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人格混同的法律風險

法人人格混同的根本要件在于,公司法人獨立意志的喪失從而導致公司對外不能完全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該制度旨在防止大股東將其投資的企業作為工具,使其喪失獨立性,并且利用以獲得利益。地方政府投融資公司的主要功能是為政府投資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其雖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夠獨立承擔各項民事責任,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系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和機構出資設立,出資方對平臺公司的業務、資產、人員、運營管理等具有較強的控制權。現實中,還有多個平臺公司共用同一套管理層及財務人員的情況,債權債務不清晰,在開展具體融資工作時,存在相互擔保、相互公司之間頻繁挪用資金等問題。

上述諸多問題導致平臺公司、平臺公司子公司或關聯公司在發生債務糾紛時,容易存在法人人格被否認,使其對債務的清償承擔連帶責任。

一、公司法人人格混同釋義

根據《公司法》及司法解釋的釋義,公司法人人格混同,是指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來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時,債權人可以越過公司的法人資格,直接請求濫用公司人格的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制度。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在特定法律關系中公司法人人格混同有以下兩種情形:

(一)縱向人格混同

(1)公司與其股東(例如母子公司之間)在財產、業務、人員等方面“混同”,難分彼此,事實上無從區分。

(2)公司清償能力不正常降低。例如,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抽逃出資、轉移資產導致公司喪失清償能力,或者拒不履行清算義務致使債權人喪失機會。

(二)橫向人格混同

受同一母公司或者控制人控制的數個公司在財產、業務、人員等方面“混同”、重疊,不分彼此,事實上無從區別。

實踐中,較為常見的人格混同多由“一套人馬,多塊牌子”造成。法院否認公司法律獨立地位并非徹底否定其法人資格,而是在某一具體法律關系中產生如下法律后果:

(1)有限責任的突破。公司行為被視為股東的行為,股東對公司行為負責,承擔連帶責任。

(2)公司與其他公司被視為同一法律主體,公司財產被用于清償其他公司債務。

二、地方政府投融資公司的常見特征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10〕19號文件)及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原銀監會在《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相關事項的通知》(財預〔2010〕412號文件)文件定義,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和機構等通過財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并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

(一)股權結構簡單、國有特征明顯

平臺公司股權結構有兩種具體形式:第一種是按照《公司法》組建的國有資本“一人公司”,即一個地方平臺公司只有一個國有資本的股東;第二種是少數幾個國有資本股東共同出資組建的地方平臺公司。平臺公司的股權可能由國資委或財政局持有,也可能由開發區管委會或者其他政府派出機構持有,或共同持有。但多數情況下,在管理層面由地方政府直接委派管理層統一進行管理。

公司資本純國有與股權結構簡單等特征直接影響著地方平臺公司主營業務類型。從主營業務類型與股權結構的關系來看,地方平臺公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常見的國有投資平臺,即純持有國有資本的地方平臺公司,以母公司的身份持有其他公司國有資本的股權;第二類是投融資平臺,即進行項目投融資的地方平臺公司,它既是地方政府的項目公司,又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其國有資本的股權被其他國有法人單位或政府派出機構持有;第三類是地方平臺公司持有國有股份和項目運作兼備,它既是地方政府的項目公司,又是地方政府或其部門、下屬單位控(持)股的“子公司”,還是其他地方平臺公司的“母公司”。

(二)管理層面人員“身份混同”

平臺公司的股東是地方政府或者它的部門,均屬于國有企業。但它又與處于完全競爭市場的國有企業不同,其主要目標是完成地方政府指派的融資任務和項目建設任務,在成立伊始就具有鮮明的行政管理色彩。

與一般的企業相比,平臺公司在經營計劃、人事安排和發展規劃等方面都會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預和控制,具有明顯的政府行為特征。在成立之初,平臺公司的總經理、財務總監都由當地的公務員兼任,在推進政企分離的改革后,雖然大部分崗位進行了調整,但實際控制權仍在各個政府部門或各管委會手中,管理人員層面實際上也是“一套人馬、兩個班子”。

