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紡織品化學安全性評價

1.4.1 紡織品化學安全問題概述

近日,某省檢驗檢疫局紡織品檢測中心對一批某企業生產的從歐盟退運的汽車中兒童專用安全坐墊進行了退貨緣由檢測。經過檢測,發現該批貨物內含有的氯化有機載體含量超出了歐盟的限量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化學安全風險,這一原因導致了該批產品的直接退貨。

這是一起較為罕見的紡織品化學安全性能不合格(氯化有機載體含量超標)的案例。據分析,此樣品面料采用的是聚酯纖維,而載體染色工藝是聚酯纖維及混紡產品常用的染色工藝,許多氯化有機載體(例如三氯苯、二氯甲苯等)均是廉價高效的染色載體。歐盟76/769/EEC指令(現已與REACH法規合并)規定,各成員國必須以法律、法規或行政規定的形式限制某些危險物質及制劑的使用和銷售,凡被列入優先控制“黑名單”的物質將不允許存在于任何最終產品中,在這份“黑名單”中,氯化有機載體被列在其中,其限量規定為1.0mg/kg。經測定,該坐墊含有1,2-二氯苯、1,2,4-三氯苯、五氯苯等多種氯化有機載體,合計含量達1.63mg/kg,超過規定限制的63%,不符合標準要求。

出口紡織品生產企業容易忽視化學安全危害,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分紡織品生產企業風險意識不強,盲目依賴原材料供應商提供的原料,沒有及時對原料的氯化有機載體進行檢測;二是部分企業為降低成本,利用氯化有機載體價格便宜、染色效率高的特點,隨意使用,以達到增強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的目的。

紡織品的整理加工作為一個典型的化學處理工藝過程,其對環境和消費者可能帶來的生態安全問題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這又與紡織品的印染加工以及部分前處理和后整理加工緊密相關。特別在印染廢水中含有染料、漿料、助劑、油劑、酸堿、纖維雜質及無機鹽等雜質,它具有成分復雜、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高、堿性大、毒性大、水量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

多年來,我國對紡織印染行業的污染治理特別是印染廢水治理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大力推行行業清潔生產,取得不少成效,但在污染物的控制方面主要針對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產生量、色度等綜合指標,忽視了應同步從源頭上抓染化料使用中有害物質的控制,對紡織品中引入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檢測方法及控制技術方面研究的進展大大滯后于國外出臺標準的進程。特別是對原料的生產過程、紡織品的生產工藝、環境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缺乏研究,國外廢棄的原料或生產工藝,國內仍在沿用,在生態紡織品的法規、標準和認證方面的發展也相對落后。

1.4.2 常見紡織品有毒有害物質簡介

目前納入生態紡織品監控范圍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禁用染料、防腐劑、殺蟲劑、甲醛、含氯有機載體等,范圍不斷擴大。

(1)禁用偶氮染料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種約有2000種,其中約70%是以偶氮為基礎的,而可能還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種(包括某些顏料和非偶氮染料)約為210種。這些染料在與人體皮膚的長期接觸中,會在人體正常代謝過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或因色牢度差通過皮膚吸收而在人體內發生分解或還原,產生某些對人體有致癌性的芳香胺。

(2)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經還原等化學變化即能誘發人體癌變的染料,其中最著名的品紅染料早在100多年前已被證實與男性膀胱癌的發生有關。目前已知的致癌染料有7種,致癌染料在紡織品上絕對禁用。

(3)致敏染料 某些染料已被證實對人體有致敏作用,因而在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中,這些染料的使用也列入受控范圍。

(4)重金屬 使用金屬絡合染料是紡織品上重金屬的重要來源,而天然植物纖維在生長過程中亦可能從土壤或空氣中吸收重金屬。此外,在染料加工和紡織品加工過程中也可能帶入一部分重金屬,還有一些重金屬來自某些服裝輔料或飾品表面。重金屬一旦為人體所吸收,則會累積在肝臟、骨骼、腎臟、心臟及大腦中,達到一定程度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傷害,尤其是嬰幼兒。

(5)游離甲醛 在印染加工中,甲醛污染主要來自于助劑中的游離甲醛及助劑分解產生的甲醛。甲醛對皮膚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也可能引起呼吸道發炎,作用時間過長將引起腸胃炎、肝炎等癥,亦可能誘發癌癥。

(6)含氯酚 五氯苯酚(PCP)是紡織品采用的傳統防霉防腐劑。動物實驗證明,PCP是一種毒性物質,對人體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PCP十分穩定,在紡織品中的自然降解過程緩慢,穿著時會通過皮膚在人體內產生生物積累而危害人體健康。雖然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明令禁止,但實際上仍在使用中。2,3,5,6-四氯苯酚(TeCP)是PCP合成過程中的副產物,對人體和環境同樣有害。

