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食鹽經營市場化改革研究
- 王可山 劉永勝 郝玉柱
- 1727字
- 2020-04-07 10:20:07
前 言
鹽業系天下。鹽是沒有替代品的生活必需品,從古至今沒有哪一個產品能像食鹽一樣影響著每個人每天的生活,甚至影響著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因而,古今中外各國政府歷來都非常重視對食鹽的生產經營管理。食鹽專營制度具有悠久歷史,在我國始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鹽業經營管理體制總的基調是政府主導的計劃管理方式。1996年5月27日,國務院發布《食鹽專營辦法》標志著我國開始實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食鹽專營制度。食鹽專營制度無論是對國家、社會、企業還是消費者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圍繞食鹽要不要專營,或者說是食鹽經營市場化改革的思考也越來越多。雖然2001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后擬訂了七份鹽業體制改革方案,但是直到2016年4月22日國務院印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國發〔2016〕25號),才標志著醞釀已久的鹽業體制改革終于啟動。
本書的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通過全面的歷史考察、現狀分析、國內外經驗借鑒和個案研究,對我國食鹽經營市場化改革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尋求加強和改進我國食鹽經營管理效率的策略和措施。本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1)食鹽經營管理制度的歷史變遷;(2)食鹽專營制度及運營中存在的問題;(3)食鹽經營體制改革國內外經驗借鑒;(4)市場化改革背景下食鹽經營主體研究;(5)市場化改革背景下食鹽經營主體運營保障條件研究;(6)食鹽產品市場定位研究;(7)食鹽產品市場營銷策略研究。此外,對于鹽行業比較關注的一些具體問題,包括政企分開、產銷融合、鹽事業中心組建、產權結構多元化改革、食鹽封閉供應鏈管理、食鹽流通與監管信息平臺構建、食鹽經營市場化改革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與改革方案、食鹽產品定價、食鹽產品結構優化、食鹽產品品牌提升、鹽業企業廣告策略和營銷渠道拓展等問題,本書分別作了專題研究。
本書研究的主要結論是:(1)盡管歷史上對鹽的專營制度不斷變化,但都是基于鹽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展開的,國家對鹽的專營具有政治和經濟雙重功用。(2)我國食鹽經營管理體制在運營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政企不分、產銷分離、無法通過市場實現資源有效配置、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企業規模小、流通效率低、產業不集中等。(3)我國食鹽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應遵循兼顧安全、效率和穩定的基本原則,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保證食鹽產業安全和產品質量安全,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4)要密切結合我國的國情,關注食鹽是戰略性資源產品的特點,采取穩步推進的方式,逐步培育成熟的食鹽市場經營主體。要注意解決改革過程中的食鹽產業安全和食鹽供應安全問題。(5)我國食鹽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網絡處在嚴格的市場監管體系下,生產經營網絡安全穩定。但是,食鹽生產和流通企業呈現“多、小、散、亂”的狀態,缺乏創新動力。(6)我國是碘缺乏病高發的國家,全世界40%的碘缺乏人群在中國,消除碘缺乏危害的重任不容忽視,中國的食鹽市場化更應該穩妥謹慎、有序漸進地推進,理順效率和安全、穩定的關系。(7)成熟食鹽市場經營主體應是產銷一體化經營組織,以確保食鹽質量安全和生產服務效率為目標,通過改革不斷完善食鹽經營主體有效運營的保障條件。(8)人口總量的變化對食鹽市場容量變化起關鍵作用,未來15年我國食鹽消費總增長量不大。(9)消費者關注食鹽產品品牌和安全標識,價格并不為消費者完全看重。目前在品牌選擇上最多的是“中鹽”,但未來選擇其他品牌的比例會有明顯增加。質量安全承諾、品質體驗、朋友推薦對購買意愿的影響較大,應關注這些影響因素。(10)消費者認為不同品種的食鹽有區別,對食鹽產品有多樣化需求。消費者對海鹽的認知度最高,其次是湖鹽、井礦鹽。消費者在食鹽消費中非常關注產品品質、健康和標準等因素。(11)企業開發高端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需求,但必須考慮地區的差異以及食鹽市場的總體發展趨勢。(12)制鹽企業允許跨區域經營,食鹽產品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采取低價雖有助于打開銷路,但不會長久。產銷一體化或產銷聯盟是未來的策略選擇。
北京物資學院中國鹽業研究中心 王可山 郝玉柱 劉永勝
2017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