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化工程整體化管理與實踐
- 孫麗麗等
- 5255字
- 2020-05-20 15:41:47
1.2 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演化
1.2.1 國際項目管理方法的演化
1.2.1.1 國際項目管理方法的演化歷程
工程管理是一門興起于工業文明的年輕學科,盡管工程管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農耕文明時期[5]。隨著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各個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軍事等對各種工程產生了需求,而當時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又能滿足這些工程的要求,于是就出現了各種工程項目。歷史上的工程項目主要是建筑工程項目。現存的許多古代建筑,如中國的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等,規模宏大、工藝精湛,至今還有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如此高水平的工程項目,必然有相當高的項目管理水平相匹配。但是,由于當時科學技術水平和人們認識能力的限制,嚴格地說,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項目管理。現代項目管理是在20 世紀40 年代以后逐步發展起來的,大致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1)初始階段
20 世紀40 年代的“曼哈頓計劃”、50 年代后期的關鍵路線法(CPM)和計劃評審技術(PERT)的應用以及60 年代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以及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統籌法”的推廣應用,標志著一套科學系統的項目管理方法已初步形成。
(2)標準化和規范化階段
對項目管理的系統研究始于20 世紀60 年代。創建于1965 年的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和創建于1969 年的美國項目管理學會(PMI)是項目管理的兩大研究組織體系。1983 年,在PMI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項目管理被劃分為范圍管理、成本管理、時間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溝通管理六個知識領域。這些領域成為PMI的項目管理專業化的基礎內容,逐步實現了項目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987年,PMI出版了《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MBOK),標志著項目管理進入了標準化和規范化階段。
(3)現代化階段
20 世紀70~80 年代,項目管理迅速傳遍世界各國。美國從最初的軍事項目和宇航項目管理,很快擴展到各種類型的民用項目管理[6]。項目管理除了策劃、執行和控制外,對采購、合同、進度、費用、質量、風險等給予了更多的重視,加之2000 年PMI 修訂的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標志著現代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初步形成,并隨之出現了一些比較先進的項目管理軟件。
(4)項目管理的新發展
21世紀以來,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項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變革中生存和發展[6]。在這個階段,項目管理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在新興產業中得到了迅速發展,項目管理更加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分別于2004、2008、2012和2017年進行了四次修訂,使該體系更加成熟和完整。IPMA于2005年發布了第三版《國際項目管理專業資質認證標準》(ICB),制定了項目管理能力基準,共包括3個類別46個項目管理能力要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也制定了ISO 10006標準《質量管理體系:項目質量管理指南》。
1.2.1.2 現代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應用
現代項目管理吸收應用了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的一系列最新成果,其具體表現包括以下三點。
(1)現代管理理論的應用
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行為科學等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構成了現代項目管理的基礎理論。可以說,項目管理方法實質上就是這些理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綜合運用。
(2)現代管理方法的應用
網絡計劃技術、結構化分解、贏得值原理、預測技術、決策技術、數理統計分析技術、線性規劃、排隊論等現代管理方法廣泛用于解決各種復雜的項目管理問題。
(3)現代管理手段的應用
最顯著的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現代圖文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的使用,特別是各種項目管理軟件的開發應用,對大量的項目信息、數據進行動態管理,極大地提高了項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2.2 我國項目管理方法的演化
我國工程管理在逐步積累、提煉和發展中,從經驗走向科學,從傳統走向現代[7]。在我國發展歷史上,建設了長城、故宮、都江堰水利工程等許多大型、復雜的工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建設了很多標志性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型工程項目,如“兩彈一星”工程、三峽水利工程、青藏鐵路工程、港珠澳大橋工程等,同時也建設了一大批大型石化工程項目,如西氣東輸、川氣東送、千萬噸級煉油和百萬噸級乙烯等。隨著這些工程項目的實施,我國的項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得到不斷發展,并逐步與國際接軌。
計劃經濟時期,工程項目通常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從“建設單位自營制”,到以建設單位為主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三方協作制”,再發展到“工程指揮部”的組織形式。同時,我國學習國外先進的網絡計劃技術,大力推廣應用華羅庚倡導的“統籌法”管理技術和錢學森的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初步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但總體上項目管理比較粗放,管理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后,項目管理水平較低。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大量引進國外成套技術和設備,國外工程承包商進入我國建設市場,相繼帶來了國際通行的項目管理和工程承包方式,我國工程建設管理體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先進的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從德國、日本、美國引入我國,我國工程建設領域開始推行項目管理和工程總承包。近40年來,我國項目管理的發展先后經歷了學習試點、建制推廣、規范發展三個階段,項目管理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1)學習試點階段(1982~1991年)
1982年,日本大成建設公司承包了魯布革水電引水隧道工程,運用項目管理方法對工程施工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引起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建設部等五部委確定了18家試點施工企業共66個工程項目開展“魯布革工程管理經驗”試點[8]。
1987年4月,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國家物資局發出了《關于設計單位進行工程建設總承包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原北京石化工程公司)等12家設計單位被列為總承包試點單位,按照國際通行的項目管理模式開展勘察設計、設備材料采購、工程施工和竣工投產全過程的總承包或部分承包。
1988年,我國推行了工程建設監理制度,成立一批專業化的工程建設監理公司,協助業主組織項目實施,并對項目進行工程質量、安全、進度、費用控制和合同管理。工程建設監理制度確立了業主、承包商和工程監理組成的三位一體的建設項目組織格局,促進了項目管理的發展。
(2)建制推廣階段(1992~1999年)
1992年11月,建設部頒發了《設計單位進行工程總承包資格管理有關規定》,先后有560家設計單位領取了甲級工程總承包資格證書,2000余家設計單位領取了乙級工程總承包資格證書[8]。
1994年8月,建設部在全國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會議及第四次工程項目管理研討會上正式提出將“項目法施工”改為國際上通用的“工程項目管理”,并對企業的項目管理體制改革做了系統、科學、全面的總結和論述。
