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勝交易:如何在市場中獲利
- 欒志乾
- 6712字
- 2020-04-10 11:48:20
4.1 道氏理論
道氏理論是技術分析的基石。道氏理論起初來源于新聞記者、首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和道瓊斯公司的共同創立者查爾斯?道(1851~1902年)所撰寫的社論。1902年,在查爾斯?道去世以后,威廉姆?彼得?漢密爾頓(William Peter Hamilton)和羅伯特?雷亞(Robert Rhea)繼承了道氏理論,并在其后有關股市的評論寫作過程中,加以組織與歸納而成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理論。他們所著的《股市晴雨表》和《道氏理論》成為后人研究道氏理論的經典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理論的創始者——查爾斯?道先生聲稱其理論并不是用于預測股市,甚至不是用于指導投資者,而是一種反映當下市場總體趨勢的晴雨表。大多數人將道氏理論僅當作一種技術分析手段——這是非常遺憾的一種觀點。其實,“道氏理論”的最偉大之處在于其寶貴的哲學思想,這是它全部的精髓。
查爾斯?道先生發明了第一個股票平均價格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并且道氏理論通篇都在強調平均價格指數所反映的大勢的重要性。雖然道氏理論提出時主要針對股票市場,但其所闡述的思想適用于期貨、外匯、期權等各種市場,每個市場都有自己指數,比如商品期貨有CRB指數,外匯有美元指數等等,不同的期貨、期權標的也有各自的加權平均價格指數,這些指數都反映各個市場、標的的總體大勢。長期逆著指數走勢而動的標的從統計意義上看是十分罕見的。
4.1.1 平均價格指數反映了一切信息
平均價格指數反應的是市場所有參與者特別是有遠見的、掌握大量資金頭寸的專業投資者的觀點。影響市場標的供求關系的各種因素,包括已發生的,可預見的各種信息都被包含在了買賣雙方共同形成的價格中。特別是作為平均價格指數,反映的是全市場對大勢共同的預期,更加具有參考意義。另外,即便發生不可預見的天災人禍,市場價格也會快速反應這些因素帶來的后果。
道氏理論經受了資本市場一百多年的檢驗,無人能出其右。學習道氏理論的前提是我們能正確地閱讀走勢,即三要素:圖表、收盤價、成交量。
4.1.2 趨勢分為三個級別,分別為主要趨勢,次級反應趨勢和日間趨勢
最重要的趨勢是主要趨勢。主要趨勢通常持續一年以上,并且漲幅或者跌幅至少超過30%。主要趨勢延續過程中,與主要趨勢相反方向的趨勢稱為次級反應趨勢。次級反應趨勢是對主要趨勢的修正(有助于清理過度的投機頭寸和過多的杠桿——筆者注)。日間趨勢是構成次級反應趨勢的日間波動,相對而言比較不重要。成功投機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明晰主要運動趨勢的方向。
4.1.3 主要趨勢分為牛市和熊市
牛市(上升趨勢)的定義為:每輪上漲都突破上一輪上漲的高點,每一輪下跌回撤都不跌破上一輪下跌回撤的低點。熊市(下降趨勢)的定義為:每輪下跌都突破上一輪下跌的低點,每一輪上漲反彈都不升破上一輪上漲反彈的高點。談及牛市和熊市指的一定是主要趨勢。真正的長期投資者應該只關注主要趨勢。長期投資者應該盡量在牛市的早期買入并持有股票,直到出現明確的信號表明熊市已經到來。而交易者則不僅需要關注主要趨勢,也需要關注如何交易次級反應趨勢。
