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含鉛廢物風險控制技術
- 陳揚 張正潔 劉俐媛主編
- 2229字
- 2020-05-07 10:46:20
1.5 典型鉛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鉛廢物概況
我國鉛生產過程主要包括鉛礦采選、原生鉛冶煉、鉛蓄電池生產以及廢蓄電池鉛回收四個方面,其生產過程產生的含鉛廢物品種繁多,數(shù)量巨大,包括采選廢石、鉛粉塵、含鉛廢氣、鉛冶煉渣、廢鉛蓄電池、各類含鉛廢渣、含鉛污泥、制酸過程產生的污酸、廢硫酸電解液等。
(1)鉛鋅礦采選涉及的含鉛廢物以及來源
鉛鋅礦采選過程中涉及的含鉛廢物有廢氣、廢水和固廢。
①廢氣 主要來源于采礦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選礦過程中原礦破碎等產生的粉塵、尾礦庫揚塵排放。
采礦工程粉塵產生的生產環(huán)節(jié)主要有井下采場的鑿巖、爆破、鏟裝、放礦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對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采用濕式作業(yè)及爆堆、灑水抑塵。
選礦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主要來源于生產過程中粗碎、中細碎、篩分、轉載等過程中產生的粉塵。
尾礦庫揚塵主要是尾礦庫尾砂干坡段有風天氣產生的風力揚塵。尾礦庫風蝕揚塵與尾礦顆粒大小、干濕程度、風力大小、干灘面積等因素有關,一般秋冬等干燥季節(jié)會產生較大揚塵。
粉塵中含有鉛等重金屬,屬于危險廢物。
②廢水 采選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鉛等金屬離子的廢水主要有井下涌水、選礦車間的精礦溢流水、尾礦庫溢流水、車間沖洗廢水、廢石淋溶水等。
選礦生產廢水主要來源于選礦工藝過程中,包含有精礦溢流水和尾礦溢流水。廢水中的含鉛廢物主要是含鉛重金屬離子。
③固廢 鉛鋅礦山含鉛固體廢物主要為廢石和尾礦。
固體廢物主要是鉛鋅礦山開采過程中排出的無工業(yè)價值的礦體圍巖和夾石,對于露天開采就是剝離下來的礦體表面圍巖,對于井下開采就是掘進時采出的不能作為礦石使用的夾石。礦山產生的廢石除了部分用于井下充填,一般都堆存到廢石場。
尾砂作為廢渣排放至尾礦庫堆存。尾礦庫由于干灘長度較長,干灘面積較廣,尾砂粒度較細,當遇到有風天氣,尾礦干灘面容易產生揚塵,對周邊區(qū)域有一定影響。選礦廠產生的尾礦除部分用于井下充填,大部分堆存于尾礦庫。
(2)原生鉛冶煉涉及的含鉛廢物及來源
原生鉛火法冶煉工藝排放源大致可分為低溫作業(yè)區(qū)的揚塵屬機塵類,如配料、混料、制粒及物料轉運點均屬此類;高溫作業(yè)區(qū)的鉛塵屬機械塵和揮發(fā)煙塵混合物;以及硫化鉛精礦熔爐加料口、噴槍口的衛(wèi)生通風系統(tǒng)通常含有的機械塵、揮發(fā)煙塵。火法煉鉛的鉛塵污染主要來自備料及物料轉運過程產生的含鉛粉塵、加料口逸散的含鉛粉塵(正壓操作時)、粗鉛初步精煉過程產生的含鉛氣體、爐渣排放過程產生的含鉛氣體、煙塵收集和轉運過程產生的含鉛粉塵、發(fā)生生產事故時產生的含鉛粉塵。原生鉛冶煉的含鉛廢物及其來源如表1-4所示。
表1-4 冶煉中的含鉛廢物及其來源

(3)鉛蓄電池生產涉及的含鉛廢物及來源
鉛蓄電池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的含鉛廢水、含鉛廢氣、鉛塵等。
鉛蓄電池生產的鉛塵主要來源于鉛熔化和極板骨架澆注、氧化鉛制粉、極板成型、極板打磨和裝配等工序及運輸過程。污染分為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兩部分,面源污染來自于無組織排放和揚塵,一般來自于生產過程爐窯密封不嚴、粉料加工中的飛揚、極板打磨過程未收集到部分鉛塵等。
鉛蓄電池生產廢水主要來源于車間清洗清潔用水、濕式鉛煙吸收系統(tǒng)排水、活化除酸霧系統(tǒng)等。通常采用藥劑中和處理,大部分廢水處理工程設施簡陋,缺乏投藥、pH監(jiān)控設施,缺乏對處理后廢水中鉛含量的檢測手段。此外,很多生產廠雨污未分流,車間清潔水進入雨水系統(tǒng),直接排放,帶來污染。
鉛酸電池生產廠含鉛固廢主要包括廢水處理污泥,溶化過程中的氧化皮,車間地灰等,這些物質鉛含量高,屬于危險廢棄物。對廠區(qū)清潔粉塵等很多地方未能按危廢處置,而是和其他垃圾一起傾倒;危險廢棄物堆放不規(guī)范,未送專業(yè)處理廠家。
鉛煙、鉛塵主要來自合金配制、鑄板、鉛粉制造、和膏、涂板、分刷片、焊接等工序,具體產污節(jié)點如圖1-1所示。

圖1-1 鉛蓄電池極板生產工藝及產污點
(4)廢鉛蓄電池鉛回收過程涉及的含鉛廢物及來源
再生鉛生產主要集中在廢鉛蓄電池的回收,其回收過程中產生的含鉛廢氣、廢電解液、含鉛廢渣和含鉛污泥。如短窯熔煉鉛回收工藝具體排污節(jié)點如圖1-2所示。

圖1-2 短窯熔煉工藝流程及產污節(jié)點
含鉛及其化合廢棄物已被明確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08年本、2011年本)中HW31類,涉及廢鉛蓄電池生產、鉛回收等環(huán)節(jié),其具體如表1-5所示。
表1-5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涉及含鉛廢物的部分

鉛礦采選、原生鉛冶煉、鉛蓄電池生產以及廢鉛蓄電池回收等都會涉及鉛污染問題,基于目前我國在鉛生產行業(yè)污染控制過程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必要在這一特定時期,結合國內外管理經驗和技術現(xiàn)狀,明晰含鉛廢物的環(huán)境危害和環(huán)境風險特征,開發(fā)切實可行的環(huán)境風險集成控制技術,構建典型鉛生產過程含鉛廢物污染綜合防治技術體系,以便為遏制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fā)勢頭,推進環(huán)境質量改善,確保社會和諧穩(wěn)定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技術依據(jù)。
從目前該領域的環(huán)境管理情況來看,我國已建立有關含鉛廢物的部分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規(guī)及標準,但還不夠完善,在技術應用環(huán)節(jié)還缺乏具體的技術應用指南,致使相關技術應用過程無法可依,無章可循。針對典型鉛生產過程含鉛廢物的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建立起相應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是十分緊迫而必要的。本書主要內容涉及了典型鉛生產過程含鉛廢物風險識別技術研究、環(huán)境風險評估技術研究以及風險控制技術研究三個層次。對于進一步解決涉鉛行業(yè)環(huán)境管理所存在的重大關鍵環(huán)境問題,有效降低鉛污染的系統(tǒng)性、累積性環(huán)境風險,構建鉛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管理體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章編寫人員:張智勇 張正潔 劉俐媛 馮欽忠 王俊峰 張廣鑫
本章審稿人:張正潔 陳 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