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把對“一帶一路”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從更長遠的歷史發展周期和歷史長河的演化看“一帶一路”的重大意義

(一)“一帶一路”倡議是塑造沿線國家平等、互助、互信大格局的重大舉措,將開啟新的全球化征程

人類的實踐發展史也是人類探索全球互聯互通的文明史,在互聯互通的道路上,中國曾經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古代“絲綢之路”因此得名。但是近代以來,現代全球化使得西方逐漸成為世界體系的中心,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于2005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一書指出,以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為標志的第一次世界地理大發現拉開了現代全球化的序幕,1492—1825年被認為是現代全球化的第一個階段,或全球化的1.0時代。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完成西方到東方的航行,開創了東西方之間新的、直接的海上通道,使得各國從彼此隔絕、自我封閉的狀態中解放出來,世界也從遙不可及的龐大尺度,變成了中等尺度,從此拉開了歐洲列強在亞洲和非洲殖民擴張的序幕,隨之發生的商業革命意外發現了市場和貿易的力量,使西方開始走向世界體系的中心。正如地緣政治學的創始人哈爾福德·麥金德爵士所言:“哥倫布地理大發現的最大歷史意義在于將地球翻轉過來,令我們看到了包含歐洲、亞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在內的陸半球?!贝撕?,全球化經歷了以英國和英鎊為標志的全球化2.0時代與以美國和美元為標志的全球化3.0時代。

那么未來歷史又會如何演變呢?我們認為,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為核心內容的“一帶一路”建設,會把世界市場擴大到各大陸貧困的腹地,從而形成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所產生的對世界經濟尤其是內陸地區經濟的促進和牽引作用,將不亞于第一次地理發現后海運對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曾經所起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塑造沿線國家平等、互助、互信大格局的重大舉措,它將開啟新的全球化征程,即全球化4.0時代。與注重開發陌生疆土和殖民擴張的第一次世界地理大發現不同,“一帶一路”建設是要通過一種更加主動的智慧設計,依托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把歐亞大陸的存量資源全面盤活,依托各國戰略、規劃和重大項目對接形成頂層設計,把分散、斷裂和割裂的資源、生產、服務和消費連接起來,打造沿線國家平等、共享的供應鏈和價值鏈,使現有資源和要素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員流動的全球化大流通中實現增殖。在西方主導全球政治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500年之后,“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為許多后殖民地國家和地區提供平等機會參與全球治理并在國際市場上自主銷售本國產品的新機遇,這是對舊有全球化的一次大揚棄,將會推動世界從行政隔離走向互聯,從民族分割走向合作,形成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全球化社會和全球人類新文明。

(二)“一帶一路”建設是完善基礎設施,重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新革命,將有利于塑造全球互聯互通的版圖

美國全球戰略家帕拉格·康納在其出版的《超級版圖》一書中指出,21世紀最重要的公共品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已經取代分割成為全球組織新的范式。我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互聯互通基礎設施與互聯網革命的結合,導致了世界經濟形態、經濟表征與產業鏈接方式發生顛覆性變化。世界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鏈接成一體,已經形成新的實體經濟形態,世界經濟呈現出網絡狀態,制造業不再是在原來的一條生產線、一個工廠或者某幾個工廠的疊加完成制造過程,而是通過產業鏈的鏈接、價值鏈的鏈接、服務鏈的鏈接以及信息鏈的鏈接,形成新的產業布局和產業體系。而它之所以能成為一個鏈,也是因為在現代流通中,信息作為一種要素稟賦進入流通,成為流通中最大的變量,若干的制造業企業變成一種鏈狀的存在,出現不同國家產業鏈的組合、不同區域服務鏈的組合、覆蓋全球的信息鏈的組合。與此同時,大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來的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革命,超越了自然和政治地理邊界,發揮實際效用的功能連接網絡線將取代名義上的政治國境線,全球基礎設施系統最終會變得像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那樣,有動脈和靜脈,有毛細血管和細胞,支撐起全球化的經濟體系(1)。正如世界曾經從垂直整合的帝國體系走向扁平的獨立民族國家體系,未來世界將逐步進入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主導下的互聯互通全球網絡文明體系。在這樣的體系和布局中,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上聯通的重要性將遠遠超過傳統地圖上的國界線,超級城市、超級合作區、超級通道、超級合作園區和超級平臺的重要性將超過某一國家的重要性。