圖4-1中A和C都是上升趨勢,B為下降趨勢。我們用兩種虛線表示了兩類不同的關鍵點,第一種長虛線表示的突破點,即價格是否創出新高或者創出新低。第二種點虛線表示的是回撤點,即要關注后續回撤是否突破前一個回撤點。我們知道上升趨勢的定義有兩個要件:第一個要件為價格上漲創出新高,在圖4-1中A、C中即等同于每個長虛線都被向上突破,并且每一個長虛線都比之前的長虛線位置高。第二個要件為每次回調都比前一次回調的低點高,在A、C走勢中即等同于每個點虛線都沒有被跌穿,并且每一個點虛線都要比之前的點虛線高,A和C都滿足這兩條要求,因此都是上升趨勢。下降趨勢正好相反,圖4-1中的B展示了下降趨勢的要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讀者會誤解認為C并非漲勢,這是對第二個要件理解錯誤,錯誤地以為上升趨勢中每次回調需要高于之前的高點。A和C都是上升趨勢,只是走勢C表示的上升趨勢不如走勢A的上升趨勢凌厲,因為走勢A每次臨近之前的高點時由于各種原因錯過在之前突破點買入的人抄底盤即出現,推升價格,而走勢C中明明到了突破的位置抄底盤仍未集中出現,還在等待更好的價格,這是走勢C不如走勢A的上市趨勢凌厲的原因,下跌趨勢中也是類似的道理。

圖4-1 漲勢和跌勢示意圖
4.1.4 次級反應趨勢是牛市中的中等級別下跌或熊市中的中等級別反彈
次級反應趨勢的展開需要一定時間,通常要持續幾周乃至數月,很少出現1年以上的次級反應趨勢。通常次級反應趨勢要回撤所在輪次漲、跌幅度的1/3到2/3。需要闡明的是,1/3到2/3的回撤只是個通常值,并非顛撲不破的。有時次級反應趨勢甚至會回撤整個所在輪次的漲、跌幅。識別次級反應趨勢的要點為:與主要趨勢相反,回撤至本輪漲跌幅的少三分之一,持續三周以上。正在運行中的次級反應趨勢較為難以識別。
次要趨勢是對主要趨勢的修正與調整,調整幅度一般為前一段主要趨勢上漲或下跌幅度的1/3~2/3,最常見的為前一段主要趨勢上漲或下跌幅度的1/2左右(A股特殊的市場參與者構成導致下跌往往不足1/2即結束了),通常持續的時間為3個星期至3個月左右(次級趨勢第一是要有深度,第二是要有時間,一天的下跌構不成牛市中的次級趨勢)。若調整幅度超過了前一段主要趨勢上漲或下跌幅度的2/3,則表明前一段的主要趨勢可能已然發生了逆轉。在“牛市”中的次要趨勢為振蕩下跌勢。相反,在“熊市”中的次要趨勢為急促的反彈升勢。次級趨勢對于市場有著必不可少的調節作用,就像鍋爐上的安全閥一樣,它對清除市場中與主要運動趨勢方向相同的過量投機部位極其有效,但對于使用保證金進行交易的人卻構成了巨大的危險,其杠桿越大危險越大。次級反應運動急促有力,根本無法事先預知,且極具欺騙性,每每令廣大交易者迷惑。次級反應運動趨勢的某些運動特征與兩種主要趨勢相互轉換時的特征頗為相似,就像漢密爾頓先生說得那樣,“市場的次級反應運動趨勢很難判斷,以至于其表現很容易讓人上當受騙。”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被這個困難所嚇倒,這不過是我們在實踐中的常見錯誤,即便交易專家也如此,如果我們對市場走勢心存疑慮,則應等在場外,一直等到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或者商品平均價格指數給出明確而清晰的信號再進場交易。牛市的次級反應運動表現為急促有力的下跌,也就是回調,而熊市的次級反應運動為急促的上漲。
4.1.5 日間趨勢通常是次級反應趨勢或者是主要趨勢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少于6天且極少超過3周
