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研究
- 吳本健等
- 4722字
- 2020-04-07 10:21:34
總序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這不僅是古代中國“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思想,也是當今中國“倡導合作發展理念,在國際關系中踐行正確義利觀”(1)的重要體現。互聯互通不僅是時代潮流,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需要和歷史機遇。
目前在理論和實踐中使用較為廣泛的“經濟走廊”概念,最早于1998年由亞洲開發銀行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第八次部長會議上提出,“‘經濟走廊’是在次區域范圍內,將生產、投資、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機地聯系為一體,基于經濟要素的一體化而形成的經濟合作機制”。(2)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經濟走廊理論和實踐不斷豐富,其建設將加速推進“一帶一路”的實施。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2015年,中國政府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提出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提出至今,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回應,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我國已經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絲路基金已經設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業已成立,《愿景與行動》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召開。隨著六大經濟走廊的規劃或籌建,“一帶一路”建設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就目前六大經濟走廊建設進展而言,發展程度和特征各有不同(見表1)。
表1 六大經濟走廊簡況

六大經濟走廊的“先試先行”——中巴經濟走廊。2013年,李克強總理在訪問巴基斯坦期間提出了共建中巴經濟走廊的設想,以加強中巴之間交通、能源、海洋等領域合作,打造一條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經濟大動脈,推進互聯互通。2015年4月8日,“中巴經濟走廊委員會”在伊斯蘭堡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中巴經濟走廊確立了組織依托,走上了制度化開發軌道。2015年4月20日,習近平主席訪問巴基斯坦,啟動了46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共同推進修建喀什到瓜達爾港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及光纜覆蓋“四位一體”通道的遠景規劃。中巴經濟走廊全長3000公里,起點在新疆喀什,終點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貫通南北絲綢之路關鍵樞紐,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條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在內的貿易走廊。目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總體進展順利,收效顯著,中巴經濟走廊共有19個項目正在建設中,完成投資總額達19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瓜達爾港的經營和開發,以及一系列建設項目,如中興能源光伏電站、喀喇昆侖公路升級改造二期(塔科特至哈維連段)項目、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電站和瓜達爾自由區等的順利推進,為中巴乃至其他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重要收獲——中蒙俄經濟走廊。2014年9月11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俄蒙三國元首會晤時提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倡議。中蒙邊境線長達4710公里,俄蒙邊境線長達3543公里,俄羅斯、蒙古國對于中國具有特殊戰略價值,強化地緣戰略合作是三國關系穩定的重要前提。中蒙俄經濟走廊分為兩條線路:華北地區從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國和俄羅斯;東北地區從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的赤塔。兩條走廊互動互補形成一個新的開放開發經濟帶,統稱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具體實現路徑是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加強鐵路、公路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建設,推進通關和運輸便利化,促進跨境運輸合作,研究三方跨境輸電網建設,開展旅游、智庫、媒體、環保、減災、救災等領域務實合作。兩條通道的共同特征是連接東北三省,將中國的環渤海經濟圈通過中蒙俄經濟走廊與歐洲經濟圈連接起來,向東可以抵達符拉迪沃斯托克出海口,向西可以抵達俄羅斯,形成一條從亞洲到歐洲的北方通道。目前已開通“津滿歐”“蘇滿歐”“粵滿歐”“沈滿歐”等多條中俄歐鐵路國際貨物班列并基本實現常態化運營。2016年6月23日,三國有關政府部門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簽署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這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早期收獲,標志著“一帶一路”首個多邊經濟合作走廊正式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開放型交通經濟走廊的典范——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2014年4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表示,“我們希望同歐洲朋友一道,在亞歐大陸架起一座友誼和合作之橋。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愿景與行動》中也提出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中國江蘇連云港、山東日照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干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全長10900公里,輻射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中65個地市州的430多個縣市,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后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鹿特丹港。其中,中線與俄羅斯鐵路友誼站接軌,進入俄羅斯鐵路網,途經阿克斗亞、切利諾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華沙、柏林抵達荷蘭鹿特丹港。目前,發展良好的是中歐班列,根據《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將實現年開行5000列左右的目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運量穩定、便捷高效、安全暢通的中歐班列綜合服務體系。新亞歐大陸橋橫貫亞歐大陸,將環太平洋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連接起來,橫貫中國東、中、西部,東西雙向開放的“鋼鐵國際走廊”的加速開發和開放將使其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帶,并將加速變成中國的國際性、開放型交通、經濟走廊。
