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
- 2872字
- 2020-04-10 11:55:51
四、“一帶一路”沿線“支點國家”篩選
(一)“支點國家”的篩選原則
根據上文對“一帶一路”沿線“支點國家”的定義,作為我國“一帶一路”沿線的戰略“支點國家”,首先,必須和我國具有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如與我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國家。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是建立在平等、合作、互利、依存的基礎上,彼此之間進行寬領域、廣范圍的友好合作,在政策上能夠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當下全球化發展曲折,全球問題日益突出,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必定需要國家間秉承著“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原則,形成合力來解決和應對相關問題。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具有重要的“安全網”和“助推器”功能,為雙方在中長期合作提供共同規劃和設計的空間,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提供基礎性保障。兩國在開展經濟合作中已經具有一定的彼此互信的基礎,只有這樣,“支點國家”才能發揮橋梁作用。其次,“支點國家”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發展能級和區域影響力,如區域性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區域性國際組織的成員一般是特定區域的國家,在歷史、文化、語言、經濟利益方面具有共同訴求,其總部不僅具有維持和平與解決爭端的功能,并具有促進和調整區域內社會、經濟及其他領域進行廣泛合作的功能,總部所在地通常具有較高的國際化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不僅有利于與中方建立協商溝通的橋梁和推動經貿投融資項目的落地,更有利于“一帶一路”的示范效應對區域組織成員國的輻射和釋放。只有區域經濟大國,才能對區域發展起到輻射和帶動作用。再次,戰略“支點國家”必須具有區位優勢,且具有良好的經濟增長潛力。這類國家一方面是區域經貿往來的節點,如一些發展能級較高的城市、港口等。另一方面起到“增長極”的支撐作用,具有對內、對外高效配置經濟要素、釋放巨大經濟活力和深化產能合作的功能,而且這些高增長國家的發展需求和潛力也會為周邊區域的發展提供貿易、投資、科技創新、就業等方面的發展動力和增量空間,具有發揮與周邊國家間的經濟互動功能,有利于形成經貿、產業的連接網絡。最后,戰略“支點國家”必須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政局,能夠和我國保持長久的合作關系,并符合我國的外交戰略,即“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
(二)“支點國家”的篩選標準
根據上文關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綜合經濟表現和評價以及篩選原則,我們確定了“一帶一路”支點國家的篩選標準,即以“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主線,以區域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和經濟成長性較好為補充,優選一批“一帶一路”支點國家。具體來看,一是與我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國家,具有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二是區域性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在區域上具有國際地緣戰略地位。三是當下及未來具有良好的增長潛力,是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合作對象。這3個優勢條件確保這些國家在“一帶一路”沿線具有“網絡骨干”的作用,我國可以優先推動與這些國家開展產能合作和投融資項目的落地等相關戰略合作。這樣,便于率先形成一批區域分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創繁榮的“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在發展成熟之后,再逐步擴展增加更多的國家。
(三)“支點國家”的篩選結果與分析
1. “支點國家”的篩選結果
首先,是與我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國家。根據官方公布的與我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本書選取了俄羅斯、巴基斯坦、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蒙古國、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塞爾維亞、烏茲別克斯坦等19個戰略伙伴關系國(見表2-16)。
表2-16 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國家一覽

續表

續表

注:與我國建立伙伴關系的類別眾多,按照合作緊密程度由高到低排序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戰略伙伴關系”等伙伴關系,其中“全面”或“全方位”指的是合作領域多、范圍廣;“戰略”指的是在雙邊或多邊國際事務中,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有交集,關系重要,領域高端;“合作”指的是政策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另外還有不加戰略修飾語的合作多指經濟合作;“友好”指的是政治關系良好,如“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關系”“全面友好合作伙伴關系”“友好合作伙伴關系”“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友好伙伴關系”等。
其次,是區域性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本書選取了新加坡、菲律賓、科威特、白俄羅斯、埃及、印度尼西亞和沙特阿拉伯等7個國家(見表2-17)。
表2-17 區域性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

續表

最后,是目前及未來具有良好增長潛力的國家。本研究選取了近5年經濟增長率均值在6%之上的國家,符合條件的有:土庫曼斯坦、蒙古國、卡塔爾、緬甸、烏茲別克斯坦、老撾、印度、塔吉克斯坦、東帝汶、柬埔寨、斯里蘭卡、伊拉克、不丹、阿富汗、新加坡、菲律賓、孟加拉國、哈薩克斯坦等18個國家(見表2-18)。
表2-18 經濟增長性較好的國家

注:本研究挑選的主要是近5年內平均GDP增長率高于6%的國家。
據此,本研究以戰略伙伴關系為基準,區域性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和經濟增長潛力為條件,綜合考慮,最終篩選出以下12個國家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點國家: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柬埔寨、老撾;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東亞的蒙古國;中東的沙特阿拉伯;獨聯體的俄羅斯、白俄羅斯。
總體上看,這些國家與我國具有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在區域上具有國際地緣戰略地位,經濟上具有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增長潛力,是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合作對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強有力的經濟帶動作用和外溢效應。另外,從全球競爭力指標來衡量(見附件三),各國綜合排名基本上都在前90名,其他各分項指標如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環境、商品市場效率等的全球排名也較為靠前,說明從經濟競爭力上考量,這些國家具有競爭力優勢和成長潛力,具有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繁榮方面的能力。由此可知,這些國家在“一帶一路”沿線具有“網絡骨干”的作用,我國可以優先推動與這些國家開展產能合作和投融資項目的落地等相關戰略合作,引領和帶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
2. 支點國家網絡圖構想
圖2-4是根據所選出的支點國家繪制的支點國家網絡圖。從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支點國家在整個“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橋梁、示范和輻射功能。整個“一帶一路”建設應該以支點國家為首要合作對象,有些投資甚至不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唯一目標,這就需要政府進行投資,加強彼此間的經貿合作,增強彼此之間的互信,使得這些支點國家首選國成為我國融入沿線國家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然后在支點國家首選國的基礎上,通過與其合作,借助這些國家已經具備的區域影響力和經貿合作關系,不僅有助于減少沿線其他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更有助于通過加強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一個進一步提升這些國家的區域影響力,反過來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順利進行的良性循環,最終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圖2-4 “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點國家構想的網狀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