日間趨勢是三種趨勢中最易被人為操縱的。并且基于日間趨勢分析所得出的結論通常是誤導性的(后續學習完形態學之后,就會清楚日間趨勢是指形態內的波動,而應對形態內波動最好的辦法是不要交易——筆者注)。
三種趨勢與自然界大海的潮汐現象極其相似。主要趨勢與大海的漲潮、退潮相似。牛市就如同大海漲潮,潮汐帶著遠方的海水不斷向岸邊的沙灘前進,雖然波浪總在不停地往岸邊相反的方向收卷著海水,潮水卻不斷向岸邊行進而來,直到某一時刻達到最遠的位置,當潮汐不再前進之后開始回頭,開始退潮的過程,這就如同熊市,退潮時,雖然看起來每個海浪都在朝岸邊撲來,卻仍舊改變不了岸邊裸露出的沙灘越來越大,潮水也不斷遠去。所以潮汐之中的波浪與次級反應趨勢十分相似。在波浪的行進間,我們總能觀察到波浪表面嶙峋的波光和漣漪,如同淘氣的小貓上躥下跳一般伴隨著潮汐的起落,這些漣漪與日間趨勢極其類似。潮汐、波浪、漣漪分別對應了主要趨勢,次級反應趨勢和日間趨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類比不能推得過遠,資本市場的波動相比較海洋的潮汐而言,遠沒有那么規律,市場里從來就沒有漲到多少就要跌或者跌倒多少就要漲的規律,更沒有所謂的鐵頂或者鐵底。類比是為了便于大家理解,請不要過于陶醉于潮汐和波浪之中(以后請本書讀者別再動不動提起什么波浪就想起艾略特先生的波浪理論,這種對比是查爾斯?道先生先所提出的,艾略特在參加漢密爾頓先生的道氏理論培訓班時聽來的,然后回家閉門造車,研究出個波浪理論,完全沒經過市場實戰,并且當今全球專業機構沒有按照所謂的波浪理論進行交易的。另外,資本市場的波動也是自然的規律,有牛市一定對應熊市,就如同有漲潮就一定有退潮一樣,這為查爾斯?道先生所洞察并為后續道氏理論研究者所傳承的。如果您沒到過海邊,請一定抽時間到海邊看上幾天潮汐,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力量——筆者注)。
4.1.6 牛市分為三個階段:懷疑階段、樂觀階段、狂熱階段
牛市第一階段為懷疑階段(原文為收集階段,但是用投資者的心理狀態更能反映出公眾交易者整個群體的狀態——筆者注),有遠見的投資者感知到經濟蕭條即將過去,馬上將開始繁榮,所以開始悄無聲息地買入那些失意的被套者的籌碼,直到賣出的能量完全消失。通常這個階段財務報告仍然很差,甚至處于最差的階段,公眾投資者已經極其痛恨這個市場,基本上全都離開了市場。這個階段成交量一般都很溫和,只有在反彈上漲時稍微放量。牛市樂觀階段的特點是價格不緊不慢地上漲,成交量開始放大。此時上市公司的利潤以及經濟數據都開始恢復,并且受到公眾關注。這個階段通常是技術交易者能收割到的最豐厚的利潤。牛市最后一個階段是狂熱階段,市場處于沸騰狀態,由于公眾投資者開始大量涌入市場,成交量劇增。所有的財經消息都是好的,市場大漲的消息每天見諸各類新聞媒體的頭條。新股發行也處于井噴狀態。這個階段人們經常談起的話題是“市場又漲了,買點什么好呢?”,多數人都無視市場已經漲了兩三年甚至更多年了,并漲幅已經非常之大了。在牛市的瘋狂階段,成交量依舊繼續放大,但“震撼式交易”頻繁發生(原文為:air pockets,即突然某一天急速大跌,然后經反彈又開始上漲,這往往是有遠見的交易者集體集中賣出籌碼所造成,但是為了更多地在高位賣出籌碼,賣出的能量通常不會持續,而是等待后續再上漲一段再繼續震撼式交易。震撼式交易還有一個作用是讓公眾投資者樹立一種模式,即抄底就能賺錢,這樣才會保持買方的熱情高漲——筆者注)。同時,瘋狂階段另一個顯著的特征是“阿貓阿狗”這些毫無投資價值的低價小市值股開始飆漲,而越來越多的頂級藍籌股卻不再跟隨上漲。
4.1.7 熊市分為失望階段,悲觀階段和絕望階段