歷史實踐證明,互聯互通、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從數十億美元規模躍升到數萬億美元規模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人類整體可持續發展之路。世界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更龐大廣闊的價值鏈和供應鏈,來服務于快速增長的人口、商品、貨物、數據和資金流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是各國自身經濟增長和國家之間貿易增長的必要條件,融入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程度和人口結構、資本市場、勞動效率和技術水平一樣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源泉,并將逐步改寫全球經濟貿易版圖,一國更好的互聯互通條件將使得該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東牽活力四射的亞太經濟圈,西系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并連帶北美經濟圈,沿線涵蓋了中亞、西亞、中東、東南亞、南亞、北非、東非等超過60個國家,并輻射東亞以及西歐。但歐亞大陸各區域發展不平衡、聯系不緊密,交通基礎設施或者不連不通,或者連而不通,或者通而不暢,這已成為制約歐亞大陸合作和實現全球連通的重要障礙,以基礎設施互聯通為抓手的“一帶一路”建設,將大大改善中國和這些地區以及全球的連接程度,從冷戰、“涼戰思維”,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共商共建共享的開放合作,一場布局全球基礎設施引發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革命已經開啟,互聯互通的世界超級網絡版圖將會形成。

(三)“一帶一路”建設會引發全球財富結構、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的重構,將塑造和提升現代流通競爭力

人類歷史經歷了三次全球化浪潮,全球化促進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聯系不斷深化和加強,給發達國家和地區帶來了繁榮與發展,但這是建立在不平等國際治理體系和規則下的全球化,是只有一部分人和國家才能享有的全球化繁榮,造成了南北失衡、貧富失衡和產業結構的失衡。在殖民帝國秩序下全球化1.0時代,殖民國家以極低的成本甚至零成本從拉美、非洲和亞洲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運往歐美,各大洲都依附于這種大國勢力范圍主導的全球殖民體系;全球化的2.0時代和3.0時代強化了發達國家提供市場、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廉價資源和勞動力的生產消費流通體系,國際經濟關系的不平等性質更加突出,加劇了南北失衡和產業結構失衡,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面臨邊緣化的危險。

隨著全球多極化和多元化的規模和強度前所未有地擴大和加深,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交往不斷拓展,我們已經迎來了一個全球化大流通時代,具有國際化、社會化、信息化、流程化、混沌化和共享化的現代流通,將逐步成為涵蓋全球生產、交易和銷售后循環流通的經濟運行方式,并隨之引發整個全球的產業革命。未來的全球化將不再是美國或者某個單一國家的全球化,全球化大流通把所有國家的資源、生產、消費等全部納入全球化現代流通這個大體系和大平臺中,為這些國家平等參與和共享全球化提供了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在全球化大流通時代,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焦點將是現代流通能力的競爭,主要表現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生產、金融、技術、知識和人才流動的博弈,主要體現為在全球范圍內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員流動的便利化、快捷化、共享化和順暢化,即在全球范圍的現代流通能力。中國提出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適應了全球化大流通的發展趨勢,為大部分都處于工業化初中級階段的沿線國家平等參與共建共享全球化提供了機遇,當前中國東南沿海的制造業正在擴大同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周邊國家的合作。隨著商品、服務、信息、資本、技術和人才在所有沿線國家之間的共享、流動和重新組合,全球財富結構、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也將重構。同時,通過現代流通能力的打造和提升,將會出現若干個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員流動的聚散中心和現代流通中心,逐步形成國際化、社會化、信息化、混沌化和多維立體的大流通格局,進而通過互動和聯動,形成相關各國共同發展的布局。

(四)“一帶一路”建設是對傳統地緣政治理論的一種突破與創新,將重構新型處理國際和地緣政治經濟關系的新視野

地緣理念,是伴隨著人類實踐發展史同時發生的,也是人類改造世界、發現利用各種資源的初始環節和關鍵環節。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人類對時空的認知理念隨著漁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社會文化的次第演進不斷發生變化,但是戰略目標不同、動機不同、認知視角和認知成果等不同造成認知理念的話語體系不同。造成西方地緣政治學歷經百余年來的發展演變,形成了系統、權威的古典地緣政治理論,提供了一整套有關地緣政治的思維模式和認識論框架,如德國康德的“歐洲中心論”、美國馬漢的“海權論”、布爾津斯基的“大棋局”論等等,這些從總體上來看都是一些打造強權霸權的理論,并逐步演變為政治地緣和軍事地緣學說理論。