(7)含氯有機載體 載體染色工藝是聚酯纖維純紡及混紡產品常用的染色工藝,有助于分散染料在常壓沸染條件下對聚酯纖維進行染色。某些廉價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載體。研究表明,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對環境是有害的,對人具有潛在的致畸和致癌性。

(8)殺蟲劑 天然植物纖維,如棉花在種植中會用到多種農藥。在棉花生長過程中被纖維吸收的農藥在紡織品加工過程中雖大部分被去除,但仍有可能會有小部分殘留在最終產品上。這些農藥對人體的毒性強弱不一,且與在紡織品上的殘留量有關,其中有些極易經皮膚為人體所吸收,且對人體有相當的毒性,為致癌因素之一。

(9)多氯聯苯衍生物(PCBs) 人們常把在紡織品上檢測出殘留的多氯聯苯衍生物歸入殺蟲劑。其實多氯聯苯并非作為殺蟲劑,而是作為抗靜電劑及阻燃劑被引入紡織品。多氯聯苯對人體有毒,會引起皮膚著色、腸胃不適,并有致癌作用。

(10)環境激素 環境激素是一類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極其有害的化學物質。目前被禁止的環境激素有70多種,與紡織助劑有關的有10種左右,除五氯苯酚、多氯聯苯外還有多氯二英、多氯二苯并呋喃、多溴聯苯、烷基酚、對硝基甲苯、鄰,對二苯基苯酚等。

從20世紀80年代起,工業化國家就開始對紡織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研究,并從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制定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步驟。

目前最有影響的生態紡織品標準是奧地利紡織研究院設計、國際紡織品生態學研究與檢測協會頒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標準。它首次引用了生態紡織品的概念,從消費者的角度,以不傷害使用者健康為前提,規定了紡織品生態性能最低要求,包括在紡織品中禁止或限量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限量值及分析方法。檢測項目共計14個大項42個小項,具體包括:pH值、甲醛、可萃取重金屬、殺蟲劑、含氯苯酚、氯化苯及氯化甲苯系列、PVC增塑劑、有機錫化合物、有害染料、抗微生物整理劑、阻燃劑、色牢度、揮發性物質、氣味等。

Oeko-Tex Standard 100的“生態性”是指最終產品對人身健康無害,即所謂人類生態學,不涉及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涉及紡織品生命全周期。歐共體的“Eco-label”所倡導的則是全生態的概念,其評價標準涵蓋了某一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即生產的生態性、消費的生態性、處理的生態性。列入該標準考核范圍的化學品包括:纖維及紗線用助劑和整理劑,殺蟲或生物抑制產品,剝色或脫色、增重、輔助化學品清洗劑、織物柔軟劑和絡合劑、漂白劑,染料中的雜質、顏料中的雜質,鉻媒染料、金屬絡合染料、偶氮染料,致癌、致突變或對生殖系統有毒害的染料、具有潛在致敏性的染料、聚酯用鹵化載體,印染、甲醛、濕態加工的廢水排放,阻燃劑、防縮整理劑、填充材料、涂層、復合和薄膜產品等。由于歐共體的“Eco-label”標準是以法律的形式推出的,其影響力將會進一步擴大并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導。

2001年以來,我國先后發布了《紡織品通用安全技術要求》、《生態紡織品通用及特殊技術要求》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起草的《生態紡織品》(HJBZ 30)等標準。我國第一個有關紡織品生態安全性能要求的國家強制標準《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2010)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產品涉及由天然或化學纖維為主要原料的服用或裝飾用紡織材料,其考核內容包括:pH值,甲醛含量,耐水、耐汗漬、耐干磨和耐唾液色牢度,禁用偶氮染料和異味。相對于國際上的一些生態紡織品標準,該標準基于為保證紡織產品對人體健康無害,對紡織品生態安全性能考核目前只選擇了五項基本的要素??傮w而言,此標準與國際相應標準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砚山县| 江门市| 巨鹿县| 通化县| 绥芬河市| 巴中市| 荃湾区| 曲麻莱县| 抚州市| 新乡县| 莎车县| 长阳| 前郭尔| 云龙县| 洪雅县| 钟山县| 抚宁县| 平顺县| 南部县| 连江县| 阜康市| 鄂尔多斯市| 阿合奇县| 济阳县| 眉山市| 库车县| 通辽市| 勃利县| 齐河县| 德令哈市| 金华市| 县级市| 札达县| 巴彦淖尔市| 新兴县| 丹凤县| 南投县| 罗源县| 阜新市|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