熊市的第一階段為失望階段(原文稱之為派發階段,與牛市的收集階段相對應,同理,把這些階段用投資者的心理狀態來刻畫更加利于讀者的理解——筆者注),有遠見的投資者感覺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已經達到了非常規的高度,因而開始隨著股價的上漲加速賣出手中的籌碼。成交量在這個階段依然很高,但是每次反彈時,成交量都開始消失。這個階段公眾交易者依舊活躍,但是開始展現出失望情緒,因為他們所預期的利潤沒盼頭了。熊市第二階段是悲觀階段,買家越來越少,賣家越來越著急賣出股票,股價的下跌經常突然進入加速狀態,甚至呈現直線下跌狀態,直線下跌過程中往往伴隨著成交量的突然急劇放大。急速下跌之后,可能會有一個相對長時間的(次級反應趨勢)上漲反彈或者是股價橫向震蕩。然而熊市的第三階段開始了,在熊市的絕望階段,之前挺過熊市悲觀階段的被套者以及熊市悲觀階段抄底買入的被套者都開始絕望地賣出。財經新聞往往繼續惡化,隨著絕望階段的持續,跌勢不再那么迅速,呈陰跌狀態。但是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生計原因賣出股票,陰跌會持續很長時間。之前的“阿貓阿狗“垃圾股通常在熊市的前兩個階段就會跌去之前牛市中全部的漲幅。而藍籌股則下跌的相對緩慢。熊市的最后一階段通常會出現投資者扎堆取暖現象。市場資金集中于少數績優藍籌股中。然而,這些下跌較少的藍籌股可能出現突然而迅速的下跌,這是因為買這部分藍籌股的投資者也出現資金不足的情況,而持倉的中小盤早已無人購買,只能賣出藍籌股來保證自己的生存了。此時往往市場上充滿著壞消息。需要提醒讀者的是,沒有兩個牛市或者熊市是完全一樣的,甚至有的牛市或者熊市缺損上述描述的一個階段,或者其中的某一個階段會重復出現,比如1929—1932年美股熊市中,悲觀階段曾經先后出現過五個波次,導致了下跌達到87%。然而不管牛市或者熊市每個階段的特點是都是大致相同的,以牛市為例,如果您知道牛市最后一階段的特點,您就更加不容易被那種狂熱的氣氛所引誘。
4.1.8 指數之間需要相互確認
本規則原本指的是道瓊斯工業指數和道瓊斯運輸指數之間需要相互確認,特別是在需要判斷主要趨勢是否發生逆轉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指數被加入進來,美國股市新增加了標準普爾500指數以及納斯達克指數,現在指數的相互確認則應該是這幾大指數之間都需要相互確認。當然對于A股市場,現在自然是上證綜指,深證綜指,中證500指數幾個指數之間的相互確認。特別是判斷A股是不是確認底部時,至少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之間是需要同步出現,或者先后都滿足道氏理論中牛市的定義方可確認大勢逆轉。學完本書之后,這種情況就是兩大指數都要滿足出現放量突破的底部逆轉形態——筆者注)。
4.1.9 成交量伴隨著趨勢增長
在牛市中,上漲時成交量一般要放大,而回撤時成交量應該萎縮。與之相反,熊市中下跌時成交量一般要放大,而反彈時成交量會出現萎縮(A股市場下跌時是無須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的,因為多數公眾投資者連什么是牛市或者熊市都不知道,天真地以為底部是某某點位,進而要“價值投資”,即便熊市已經到來了都堅決不賣——筆者注)。在次級反應趨勢中,也通常會呈現出這種價量模式,比如一個熊市的反彈中,價格上升時成交量會放大,而反彈中的價格回落時,成交量會萎縮。但是切記,這些都是通常的情況,不代表所有的走勢都出現這種成交量伴隨著趨勢放大的關系。成交量是用于輔助趨勢判斷的,最根本的趨勢判斷準繩還是價格。