應當說,古絲綢之路是中國與彼時世界最早的跨國地緣經濟認知活動,曾影響到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如今,“一帶一路”建設從古典形態演化為現代形態,成為新時期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實現方式。從批判地緣政治學的角度來看,“一帶一路”倡議最突出的意義在于賦予了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特征的“絲綢之路精神”,將有助于推進當前國際社會的合作和促進歐亞非大陸各國的經濟發展,使“一帶一路”成為歐亞經濟發展的紐帶和巨大的地緣經濟發展傳送帶,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傳送帶。從關稅同盟到自由貿易區,從單一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以及貿易投資合作,從雙邊合作到多邊合作以及相互連接形成網絡格局,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地緣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一帶一路”倡議是其最有效的實現方式,其涉及的不只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促進歐亞非大陸之間的互聯互通,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實現世界各文化、文明之間的和平共處與協同共進?!耙粠б宦贰逼诖氖恰安煌拿髦g的砥礪和相互發明,能夠產生更具寬容精神的共同進化,這比單極世界展示的世界圖景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效率,同時也更加和平”。就此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將不同文化與文明和國家的地緣政治想象視為平等的,它們共存于同一個時空之中,非西方國家及其文化并非必然要朝西方的方向進化?!耙粠б宦贰笔情_放合作的產物,而不是傳統的地緣政治經濟工具,更不能用過時的冷戰思維去看待,是對傳統地緣政治理論的一種突破與創新。“一帶一路”地緣理念把歐亞大陸視為一個整體,構建了一種不同國家可以共同發展、不同文化與文明可以求同存異的地緣政治想象,從而超越了主要由近代西方國家構建的現代地緣政治經濟理論學說,超越了西方世界在面對域外世界的文化與文明等方面的差異時,要么進行征服、要么堅持同化的既有路徑,必將會重構世界地緣政治經濟格局。

(五)“一帶一路”倡議是搭建各國和全球公民共享的“百花園”,將重塑有利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新秩序和新規則

互聯互通是當今和未來全球社會的基礎,是推動給世界朝著更加復雜的全球體系演變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引發了人類的認知革命,使得全球維度成為一種新的思考基準線。在這樣的體系下,各國經濟會更加融合,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結合更加緊密,全球人口流動性更大,純粹的民族越來越難以實現,全球公民新概念、全球通行證、新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全球性融合的人類新文明開始出現,全球秩序也不再是一個自上而下支配或控制的某種體系,而是需要一個滿足人類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認知和價值觀的平等、平行網絡結構,不斷增長的參與者在網絡中相互依存。

全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建立了西方主導的價值觀和西方話語權主導的國際秩序。當前國際治理體系和大國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關系從整體上看,已經從過去的局部戰爭和對抗性博弈向共同協調與合作性博弈轉變,全球性融合的人類新文明會激發更多群體和更多國家,以全球公民的身份站在人類道義制高點來重構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新秩序和新規則。隨著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在國際秩序重構過程中,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反映了沿線國家“促合作、謀發展”的最大利益訴求,突出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這一時代主題,主動與沿線國家進行開放式合作,主動去尋找和放大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群體的重疊認識和重疊價值,以共同認知、共同理念和共同行動創造人類共同的思想財富和物質財富,將為發展中國家之間合作提供新模式、樹立新標桿,將深刻影響全球化進程,形成一套有別于西方國家主導、有利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新秩序和新規則,將有利于沿線國家攜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攜手共建更加和平、美好、公平、公正、開放、包容,令更多人民感到幸福的21世紀人類新文明,使“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更多國家和地區共享的“百花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眉山市| 濉溪县| 太和县| 武川县| 泸定县| 绥中县| 平凉市| 怀宁县| 遵义县| 呼玛县| 石台县| 新化县| 格尔木市| 孝感市| 桓仁| 长海县| 大冶市| 佛山市| 梁平县| 宝鸡市| 霍州市| 虎林市| 东平县| 南丹县| 宜都市| 兴宁市| 丰顺县| 池州市| 昔阳县| 溧水县| 依安县| 麟游县| 延边| 奉节县| 北安市| 红原县| 茌平县| 宝清县| 南木林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