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2 中國特色扶貧道路的演進特征

結合我國扶貧道路的歷史演進,我們認為中國特色扶貧道路是指: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政府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因地制宜地開展的系列反貧困活動,不斷追求美好生活所進行的一系列探索,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其演進過程具有以下特征:

(1)始終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

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并未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反貧困理論,借鑒了國外先進的反貧困理念和做法,吸收了改革開放前反貧困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主要體現在學習貫徹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生產力發展反貧困論、人力資本反貧困論等,借鑒了西方發展經濟學經典反貧困理論和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扶貧理念和經驗,吸收了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歷任領導人和領導集體的反貧困思想,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各個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充分對接經濟發展階段特征、各區域發展貧困的差異,而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系列扶貧舉措。

(2)始終堅持黨對扶貧工作的全面領導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歷史,就是共產黨帶領廣大群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展系列反貧困活動、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扶貧開發是典型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的扶貧模式。扶貧開發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動員最廣泛的力量參與。黨委作為領導核心,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政府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本行政區域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這既是由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宗旨決定的,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扶貧脫貧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國家職責和使命,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這主要是因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4)“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使更多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5)

(3)由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參與轉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扶貧主體主要是政府。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以及對外開放的深化,市場組織、社會組織參與減貧逐步被納入扶貧制度安排,逐漸形成了政府、市場組織、社會組織協同參與的新格局。在這一格局下,政府憑借其強大的政治動員和資源整合能力在扶貧開發中居于主導地位,是資源整合、政策制定與宣貫、扶貧動員等方面的主體;市場憑借其運行機制進行宏觀調控,引導資源配置和流動,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惠及貧困人口脫貧受益;社會組織則憑借其靈活、高效的優勢參與特殊貧困地區、貧困人群的扶貧開發和社會救助。伴隨著主體的拓展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三位一體”的扶貧體系,以及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軍隊武警扶貧,各類人民團體、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扶貧開發。

(4)堅持融扶貧開發與區域發展為一體

我國貧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是我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貧困結構和問題最復雜的區域。從新中國成立后的救助式扶貧到今天的精準扶貧,國家層面的區域發展戰略一直是推進扶貧的重要手段。國家先后實施了“西部大開放”“中部崛起”等戰略,加大對中西部特別是西部老、少、邊、窮地區的投入,把實施區域發展戰略與扶貧開發融為一體,優先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短板”。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動了貧困人口的增收,對于縮小地區和城鄉差距、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

(5)逐步構建完善的扶貧治理體系

構建扶貧的長效機制是實現脫貧的關鍵所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成效就是構建了中國特色的扶貧治理體系。一是將開展干預式扶貧與貧困人口可持續生計能力培養提升相結合,促進“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將針對扶貧人口的外部干預與其自力更生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二是形成了內推外拉的動力機制,即扶貧開發治理的內源推動機制和扶貧開發治理的外源拉動機制(6),其中內源推動機制主要包括以考評機制為代表的內部管理約束及激勵機制,以精準瞄準為代表的效率提升機制,以駐村幫扶、一戶一策為代表的治理方式創新機制,外源拉動機制主要是指財政、金融等政策驅動以及市場拉動力等。內源推動機制重在提升扶貧開發的內部效率,促進內部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外源拉動機制則主要是實現內外聯動,營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

(6)扶貧工作標準日益精準

伴隨著由大規模扶貧向精準扶貧的演進,扶貧對象的復雜性與動態性客觀上要求必須實現扶貧區域與對象的精準瞄準、精準施策。從我國啟動開放式扶貧以來,扶貧開發的瞄準單位經歷了從區域到縣,從縣到貧困村、貧困戶,實現了精準到人、一人一策的階段性轉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提出了精準扶貧,要求瞄準更精確、更客觀,解決了因為瞄準不精確導致的扶貧資源傳遞不精準問題,推動了扶貧資源與扶貧對象的精準化對接,最大化地解決了扶貧資源偏離目標人群、漏扶、錯扶等問題,提升了效率和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砚山县| 永嘉县| 安图县| 阳城县| 青河县| 黄平县| 偃师市| 甘南县| 琼结县| 奈曼旗| 汶上县| 江孜县| 旬邑县| 岐山县| 涞水县| 安义县| 南平市| 米泉市| 论坛| 滨海县| 东平县| 涟水县| 泰州市| 林口县| 建宁县| 繁昌县| 万荣县| 滦南县| 鄢陵县| 文登市| 明星| 横山县| 安庆市| 千阳县| 屏南县| 华坪县| 海丰县| 卢湾区| 克拉玛依市| 肇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