中國能源運輸的重要通道——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2014年6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舉辦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倡導構建中阿“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新的突破口,全面加強中國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合作,這為中阿關系發展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條件。從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政策溝通來看,依托常態化的高層互訪和政府間合作機制,中國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發展戰略的全面對接,同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簽署了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的雙邊合作協議,這為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條件。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從新疆出發,國內部分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疊,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后,即連接到一條從哈薩克斯坦到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的新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是一條能源大通道,是中國—中亞石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的必經之地。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從霍爾果斯進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隨著合作深入開展、貿易暢通和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將延伸到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西亞、北非國家,成為一條打通亞歐非三大洲的經濟走廊。
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的重要“橋梁”——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2014年12月20日,李克強總理出席在曼谷舉行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并發言。李克強總理著眼于次區域經濟合作方向和重點,就發掘新的增長動力和合作模式、深化中國同中南半島五國關系,提出了共同規劃建設全方位交通運輸網絡和產業合作項目、打造融資合作的新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和協調發展三條建議。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東起珠三角經濟區,沿南廣高速公路、桂廣高速鐵路,經南寧、憑祥、河內至新加坡,以沿線中心城市為依托,以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載體,形成了優勢互補、區域分工、聯動開發、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目前,大湄公河流域國家正在建設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9條跨境公路,其中部分已經完工。重點項目為雅萬高鐵建設項目、中老鐵路建設項目、磨憨—磨丁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2016年5月26日,第九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發展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倡議書》,簽約了中國—中南半島跨境電商結算平臺、中國—東盟(欽州)華為云計算及大數據中心、龍邦茶嶺跨境經濟合作區試點建設項目、南海國際郵輪母港及航線建設工程、緬甸中國(金山都)農業示范區等9個項目,總投資額達784億元。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珠三角經濟圈與中南半島國家的經貿聯系日益密切,在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架構下,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將在陸路和海上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通道——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緣起于20世紀90年代云南省提出的中印緬孟地區經濟合作構想。1999年,第一次中印緬孟地區經濟合作大會在昆明舉行,各方共同簽署了《昆明倡議》,之后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推進建設進程。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訪問印度期間正式提出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得到印度、孟加拉國、緬甸三國的積極響應。2013年12月,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昆明召開,各方就經濟走廊發展前景、優先合作領域和機制建設等展開深入討論,簽署了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研究計劃,正式建立了四國政府推進孟中印緬合作的機制。2014年9月18日,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印度期間,中印發表了《中印聯合聲明》,兩國共同倡議建設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并成立聯合工作組,加強該地區互聯互通。2015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訪華,中印達成一系列合作協議,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在建項目主要為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緬甸皎漂工業園與深水港項目、欽敦江大橋項目(霍馬林段)。若將珠三角經濟圈與印度連接起來,不僅對沿線國家的發展是一個巨大推動,也會使東亞、南亞與東南亞聯系更加緊密。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這標志著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揮開放引領作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盡管六大經濟走廊在推進過程中因地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差別,存在一些問題和制約,建設進展不同,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合作潛力巨大,帶動效應將日益顯著。實踐已然證明,“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早參與,早受益;多參與,多受益。”(3)因而,未來中國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總體方向為指引,秉承絲路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以深化“五通”交流合作為關鍵支撐,以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為中長期目標,重點做好: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深化雙邊或多邊投資合作;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突破沿線發展瓶頸和制約;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增強發展新動力;推動開放合作,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構建多層次人文交流平臺,促進包容發展。通過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共同努力,發揮社會組織和優勢企業的綜合實力,推動六大經濟走廊成為和平合作走廊、開放包容走廊、互學互鑒走廊、互利共贏走廊、文明興盛走廊,創新和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1) 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全文)[EB/OL].新華網,[2014-07-04].http://news.xinhuanet.com.
(2) 8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n GMS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2009-05-23].http://asean-cn.org/Item/606.aspx.
(3) 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EB/OL].央視網,[2017-06-27].http://news.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