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潤滑與密封(第六版)
- 成大先主編
- 860字
- 2020-06-06 02:11:56
6.1 油霧潤滑工作原理、系統(tǒng)及裝置
6.1.1 工作原理
油霧潤滑裝置工作原理如圖11-1-13a所示,當電磁閥5通電接通后,壓縮空氣經分水濾氣器2過濾,進入調壓閥3減壓,使壓力達到工作壓力,經減壓后的壓縮空氣,經電磁閥5,空氣加熱器7進入油霧發(fā)生器,如圖11-1-13b所示,在發(fā)生器體內,沿噴嘴的進氣孔進入噴嘴內腔,并經文氏管噴出高速氣流,進入霧化室產生文氏效應,這時真空室內產生負壓,并使?jié)櫥徒洖V油器、噴油管吸入真空室,然后滴入文氏管中,油滴被氣流噴碎成不均勻的油粒,再從噴霧罩的排霧孔進入儲油器的上部,大的油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到儲油器下部的油中,只有小于3μm的微小油粒留在氣體中形成油霧,油霧經油霧裝置出口排出,通過系統(tǒng)管路及凝縮嘴送至潤滑點。

圖11-1-13 油霧潤滑裝置工作原理圖
這種型式的油霧裝置配置有空氣加熱器,使油霧濃度大大提高,在空氣壓力過低,油霧壓力過高的故障狀態(tài)下可進行聲光報警。
在油霧的形成、輸送、凝縮、潤滑過程中的較佳參數(shù)如下:油霧顆粒的直徑一般為1~3μm;空氣管線壓力為0.3~0.5MPa;油霧濃度(在標準狀況下,每立方米油霧中的含油量)為3~12g/m3;油霧在管道中的輸送速度為5~7m/s;輸送距離一般不超過30m;凝縮嘴根據(jù)摩擦副的不同,與摩擦副保持5~25mm的距離。
6.1.2 油霧潤滑系統(tǒng)和裝置
油霧潤滑系統(tǒng)由三部分組成,即油霧潤滑裝置、系統(tǒng)管道、凝縮嘴,如圖11-1-14所示。

圖11-1-14 油霧潤滑系統(tǒng)圖
WHZ4系列油霧潤滑裝置(摘自JB/ZQ 4710—2006)

1—安全閥; 2—液位信號器;3—發(fā)生器;4—油箱;5—壓力控制器;6—雙金屬溫度計;7—電磁閥;8—電控箱;9—調壓閥;10—分水濾氣器;11—空氣加熱器
標記示例:工作氣壓為0.25~0.50MPa,油霧量為25m3/h的油霧潤滑裝置,標記為
WHZ4-25 油霧潤滑裝置 JB/ZQ 4710—2006
油霧潤滑裝置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氣動系統(tǒng),用三件組合式潤滑裝置,如圖11-1-15,其性能尺寸見本手冊第5卷氣壓傳動篇。它是最簡單的油霧裝置,主要用于單臺設備或小型機組;另一種是封閉式的油霧潤滑裝置,其性能及外形尺寸見表11-1-116。

圖11-1-15
1—分水濾氣器;2—調壓閥;3—油霧發(fā)生器
表11-1-116 封閉式油霧潤滑裝置性能及外形尺寸

注:生產廠江蘇江海潤液設備有限公司。
- 機械設備維修技術(第2版)
- 機械工程圖學基礎教程習題集(第2版)
- 中國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研究與發(fā)展·高端鏈傳動系統(tǒng)
- 小創(chuàng)客玩轉無人機
- SolidWorks 2012中文版機械設計實例入門與應用
- 《高等院校機械類專業(yè)實驗實訓教學基地環(huán)境建設要求》工作指南
- 機械制圖與Auto CAD繪圖
- 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彈簧(第六版)
- 盾構推進系統(tǒng)布局設計方法
- 機械基礎
- UI交互設計與開發(fā)實戰(zhàn)
- 間接電弧焊電弧形成及應用:鎢極-熔化極間接電弧焊
- 圖解液壓閥維修
- 磁力耦合傳動技術及裝置的理論設計與應用
- 電液伺服閥/液壓缸及其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