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1 扶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持續開展以農村扶貧開發為中心的減貧行動,1978—2017年農村貧困人口由77039萬人降至3046萬人,7.4億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由97.5%降至3.1%(見圖1-4)。到2020年,在中國現行標準下(按2011年不變價,農村居民人均每年純收入2300元)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實現脫貧。中國農村扶貧為世界扶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27)。2017年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數量為3046萬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為300萬人,中部地區為1112萬人,西部地區為1634萬人(28)

圖1-4 按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的1978—2017年農村貧困狀況

資料來源:1978—2015年數據來源于《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EB/OL].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www.scio.gov.cn;2016—2017年數據來源于公開新聞報道。

農村扶貧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的是消除農村絕對收入貧困的問題,但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農村扶貧任務依然艱巨。第一,中國目前的貧困線標準(相當于每人每天支出1美元)相對較低,世界銀行2015年10月已把國際貧困線標準從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調至1.9美元,中國在2020年之后必然會瞄準更高的貧困線,這就決定了仍有大量農村人口需要扶貧。第二,在解決了農村絕對貧困問題之后,還需要進一步緩解農村的相對貧困問題。絕對貧困是指貧困人口的收入難以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相對貧困則是指貧困人口的收入低于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緩解農村相對貧困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第三,貧困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它不僅涉及收入和消費,而且醫療衛生條件、受教育水平、就業機會等方面的約束也會導致貧困(29),因此在解決農村絕對貧困問題之后,應進一步著手解決農村多維貧困的問題。第四,農村貧困人口的脆弱性程度很高,即使是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貧困線的農村居民,他們在遭受外部沖擊時也非常容易陷入貧困,因此,貧困脆弱性家庭的比例高于貧困家庭比重(30)。上述因素決定了農村扶貧任重道遠。

農村貧困的癥結在于現代農業發展滯后,根本原因在于農業勞動力人力資本水平較低。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有農業經營戶20743萬戶,其中規模農業經營戶398萬戶(31),規模農業經營戶所占比重僅為1.9%。以上數據表明,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但受戶籍制度、農村土地制度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影響,仍有過多勞動力滯留于農業部門,農業現代化滯后于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導致農民收入增長乏力。

由于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在農村地區長期供給不足,農村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投資處于較低水平,這不僅導致農村居民的收入及消費水平較低,而且不利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經濟結構轉型。近年來,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國家著力打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規模超過1500萬人(32),但農民整體人力資本水平偏低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從表1-3中可以看出,2016年全國80.8%的農業從業人員年齡在35歲以上,55歲以上的農業從業人員比重占到三成多,東部地區55歲以上的農業從業人員比重接近四成。從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來看,全國91.7%的農業從業人員僅具備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西部和東北地區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農業從業人員比重不超過7%。

表1-3 2016年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基本情況 單位:萬人

續表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五號)》整理。

從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來看(見表1-4),盡管2011—2017年接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農民工比重增加了1倍,但2017年仍有近90%的農民工未接受大專及以上教育,超過七成的農民工僅具備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017年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的農民工僅占9.5%,接受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30.6%(33)。農業從業人員及農民工較低的人力資本水平,是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對農村扶貧也帶來了很大挑戰。

表1-4 農民工文化程度構成(%)

續表

注:2011年的“未上過學”是指“不識字或識字很少”,“高中”包括高中和中專。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整理。

現代農業發展乏力及農村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較低,導致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及消費差距問題非常突出。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來看,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持續上升至2009年的3.33倍,盡管此后逐漸收斂至2015年的2.95倍,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處于高位。近年來,農業經營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在逐漸減弱,2013—2017年,第一產業經營凈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30.1%降至25.2%,農民工工資增速也呈現回落態勢,轉移凈收入占比將受到“天花板”的限制,而財產凈收入占比在短期內很難獲得大幅提升,導致農民增收難度日益增大。現行標準下2017年年末全國農村有3046萬貧困人口,2020年農村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之后需要向更高貧困線看齊,因此,促進農民增收、解決農村相對貧困和多維貧困的任務仍非常艱巨。進一步從城鄉居民消費差距來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明顯提升,但由于收入水平較低,農村居民在家用汽車、空調、熱水器、排油煙機、計算機、照相機等耐用消費品的普及率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見表1-5),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在消費結構上存在較大差距,2016年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僅為城市居民的36.8%,農村扶貧工作任務艱巨。

表1-5 城鄉居民平均每百戶年末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匯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沧源| 娄烦县| 仪征市| 句容市| 平凉市| 惠水县| 苍梧县| 秦安县| 容城县| 凤台县| 贞丰县| 禹州市| 庆阳市| 贵溪市| 甘谷县| 湖口县| 沙田区| 朝阳县| 虞城县| 鄂州市| 纳雍县| 侯马市| 丹阳市| 庐江县| 嘉禾县| 达孜县| 洪泽县| 图片| 许昌市| 应城市| 牙克石市| 泉州市| 桐城市| 客服| 保山市| 蓬安县| 尚志市| 静海县| 澄迈县|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