(三)根據股東要求互相擔保及資金挪用較為常見

平臺公司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政府或股東的要求完成“代融資、代建設、代還款”的任務,由于資金方一般要求提供資質相近的平臺公司作為擔保方,在股東或者政府的統一協調下,平臺公司為了完成融資功能,在統一協調下產生的相互擔保比較普遍。

平臺公司在建設某一具體項目時會成立具體的項目公司,由于新成立的項目公司資信較差導致融資困難,此時一般是由母公司進行融資,等融資到位后再由母公司直接拆解或者劃轉給項目公司,同時由母公司承擔還款義務。母公司與項目公司形成的債權,一般又會很快被用來進行新一輪的融資,用于建設其他項目,這就造成了各個關聯公司之間資金挪用頻繁且償還渠道不明晰。

三、公司法人人格混同的司法實踐

(一)股東濫用公司控制權行為的特征

1.公司出現空殼化或公司無實際資產

即股東的控制行為,造成公司徒有實體之表而無法實際運行資產。常見的表現為對公司有控制權股東的具體行為,使公司實際上表現為投資者的一個部門或單純為融資目的而設立的子公司,足以造成與公司交易的第三人無法判斷自己的交易伙伴是公司還是公司股東。

平臺公司很多時候為了融資需要,設立項目公司或子公司,再與子公司形成所謂的應收債權,利用應收債權進行融資;或者單純地利用子公司作為融資主體,平臺公司作為擔保方;或者項目公司起初確實有實際項目承建,但在建設完成后交付給平臺公司等情形,都是平臺公司作為項目公司控股股東濫用公司控制權的情形。

2.因股東或關聯公司行為導致公司資產不足

這里的公司資產不足,是指公司的資產總額與其所經營的項目的性質及隱含的風險相比而明顯不足。公司資產是否充分不僅取決于公司資產的絕對數量,而且取決于公司所經營項目的性質。公司只有使負債與資產保持合理的比例,才能保證自己的信用和經濟往來的安全,不至于破壞信用秩序。如果公司資產不足,即負債與資產的比例失衡,就存在股東通過公司將商業風險轉移給債權人的風險。

在平臺公司各類經營行為中,最常見的情形是,公司為了某一公益性項目或弱營利性項目所設立的項目公司,以該項目公司為融資主體,投資方基于對母公司的還款能力而實施的債權投資行為。在項目建設完成后,由于資產為公益性或弱營利性實質上已經導致了該項目公司無任何償債能力及資產變現能力。

平臺公司在整合資源方面也容易出現導致公司資產不足的現象。比如,平臺公司為了做大自身,將子公司相對優質資產劃轉至母公司,導致子公司的資產不足。這一行為嚴重損害到子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容易導致公司的人格混同。

3.股東要求公司實施不利于自身發展的行為

平臺公司的股東多為政府部門或派出機構,一般如城投公司需要融資時,地方政府會要求交投公司提供擔保,或城投公司為了發行公開債時,地方政府會將其他公司的優質資產劃轉至城投公司,諸如此類的擔保行為或“資產化裝”行為,其實有損擔保公司或資產被劃轉的公司的利益。當然,通過市場行為,以公允價值進行交易的擔保行為及資產交易行為,一般不會產生上述情形。

(二)公司法人人格混同制度司法原則

(1)兩公司表面上是彼此獨立的公司法人,但在組織機構、公司間財產及業務上均有著不同程度的重合,兩公司之間已實際成了人格混同的關聯企業。

(2)股東無視公司獨立人格,使公司工具化、形骸化,應否定公司法人人格;即使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與該公司無關,也不能免除其在此期間實施的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濫用股東權利的法律責任,仍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3)關聯公司的人員、業務、財務等方面交叉或混同,導致各自財產無法區分,喪失獨立人格的,構成人格混同。關聯公司人格混同,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關聯公司相互之間對外部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4)反向人格否認,企業以其優質財產與他人組建新公司,而將債務留在原企業,債權人以新設公司和原企業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主張債權的,新設公司應當在所接收的財產范圍與原企業共同承擔連帶責任。這一規定就明顯地帶有反向否認法人人格的特征,可以責令新設公司對原企業(新設企業的股東單位)的債務承擔有限清償責任。

