程中的流通費用。成本、費用主要反映企業資金的墊支和耗費,是企業資金補償的尺度。一定會計期間的成本、費用總額與同期經營收入總額相比,可以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財務會計記錄的成本、費用額中,按稅法規定允許在稅前扣除的部分是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
3.利潤額與收益額
財務會計核算的經營利潤、投資收益都需要按稅法的規定調整、確認為應稅利潤、應稅收益,這是正確計稅的基礎。
4.財產額(金額、數額)
對各種財產稅,如房產稅、車船稅、契稅等,需要在財務會計對各類資產進行確認、計量、記錄的基礎上,按稅法規定的稅種,正確確認應稅財產金額或數額。
5.行為計稅額
對行為稅(如印花稅、車輛購置稅等),應以財務會計確認、記錄的應稅行為交易額或應稅標準為課稅依據。
(二)稅款的計算與核算
按稅法規定的應繳稅種,在正確確認計稅依據的基礎上,正確計算各種應繳稅金,并做相應的會計記錄。
(三)稅款的繳納、退補與減免
由于各種稅的計稅依據和征收方法不同,對于同一種稅,不同行業、不同納稅人的會計記錄也有所不同,因此,反映各種稅款的繳納方法也不盡一致。企業應按稅法規定,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制度,正確進行稅款繳納的會計記錄。對企業多繳稅款、按規定應該退回的稅款或應該補繳的稅款,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記錄。減稅、免稅可體現稅收政策的靈活性和稅收杠桿的調節作用,因此對減、免稅款,企業應正確進行會計記錄。
(四)稅收滯納金與罰款、罰金
企業因逾期繳納稅款或違反稅法規定而支付的各項稅收滯納金、罰款、罰金,也屬稅務會計對象,應該如實記錄和反映。
二、稅務會計的任務
稅務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既要以國家稅法為準繩,認真履行納稅義務,又要在國家稅法的允許范圍內尋求企業稅收利益。稅務會計的任務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
(1)反映和監督企業對國家稅收法規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使其認真履行納稅義務,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的關系。
(2)按照國家現行稅法所規定的稅種、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稅目、稅率等,正確計算企業在納稅期內的各種應繳稅款,并進行相應的會計記錄。
(3)根據稅務機關的規定,及時、足額地繳納各種稅金,并進行相應的會計記錄。
(4)正確編制、及時報送稅務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認真執行稅務機關的審查意見。
(5)及時進行稅務分析,提高涉稅核算和稅務管理水平,控制稅務風險,降低納稅成本。
(6)充分利用稅收法規制度賦予企業的權利,積極進行稅務籌劃,努力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爭取企業稅收利益。
三、稅務會計的目標
稅務會計的基本目標是稅法遵從,即合法和不違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稅務風險;具體目標是向稅務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進行稅務決策的會計信息。
稅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首先是各級稅務機關,使用者可以憑稅務會計信息進行稅款征收、監督、檢查,并將其作為稅收立法的主要依據;其次是企業經營者、投資人、債權人等,可以從中了解企業納稅義務的履行情況和稅收負擔,并為其進行經營決策、投融資決策等提供涉稅因素的會計信息,以最大限度地爭取企業的稅收利益。對納稅主體來說,稅務會計的目標就是實現企業稅收利益最大化或稅后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