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熱消除反應的類型、機理和消除反應的取向
一、熱消除反應的主要類型
下列化合物均可進行分子內熱消除反應。
(1)鹵化物 具有β-H的鹵化物直接加熱至一定溫度,可以消除鹵化氫生成烯烴。

(2)叔胺氧化物 叔胺氧化可以生成叔胺氧化物,具有β-H的叔胺氧化物加熱生成烯和羥基胺。

(3)羧酸酯 具有β-H的羧酸酯或磺酸酯等,加熱可以生成烯烴和相應的酸。

(4)季銨堿 具有β-H的季銨堿,加熱可以生成烯、叔胺和水。

當然還有其他化合物也可以發生熱消除反應,如磺酸酯、黃原酸酯、氨基甲酸酯以及碳酸酯、Mannich堿、亞砜和砜的熱消除等,在后續的章節中詳細介紹。這些都是合成烯烴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具有廣泛的用途。
二、熱消除反應機理
熱消除反應主要有兩種反應機理。其一是經過四、五或六元環過渡態,基本情況如上所示。通常是分子內形成四、五、六元環過渡態,然后進行分子內消除(Intramolecular elimination),簡稱Ei機理。在這種機理中,兩個基團幾乎是同時斷裂,并形成雙鍵。由于在Ei消除中形成環狀過濾態,所以在立體化學上要求兩個被消除的基團處于順式,故Ei消除為順式消除。酯、季銨堿、叔胺氧化物等的熱消除均按Ei機理進行。
對于四、五元環的過渡態而言,構成環的四或五個原子必須共平面,而對于六元環過渡態,并不要求共平面,因為離去的原子成交叉式時,外側的原子在空間上是允許的。

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機理中,兩個鍵的斷裂只能說是幾乎同時斷裂,實際上可能是并不同時,而是有先后之分。根據底物性質的不同,其間很可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Ei機理的證據如下。
動力學上屬于一級反應,反應只涉及一個底物分子;
反應中加入自由基抑制劑,對反應速率沒有影響,因而不是自由基型反應(若屬于自由基型反應,加入抑制劑應減慢反應);
從反應產物的立體化學分析,順式消除是唯一產物。
熱消除反應的第二種機理是自由基型機理。多鹵代物和伯單鹵化物加熱時,大多屬于自由基機理。
某些羧酸酯的熱解反應也被認為是自由基型反應,不過例子較少。
自由基型反應,則缺乏立體選擇性。
三、熱消除反應的取向
如上所述,熱消除很多是經環狀過渡態而進行的。開鏈脂肪烴熱消除的取向,與β-H的數目有關。如乙酸仲丁酯,有兩種β-H,其比例為β∶β'=3∶2,Hofmann烯烴與Saytzeff烯烴的比例與此相接近。
環狀脂肪烴熱消除取決于β-H能否形成環狀過渡態。五元環β-H必須與離去基團處于順式才能形成環狀過渡態,從而有利于熱消除。若只有一側有順式β-H,則只能在此方向上生成雙鍵,反應不一定遵守Saytzeff規則。如下叔胺氧化物的熱消除,叔胺氧化物基團只能和β1位同側的氫成為環狀過渡態,故只能在此處發生消除。

對于六元環過渡態,則未必意味著離去基必須成順式,因為六元環過渡態不要求完全共平面。若離去基團在直立鍵上,則β-H必須在平伏鍵上,此時可以生成六元環過渡態;若β-H在直立鍵上,則不能形成六元環過渡態。例如:

在此反應中,只能生成上述唯一產物,因為離去基團乙酸酯基不能與處于反位的直立β-H形成六元環過渡態,盡管此時可以生成與羧酸乙酯共軛的烯類化合物。
若離去基團處在平伏鍵上,則其既可以與直立鍵上的β-Ha(順式)生成六元環過渡態,也可以與平伏鍵上的β-Hb(反式)生成六元環過渡態。例如:

上述反應兩種產物A和B的比例差不多,離去基團與Ha生成順式六元環過渡態,最后生成化合物A,與Hb生成反式六元環過渡態,最后生成化合物B。
如下乙酸 基酯的熱消除主要生成了熱穩定性的烯,收率65%,而另一種烯為35%。

當然,立體化學因素也會對消除反應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