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背景下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研究
- 岳文飛 陳曦等編著
- 1834字
- 2020-05-06 15:31:27
1.4 基本思路與研究框架
1.4.1 基本思路
本書以環保產業發展機制研究為切入點,參考和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在這一基本范疇的見解和主張,在尋找理論支撐的同時科學評判現有研究,探索本書研究的落腳點和創新點。在此前提下,本書對研究所涉及的概念進行清晰界定,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環境保護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的生態環境保護思想進行了敘述。本書同時對西方學者關于環保產業的相關理論進行了闡釋。所有這些工作為下一步研究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概況和發展機制運作狀況進行分析后,本書重點剖析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存在的問題和主要成因,并進一步探討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之后,本書選取了美國、日本和德國三個環保產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分析其環保產業發展歷程和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運作特征及環境的改善效應,總結美、日、德三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運作經驗和對我國發展環保產業的有益啟示。在上述分析基礎上,本書重構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運作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了完善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的對策建議。簡言之,本書在分析整理大量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應用經濟學經典研究范式,確立了文章的研究思路與總體脈絡,大致安排如下: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現狀→環保產業發展的理論基礎述評→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概況及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運作狀況分析→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國外部分發達國家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運作的經驗借鑒→提出完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的對策建議。
1.4.2 研究框架
按照以上研究思路,全書由問題提出、理論基礎、實證分析和得出結論四部分構成,分為6個章節,具體研究框架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為問題的提出,由第1章構成。本部分首先闡述了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生態文明背景與研究意義,并對環保產業發展的國內外現狀進行了闡述,梳理分析了國內外學者在環保產業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向、環境經濟分析范疇和度量方法、環保產業發展驅動因素和發展機制、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運用等方面的相關理論,指出了現有研究尚存的不足之處,最后提出了文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文章的邏輯框架結構、研究的創新點和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第二部分為研究環保產業發展機制的理論基礎,由第2章構成。本部分首先對本研究所涉及的相關概念進行了剖析和界定,包括生態文明、低碳經濟、環保產業和發展機制。其次,本部分回顧和提煉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及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關于環境保護的思想和觀點。再次,本部分從環境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視角引入并分析了西方學者研究環保產業發展機制的相關理論基礎。本部分最后指出上述論述對于本研究的理論價值,奠定了研究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的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為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實證分析,由第3~第5章構成。本部分首先從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歷程、行業結構和產業發展成效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概況。得出結論:我國環保產業尚處于產業發展期,環境服務業比重偏低,環保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巨大發展空間。其次,本部分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運作動力、發展機制運作結構、發展機制運作方式和特征等方面深入開展研究,并且評價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對于自然環境質量改善的效應。再次,本部分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存在的問題和成因進行分析,并指出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最后,本部分選取了美國、日本和德國三個環保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進行比較分析,提煉和總結了政府規制、市場運行機制、投融資機制和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在推動“三國”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及對我國發展環保產業的有益啟示。
第四部分是對完善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提出的對策建議,由第6章構成。首先,本部分重構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運作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為我國政府職能部門和理論學者科學評價環保產業發展水平和發展機制運作效果提供了計量分析解決對策。通過建立由6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采集分析連續五年的相關評價指標數據,評價模型推導出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水平和發展機制的運作效果,進而驗證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對環保產業發展所起到的促進作用。本部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強化政府規制、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優化投融資機制和健全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建議,構建了全新的“四位一體”多維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并強調發展機制的均衡協調和相互促進作用。
根據研究的主要內容,可歸納出本書的研究思路框架,如圖1-1所示。

圖1-1 研究思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