1997年,建設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行建筑業企業工程項目管理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行項目管理改革的指導思想、目的意義及運作方式。同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提倡對建筑工程進行工程項目總承包,確立了工程項目總承包的法律地位。
1999年8月,建設部頒發了《大型設計單位創建國際型工程公司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大型設計單位要按照創建國際型工程公司的目標,按國際通行模式建立項目管理體系,完善企業組織機構,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提高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實現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現代化。
(3)規范發展階段(2000年至今)
2000年以來,建設部相繼頒布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建設工程監理規范》,標志著中國工程項目管理走上了規范化、科學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2002年,中國項目管理協會在北京舉辦了首屆項目管理國際會議,出版了《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綱要》,促進了我國項目管理的標準化。2003年和2004年建設部相繼頒布了《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和《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為我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企業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和工程總承包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市場準入條件,促進了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和工程總承包的發展。
2005年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又頒布《關于加快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發展工程咨詢服務體系,鼓勵具有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等資質的企業,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工程項目范圍內開展項目管理業務,提高建設項目管理的專業化和科學化水平。
2016年,住建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開展工程總承包的條件、要求和政策措施,鼓勵政府投資項目積極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制定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標準和合同范本,大力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
1.2.3 我國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演化
1.2.3.1 我國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演化歷程
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發展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其演化過程經歷了四個階段。
(1)引進學習與試點階段(1982~1991年)
20世紀70年代以來,石化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引進了一批現代化的石油化工生產裝置,很多國際大型工程公司進入中國開展石化工程設計和工程承包,帶來了先進的項目管理理念和方法。在這個階段,項目實施方式通常是“指揮部+國外EP承包商+國內設計院+國內供貨商+施工單位”。國務院領導在1982年提出學習推廣魯布革工程管理經驗后,石化行業開始實行“項目法”管理。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化工部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先后分批派出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到國際一流工程公司學習鍛煉,培養了一批熟悉現代項目管理理念、掌握先進項目管理方法的項目管理人員,為石化工程項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4年,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試點建設工程總承包,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作為試點單位,先后開展了燕山6萬噸/年苯乙烯、5萬噸/年聚苯乙烯等項目的工程總承包,成為我國首批推行工程總承包的企業之一。
(2)建制推廣階段(1992~1999年)
為了推進工程建設管理體制的改革,石化行業逐步推行了項目法人制、建設監理制、工程承包制、招標投標制,大力推進工廠設計模式改革[9]。在試點的基礎上,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擴大并完善了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總承包的六套聚丙烯、天津芳烴等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全國工程建設行業引起較大反響。
為了保證石油化工項目的設計和施工質量,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組織編制了一系列技術和管理標準規范,對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3)創新發展階段(2000~2005年)
2000年以后,我國石油化工工程項目管理基本與國際接軌,進入了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上海賽科(SECCO)乙烯工程項目結合自身特點,實行了自主創新的一體化項目管理團隊(IPMT)管理模式,既發揮了我國石化企業豐富的工程建設經驗和人才優勢,又發揮了國際工程公司先進管理的優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9]。南海石化項目和揚-巴乙烯項目實行了國際通用的項目管理承包商(PMC)管理模式,開辟了我國大型石化工程項目實行PMC模式的先河[9]。在工程項目實施方式上全面推廣工程總承包,設備材料實行總部集中采購和框架協議采購,工程項目管理效率和水平顯著提高。
(4)整體化管理階段(2006年至今)
從海南800萬噸/年煉油工程開始,我國開始規劃建設千萬噸級現代化煉廠和百萬噸級乙烯廠,石化工程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十幾年來,我國相繼建成了十幾個千萬噸級煉油和百萬噸級乙烯工程,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煉化一體化基地,如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設計建設的青島1000萬噸/年煉油、惠州1200萬噸/年煉油、天津100萬噸/年乙烯、普光天然氣凈化廠等大型項目。在這些大型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廣泛使用了國際先進的項目管理技術和方法,并探索使用了“集約化、協同化、集成化、過程化、數字化”五位一體的整體化管理方法,項目管理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經過幾十年的創新發展,我國石化行業工程公司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國際一流工程公司論伯仲、比高低。經過激烈的國際競爭,在中東、東南亞、非洲、北美洲等地區成功執行了一大批國際石化工程項目,打造了煉化工程技術和裝備新的國家名片。
1.2.3.2 我國石化工程項目的建設程序
石化工程項目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遵循必要的建設程序。按照我國現行規定,一般大中型及限額以上石化工程項目建設的基本程序是:
①根據行業和地區發展規劃,結合企業發展需要,提出項目建議書。
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詳細技術經濟論證,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
③根據咨詢評估情況,對工程項目進行決策。
④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確定工藝技術,編制總體設計(三套裝置以上)、基礎工程設計(初步設計)文件。
⑤基礎工程設計(初步設計)經審查、批準后,開展詳細工程設計(施工圖設計),進行設備材料采購,并做好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⑥組織施工,并根據施工進度,做好投運前的準備工作。
⑦按工程設計的各項內容完成工程施工,經投料試車驗收合格后正式投產交付使用。
⑧安全、穩定、滿負荷運營一段時間(一般為1年)后,正式辦理竣工驗收,并進行項目后評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