(三)公司法人人格混同制度司法實踐的例外

1.不能簡單以控股公司對子公司的一體化管理以及母公司對子公司合并報表為由,認為二者存在人格混同

根據財政部制定的《企業合并報表會計準則——合并財務報表》,其中,合并財務報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財務報表;母公司是指控制一個或一個以上主體(含企業、被投資單位中可分割的部分,以及企業所控制的結構化主體等)的主體;控制是指投資方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力,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并且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影響其回報金額。可見,合并報表僅表明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控制,并不能以合并表報為由簡單得出子公司喪失獨立法人人格的結論。

2.國有獨資公司不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公司法》第63條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這一條文是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人格的否認。需要指出的是,《公司法》中一個主體出資設立的公司根據出資人的身份不同,分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對于國有獨資公司,《公司法》第64條第1款規定:“國有獨資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適用本節規定;本節沒有規定的,適用本章第一節、第二節的規定”。因此,國有獨資公司在法人人格否認方面,并不因為其僅有國資股東一人,而適用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關于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則。債權人主張否認國有獨資公司法人人格的,仍應遵照《公司法》第20條第2款的規定:“由債權人對國資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3.公司資產足以清償所有債務時,不應使用人格混同制度

公司法人獨立地位是《公司法》總則明確規定的內容。否認公司法人人格只是在例外情況下對債權人進行的特別救濟。只有在公司運作嚴重背離《公司法》設定的宗旨,股東嚴重無視公司法人獨立人格、不否認公司法人人格就無法對債權人利益進行有效保護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債權人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需滿足以下條件:首先,股東需有濫用法人獨立地位的行為,即使得公司的核心人格特征如人員、機構、經營業務、財務、財產與股東或者關聯企業間混同。其次,股東濫用權利的行為與債權人損失之間需存在因果關系,且唯有否認法人的人格方能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如果債權人的債權之上已經設立了保證、質押等債的擔保,債權人的債權基本能夠通過債的擔保而獲得救濟,則沒有適用法人人格混同的必要。

4.不可僅從法定代表人和注冊地址的同一、兩公司人員存在交叉任職,以及兩公司之間在財務上互有資金拆借等情形,就認定人格混同

主張公司存在人格混同的當事人,應當從公司存在資產混同、人員混同、業務混同,以及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情形方面著手搜集證據。

公司是否已經形骸化,公司與股東之間是否構成人格混同,應嚴格按照法律關于公司法人終止,股東是否濫用權利,是否在財產、業務、人員等多方面出現混同等因素進行判定。

5.不可僅因控股關系及人員混同就認定公司人格混同

公司之間雖然具有控股關系,但并沒有證據表明公司喪失獨立意志表示能力,公司之間的董事、監事交叉任職及財務人員雙重任職,并非為法律所禁止,其亦不足以構成認定二者法人人格混同的根據。

四、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是規避人格混同最重要的環節

平臺公司需要構建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改變行政管理現狀,向企業化管理轉變。這就需要平臺公司積極協調與政府的關系,厘清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責任,減少行政化干預,賦予平臺公司充分的自主經營權和決策自主權。其次,按照政企分開的要求,建立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效率。同時,規范其公司治理結構,遵循市場化機制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運作模式,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引入人力資源的市場運作,改變過往“官員化”人才制度建設,積極吸引優秀專業人才,提升平臺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經營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及償債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信丰县| 新蔡县| 桑日县| 武陟县| 娄烦县| 永仁县| 上犹县| 崇州市| 北辰区| 天等县| 左权县| 西安市| 泗阳县| 武宣县| 康乐县| 潜山县| 广水市| 施甸县| 时尚| 容城县| 兰西县| 固始县| 册亨县| 尼玛县| 黄龙县| 普兰县| 沈阳市| 南雄市| 兴义市| 通山县| 兰西县| 油尖旺区| 冀州市| 巴马| 天峻县| 阳朔县| 百色市| 吉林省| 赤峰市|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