4.1.10 次級反應趨勢有時表現為線態窄幅整理形態
線態窄幅整理形態通常表現為持續兩三周到數月之間的窄幅價格區間震蕩,振幅通常不超過5%。線態窄幅整理形態通常表明市場的多空雙方能量勢均力敵,但最終當價格突破線態窄幅整理形態的區間時,則表明買方或賣方中的一方輸了這場較量,簡言之,向上突破則表明當前趨勢走牛,反之向下突破則表明當前趨勢走熊,但是在突破震蕩區間之前,我們無法預知價格的突破方向。一般而言,線態窄幅整理形態持續的時間越長,震蕩區間越窄,突破時其重要性越高。線態窄幅整理形態也可能出現在頂部和底部,作為趨勢的轉折點。特別是股票,如果一個下跌不創新低,然后走勢逐步收斂,形成道氏軌或者更多的是收斂三角形,一旦有效向上突破則應立即跟進并設好止損海琴保護。
線態窄幅區間盤整形態在牛市頂部一般振幅較大,在熊市的底部區域振幅一般相對較小。
4.1.11 分析判斷應依據收盤價
關鍵點的判斷應以收盤價為基準,例如突破前高的標準是收盤價突破前高,而盤中突破前高,收盤時收盤價低于前高則不能算為有效的突破(在現代金融交易中,雖然收盤價作為趨勢的判斷依據依然是有效的,但是很多市場的波動速度和幅度都極快,比如美股,期貨等,為了解決突破后價格距離突破點過遠的不利局面,通常可以在盤中價格突破的順間入場進行交易并通過設置止損來進行保護,控制交易風險,如果收盤價格真的突破了關鍵點,則持有該頭寸,如果臨近收盤價格從突破點有回到之前的區間之內,則在收盤前了結該頭寸——筆者注)。
4.1.12 應假定原有趨勢正在延續,直至出現明確的逆轉信號
本條為道氏理論中極為重要的一條法寶,也是對動輒就聲稱趨勢改變者的警告,趨勢更容易延續而非逆轉。
思考一下為什么道氏理論這么重要且具有實戰價值?主要原因有四:
(1)決定一個標的價格的只有市場的供求,即買、賣雙方的力道。
(2)任何一個時點上一個標的的供求都是由難以勝數的因素所決定的。這些因素中一些是理性的,一些是非理性的,包括信息、觀點、情緒、預測、猜想,所以沒有人可以準確地給出這些因素的權重,但市場卻自動地消化了這一切,形成一個客觀的價格。
(3)排除次級反應趨勢的行情區間震蕩(本書后續所闡述的形態),行情是呈現出趨勢性波動的,并且往往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和距離。
(4)不管什么原因造成了供求關系的反轉,進而導致趨勢的改變,市場價格自身都會很快地反映出這種改變。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單純地希望通過抓住供求關系中的主要矛盾往往是費力不討好的,市場的價格會說明一切,而這也是道氏理論偉大之處。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道氏理論博大精深,歷經百載而愈發顯現出其所蘊含的智慧。道氏理論一字未提價值,在資本市場里穩定獲利與價值毫無關系。正所謂“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不管過去,現在,或是未來,難以想象滿口價值而不知何為牛市,何為熊市,何為次級反應趨勢的投資者們能知道如何順應大市來獲得利潤,很多時候,所謂的“價值投資”只是這些被套牢者用于自我安慰的借口罷了。交易真正的本質并不在于一個一成不變的價值或者觀點,而是:風險控制,順勢而為。即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牛市中做多,熊市中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