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徘徊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企業領導者的財稅戰略思維
- 李舟
- 1146字
- 2020-04-10 14:11:50
股東與高管如何從公司合法地拿走財富
企業經營的過程就是一個財富增值的過程,這種財富增值不僅僅表現為企業財產的財富增值,更重要的是與之關聯的個人財產的財富增值。站在稅的角度,公司產生利潤對應的是企業所得稅,股東和高管從公司中拿走財富對應的是個人所得稅。我們以前研究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都是將其分開來,各自進行分析。但其實這兩個稅種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由于長期以來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領域存在大量灰色地帶,大家諱莫如深。站在財稅角度,我們認為企業財富與個人財富之間至少包括以下幾點關系:
(1)個人財富包括股東個人財富和員工個人財富。用財稅眼光來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財富。員工個人財富增值會增加企業成本和費用,導致企業財富相對地減少;而股東個人財富是企業經營的剩余利潤分配形成的。從某種意義上,這兩種個人財富在短期內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
(2)員工個人財富增長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財富增長必須繳納企業所得稅,表面來看員工個人所得稅繳納多,同時期企業所得稅將有所減少,但從長遠來看,企業經營更是一個做大蛋糕的過程,只有員工個人財富和企業財富能夠同步增長,企業發展才有生命力。當然面對高管和員工個人所得稅,如何尋找合理的方法進行調整,合法的基礎上使稅負更優,一直以來是企業財務人員頭疼的問題,甚至在個稅問題上受到來自整個高管層的巨大壓力,最終導致在實務中各種以籌劃名義進行的工資拆分、拿票抵賬、沖抵費用等違規避稅手段頻頻發生。
(3)股東個人財富增值來源于企業財富,但分紅還是不分紅一直以來是一個問題。很多自然人股東持股的企業選擇不分紅,表面看股東個人財富沒有隨之增長,但這背后反而可能有更大的問題,除去企業發展必須留下的資金,股東有更多的沖動從其他途徑消耗,乃至掏空企業財富。這個過程當中風險巨大,種類繁多的借款、成本費用的虛增甚至隱瞞收入形成的兩套賬長期以來大行其道。近年來的稅制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數據平臺監控,營業稅時代的代開票亂象成為歷史,增值稅對所有經營環節的嚴密監控對企業納稅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稱之為強制規范,以前很多財務人員熟悉的套路可能再也無法操作。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轉變觀念、轉變手段,尋求更好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良性互動,讓股東和高管合理合法從公司取走財富,是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企業決策者和財務人員至少應該把握好三個方面:
(1)了解大數據背景下信息管稅的征管改革是怎么回事,稅務機關會在哪些關鍵點上動手;
(2)掌握企業中個人所得稅籌劃的基本方法,既能夠讓個人分享財富,同時又合理合法;
(3)對共同作用于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經營行為高度關注,兼顧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平衡、企業財富增值和個人財富增值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