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驗
- 姚躍良主編
- 1661字
- 2020-05-07 14:52:17
1.1 實驗室消防知識與安全用電
1.1.1 實驗室防火
實驗室防火工作應以預防為主,杜絕火災隱患。下面具體介紹著火原因及消防知識。
(1)著火原因
可燃物質(一切可氧化的物質)、助燃物質(氧化劑)和火源(能夠提供一定的溫度或能量),是可燃物質燃燒的三個基本要素。著火是化工實驗常見事故之一,引起著火的原因很多,其中絕大多數是不按操作規程進行實驗造成的,如用敞口容器加熱低沸點的溶劑、加熱方法不正確等,均可引起著火。因此實驗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
(2)實驗室常用的消防器材
應該知道實驗室內各種滅火器材的存放位置,并熟悉其使用方法,一旦發生火災時可迅速使用。按實驗室應急預案進行處置,立即報警(火警電話為119),防止災情擴大。
① 滅火砂箱 用于撲滅易燃液體和其他不能用水滅火的危險品引起的火災。砂子能隔斷空氣并起到降溫作用從而滅火,但砂中不能混有可燃性雜物,并且要保持干燥。由于砂箱中存砂有限,故只能撲滅局部小規模的火源;大規模火源,可用不燃性固體粉末撲滅。
② 石棉布、毛氈或濕布、滅火毯 用于撲滅火源區域不大的火災,也是撲滅衣服著火的常用方法,通過隔絕空氣來達到滅火的目的。
③ 泡沫滅火器 實驗室多使用手提式泡沫滅火器,外殼用薄鋼板制成,內有一個盛有硫酸鋁的玻璃膽,膽外裝有碳酸氫鈉和發泡劑(甘草精)。使用時把滅火器倒置,馬上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含CO2的泡沫,泡沫黏附在燃燒物體的表面,形成與空氣隔絕的薄層而滅火。適用于撲滅實驗室的一般火災,但泡沫導電,故不能用于撲救電器設備和電線的火災。
④ 其他滅火器材
a.四氯化碳滅火器,適用于撲滅電器設備火災。
b.二氧化碳滅火器,使用時能降低空氣中的含氧量,因此要注意防止現場人員發生窒息。
c.干粉滅火器,可撲滅易燃液體、氣體、帶電設備引起的火災。
d. 1211滅火器,適用于撲救油類、電器類、精密儀器等火災。
1.1.2 實驗室防爆
(1)化工實驗室爆炸事故的兩種情況
① 某些化合物容易發生爆炸,如過氧化物、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等,在受熱或受到碰撞時,均會發生爆炸。含過氧化物的乙醚在蒸餾時,也有爆炸的危險。乙醇在和濃硝酸混合時,也會引起極強烈的爆炸。
② 儀器安裝不正確或操作不當時,也會引起爆炸。如蒸餾或反應時實驗裝置被堵塞,減壓蒸餾時使用不耐壓的儀器等。
(2)爆炸事故的預防
①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要特別小心。
② 易爆固體的殘渣必須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處置。
③ 反應過于猛烈時,應當控制加料速度和反應溫度,必要時采取冷卻措施。
④ 在用玻璃儀器組裝實驗裝置之前,要先檢查玻璃儀器是否破損。
⑤ 常壓操作時,不能在密閉體系內進行加熱或反應,要經常檢查反應裝置是否被堵塞;如發現被堵塞,應停止加熱或反應,將堵塞排除后再繼續加熱或反應。
⑥ 減壓蒸餾時,儀器必須耐壓(不能用平底燒瓶、錐形瓶、薄壁試管等不耐壓容器作為接收器或反應器)。
⑦ 常壓蒸餾(含)減壓蒸餾,均不能將被蒸液體蒸干,以免局部過熱或產生過氧化物而發生爆炸。
(3)爆炸事故處理
爆炸事故應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爆炸危險,按實驗室應急預案進行處置,保持鎮靜,根據險情進行排除或及時報警。
1.1.3 安全用電常識
電對人的傷害可分為內傷與外傷兩種,可單獨發生,也可同時發生。
(1)電傷危險因素
電流通過人體某一部分即為觸電。觸電是最直接的電氣事故,常常是致命的。其傷害程度與電流強度的大小、觸電時間以及人體電阻等因素有關。
實驗室常用電壓為220~380V、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人體的心臟每跳動一次大約有0.1~0.2s的間歇時間,此時對電流最敏感,電流流過人體脊柱和心臟時危害極大。
人體電阻分為皮膚電阻(潮濕時約為2000Ω,干燥時約為5000Ω)和體內電阻(150~500Ω)。隨著電壓升高,人體電阻相應降低。觸電時,因為皮膚破裂而使人體電阻驟然降低,通過人體的電流隨之增大而危及人的生命。
(2)防止觸電注意事項
① 電氣設備要可靠接地,對220V的二相電源,應使用帶有接地線的三芯插座。
② 一般不要帶電進行電器維修操作。特殊情況需要時,必須穿絕緣膠鞋,戴橡皮手套等防護用具。
③ 安裝漏電保護裝置。一般規定其動作電流不超過30mA,切斷電源時間低于0.1s。
④ 實驗室嚴禁隨意拖拉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