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3 新時代易地扶貧搬遷的邏輯

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進入決勝階段,按照2020年所有貧困群眾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要求,新時期的五年是攻堅克難的五年,其完成搬遷任務的基本邏輯是目標引導、多元扶持、產業支撐、可持續發展。

(1)目標引導

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的最終目標是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具體工作目標是“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圍繞這一目標的具體舉措是“挪窮窩”“斷窮業”“拔窮根”。這其中以工作目標為抓手,以最終目標為導向,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鞍岬贸觥蹦繕酥饕詫嶋H入住率為主要考量,“穩得住”以就業率為主要考量,“能致富”以實際收入為考量,同時對社會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改善等進行考量,其最終指向的是小康指標。

(2)多元扶持

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的動能來源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搬遷戶等廣泛的社會主體。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并積極參與的扶貧工程。其中,政府是發起者、組織者、推動者,政府通過政策支持、財政轉移支付、人力投入、政績考核等多方面為易地扶貧搬遷提供支撐。企業通過發揮企業經濟紐帶作用在搬遷群眾再就業、產業載體培育等方面發揮主動作用,為貧困戶增收提供支持。社會組組根據自身優勢,積極對接易地扶貧搬遷,在技術支持醫療衛生、教育培訓、權益維護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傊?,新時期的易地扶貧移民是齊動員的過程,也是通過體制機制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的過程。

(3)產業支撐

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實現“穩得住”“能致富”的關鍵是搬遷群眾獲得新的生計載體,在遷入地重新就業,實現生計的接續。其中,產業是關鍵,沒有產業支撐,就沒有就業載體,更沒有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因此,在易地移民搬遷整體規劃中,選擇合適的區域安置搬遷群眾的最核心影響因素就是是否便于培育和發展相關產業。從移民搬遷過程看,“搬得出”是第一步,而影響搬遷群眾決定是否搬遷的關鍵也在于他們是否看到、找尋到新的就業崗位;有了合適的產業就有了搬出的動力,更能實現搬遷群眾獲取持續收入,達到“穩得住”;依托產業,獲得新工作崗位的群眾會按照產業發展需求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重新構建自己的社會網絡,適應和融入新的生活。

(4)可持續發展

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的落腳點在于搬遷貧困戶內生能力的培育、貧困群眾可持續生計能力的提升。這一時期,在搬遷過程中始終將貧困戶對搬出來的認知提升、搬出后對新生活主動融入、對新的生計的積極尋求、對變化的環境的主動適應作為核心來抓。整個搬遷過程從機制上可以概括為以下貫穿始終的機制:完善宣傳動員機制,實現不愿搬的“愿意搬”;完善搬遷補償機制,實現最難搬的“搬得出”;健全生計接續機制,實現搬遷人口“穩得住”;健全安置就業機制,實現搬遷戶“能致富”;健全社會關系網絡拓展機制,實現搬遷社區“好融入”;健全公共服務保障機制,實現搬遷群眾“有保障”;健全聯動協作機制,實現搬遷各主體“協同化”。外部機制與內生動力的有機結合,為搬遷戶實現徹底脫貧創造了條件。


(1) 國家統計局.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報告(197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79.

(2) 國務院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Z]. 1986(10).

(3) 張磊.中國扶貧開發政策演變(1949—2005)[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4)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19.

(5) 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57.

(6) 張琦,馮丹萌.我國減貧實踐探索及其理論創新(1978—2016)[J].改革,2016(4).

(7) 國家發展改革委.易地移民搬遷“十二五”規劃[Z]. 2012,7.

(8) 吊莊是指把特困區或因為建設需要的移民整體(按照村莊)集體搬遷到有條件安置的地區。

(9) 拉吊莊具體途徑有兩條:一是鼓勵定西、西海固等地的貧困農民自愿流向河西、河套謀生,遷出地和遷入地政府提供相關支持;二是通過以工代賑,有計劃地從甘肅中部和西海固招民工在河西、河套新建水利工程,工程結束后愿意留下的可選擇就地安家落戶。

(10) 城歸是指離開農村老家,通過不同途徑以不同方式到城市務工的農民工,現在返回老家,或在本市或臨市、本縣或鄰縣、本鄉本村或鄰鄉鄰村工作的人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新沂市| 炎陵县| 辽源市| 锦屏县| 邛崃市| 桐柏县| 稷山县| 来凤县| 呈贡县| 诏安县| 洪泽县| 六枝特区| 漳浦县| 上思县| 闻喜县| 县级市| 虎林市| 大方县| 镶黄旗| 石狮市| 荣成市| 合水县| 建平县| 内乡县| 镇江市| 卓资县| 逊克县| 安吉县| 榆社县| 镇康县| 郧西县| 军事| 于都县| 望江县| 太仆寺旗| 阿坝| 大港区| 乌鲁木齐市| 和静县|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