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的宏觀審慎政策:影響與對策研究
- 孫立新
- 762字
- 2020-04-07 10:23:39
三、宏觀審慎政策的國際實踐
在本次金融危機發生前,已經有一些國家進行了宏觀審慎政策的操作實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危機發生后,各國特別是歐美國家加強了有關宏觀審慎政策的框架建設和實際操作,并組建了專門的政策主管部門。
西班牙政府對銀行業實行多年的動態撥備制度(Dynamic Provisioning)為宏觀審慎政策的操作提供了很好的例證。Alberola,E. Carlos Trucharte和Juan Luis Vega(2011)對西班牙所實行的動態撥備制度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
新興市場國家,如印度和中國,在宏觀審慎監管的實施上并非毫無作為。雖然沒有正式宣布實施宏觀審慎管理,但是中國人民銀行一直以來對存款準備金率的嚴格控制,中國銀監會對商業銀行信貸增長的控制指標以及2007年發布的《商業銀行壓力測試指引》,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價格的控制措施和限貸措施等,都可視為具體的宏觀審慎監管實踐。而印度實行的從緊資本和撥備要求也取得了較好的保持金融穩定的效果。
金融危機發生后,作為本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英國政府對其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評估和重建。在2009年先后出臺了《2009年銀行法案》和《改革金融市場》白皮書。在金融監管制度上,在英格蘭銀行下成立了由央行總裁擔任主席的獨立于貨幣政策委員會的金融政策委員會(FPC),具體負責對金融市場穩定的監管工作。2009年后,英格蘭銀行在其半年一次的金融穩定報告中,都設有專門的章節總結其宏觀審慎政策的具體操作和執行情況。
歐盟成立了負責宏觀審慎金融監管的機構“歐盟系統風險監管委員會”(ESRC)和微觀審慎監管的“歐洲金融監管委員會”(ESFS)兩個機構來負責金融系統的安全穩定,并定期發布金融穩定報告。
美國在金融危機爆發后,徹底改變和重建了原有的金融監管框架和體系。2009年6月頒布的《金融監管改革——新基礎:重建金融監管》,已經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并經奧巴馬總統簽字生效。根據該法案成立的負責宏觀審慎監管的金融服務監督理事會(FSOC)已開始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