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鉀礦資源綠色加工技術分析手冊系列》 序

水溶性鉀鹽是中國最為緊缺的非金屬礦產,現探明儲量折合K2O為2.1億噸(2010年),僅占世界儲量約2.2%。而非水溶性鉀礦石資源量至少達200億噸以上,折合K2O超過24億噸。因此,研究非水溶性鉀礦制取鉀鹽/肥清潔生產關鍵技術,對于保障我國糧食的戰略安全和建設現代化高效農業,無疑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鉀鹽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新疆羅布泊鹽湖已發展為主要的鉀鹽生產地。2010年中國鉀鹽產量334.13萬噸,占世界總產量9.9%;而當年鉀肥表觀消費量707.72萬噸,進口量300.19萬噸,進口依存度達46.7%。鉀肥供給嚴重受制于國際市場,進口依存度高已成為制約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1993年以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物資源綠色加工”研究團隊,對全國16處代表性非水溶性鉀礦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做了系統研究,涉及不同成因類型的鉀礦石資源量超過100億噸;取得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中國富鉀巖石:資源與清潔利用技術》專著中(馬鴻文等,2010);完成了利用非水溶性鉀礦資源制取碳酸鉀、硫酸鉀、硝酸鉀、磷酸鉀等關鍵技術攻關;系統建立了非水溶性鉀礦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技術體系,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十一五”期間,取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06BAD10B04)鑒定成果4項,經教育部組織鑒定,制取碳酸鉀、硫酸鉀、硝酸鉀、磷酸鉀4項關鍵技術,分別達到國際先進(2項)和國際領先(2項)水平。

“十二五”期間,本研究團隊熱切期望,通過實施“非水溶性鉀礦制取鉀鹽/肥清潔生產示范工程”項目,推進其關鍵技術的集成優化和產業化進程,并形成一定規模的鉀鹽/肥生產能力。基于相關技術的工程化實施,以及“中國北方非水溶性鉀礦資源調查評價”項目的實施成果,適時向政府主管部門提出在東秦嶺地區建立“非水溶性鉀資源國家級鉀鹽/肥化工產業基地”的具體建議。本系列分析手冊,即是為滿足上述技術工程化實施過程中相關企業的急需而組織編寫的。

本系列內容,包括利用非水溶性鉀礦資源制取碳酸鉀、硫酸鉀、硝酸鉀、磷酸鉀、氫氧化鉀和緩釋鉀肥清潔生產工藝中的礦石原料、中間產物、鉀鹽/肥產品及主要副產品的分析、檢測方法,可望對于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礦物材料學及無機鹽化工、精細化工、礦產品加工等領域的分析技術人員、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研究生和教師等,具有重要實用價值,亦期望適用于地質、礦業、化工、建材類高校有關專業作為參考書使用。

  馬鴻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交城县| 蒲城县| 天门市| 南昌县| 济源市| 东源县| 乌兰察布市| 汝南县| 鹤岗市| 库尔勒市| 彩票| 峨眉山市| 阳江市| 当涂县| 邯郸市| 东方市| 九江市| 青川县| 磴口县| 河东区| 资兴市| 溧水县| 盐池县| 新安县| 永济市| 红安县| 合阳县| 潜江市| 惠来县| 全椒县| 潢川县| 江达县| 乌苏市| 广元市| 申扎县| 尼勒克县| 桃江县| 宁陵县| 祁东县|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