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人造礦物材料及應用
- 張義順 史長亮 馬嬌 趙繼芬編著
- 2436字
- 2020-05-06 20:09:41
2.3 煤矸石合成SiC材料
SiC是一種人工合成材料,具有很高的機械強度、優良的高溫力學性能、抗氧化、耐酸、耐堿腐蝕性能,且熱導率高而熱膨脹系數小,在磨料、耐火材料、高溫結構陶瓷、高溫和大功率電子學等工業領域應用廣泛。SiC材料巨大的應用市場,推動了SiC合成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低成本制造高性能SiC材料,利用天然原料合成SiC材料成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7]。
煤矸石以硅(Si)、鋁(Al)氧化物為主要成分,并含有少量的Fe2O3、CaO、MgO、Na2O等元素;此外,它還含有一定量的碳,具有一定的發熱量。長期以來煤矸石都是建材行業的主要開發對象之一,而利用煤矸石中硅源(石英)和碳源(有機碳)的天然結合物來合成SiC,就能巧妙地利用天然資源,可為煤矸石的綜合開發提供一個極有價值的新途徑[8]。基于此,在無氣氛保護下,采用SiO2-C還原法制取SiC,探索在無氣氛保護下煤矸石合成SiC的工藝是可行的。
2.3.1 合成試驗
(1)試驗原料 采用平頂山煤業集團十二礦的煤矸石,其化學成分和工業分析見表2-12、表2-13,XRD分析如圖2-13所示。從圖表中可看出該煤矸石中含有51.60%的SiO2,13.83%的C,而且這部分SiO2及C具有納米粒狀結構,應用原子力顯微鏡研究發現,SiO2及C為不規則塊狀集合體,集合體內部二者呈霧狀或類氣態分布,SiO2粒子的尺度為3~20nm,C的尺度為0~20nm;兩者天然緊密、均勻地結合是人工混磨所達不到的。而SiO2與C反應生成SiC屬于氣相擴散反應,因此,SiO2和C緊密結合使得反應較易進行。由于煤矸石中含有大量SiO2,只需加入少量石英便可以使SiO2含量達到60%~70%,無煙煤中的C補充反應中不足的C,然后在高溫爐中加熱反應生成SiC。
表2-12 煤矸石的化學分析 單位:%

表2-13 煤矸石的工業分析 單位:%


圖2-13 煤矸石結構的XRD分析
(2)工藝過程 合成SiC的工藝過程如圖2-14所示。

圖2-14 合成SiC的工藝過程
(3)試驗方法 采用正交試驗法。此法表征試驗研究對象的指標稱為試驗指標,對試驗指標可能會產生影響的原因稱為試驗因素(簡稱因素),因素在試驗中所選取的具體狀態稱為水平。研究確定將合成溫度、保溫時間、升溫速率、防氧化措施作為正交試驗因素。試驗方案見表2-14。
表2-14 正交試驗方案

2.3.2 結果測試
合成產物的XRD如圖2-15所示;SEM照片如圖2-16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溫度較低時,產物SiC多為無定形體,微晶雛形的立方體形態不完整,晶面不規則,臺階堆砌高度小,邊界不平直,呈弧形或彎曲狀,晶面交匯處極不規整,晶體發育較差;隨著溫度的增高,晶粒尺寸增加,晶體發育趨于完善和規則。

圖2-15 合成產物的XRD圖

圖2-16 合成產物(用研缽手工研磨后)顆粒的SEM照片
2.3.3 分析與討論
①合成溫度對SiC產率的影響 合成溫度對于吸熱反應是有利的因素,考慮到降低工業生產成本,在試驗中作為正交試驗的因素之一,確定相對較低的合成溫度。SiC產率和合成溫度的關系曲線如圖2-17所示。

圖2-17 SiC產率和合成溫度的關系曲線
試驗研究的溫度范圍1350~1500℃,試驗中的主反應為吸熱合成反應。由正交試驗結果和圖2-17可看出,隨溫度升高,SiC產率增大。本試驗在1350℃時即有SiC生成,但產率很低,主晶相為SiO2,1400~1450℃區間SiC產率增幅很大,到1500℃產率基本不上升,有下降的趨勢。產率下降原因主要是因為高溫下SiC產物容易被氧化成SiO2或使已生成的SiC轉化成SiO2。
②防氧化措施對SiC產率的影響 在用石英、煤矸石與無煙煤為原料合成SiC中,存在一個原料和產物的防氧化保護問題,試驗研究了用石英、煤矸石與無煙煤為原料在低溫下合成SiC的不同防氧化措施對SiC產出率的影響。
我國學者陳貴峰等[9]用甘肅窯街低變質煙煤在500~700℃時進行了熱解試驗,其熱解氣體成分以H2、N2、CH4、CO2和CO為主。由此可見,煤在熱解時可釋放出大量還原性氣體。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王曉剛等[10]用山西弱黏結煙煤在1000~1400℃時的熱解氣體[流量為(1L/min)]作防護氣氛,用煤矸石和煙煤合成β-SiC時取得了較好的防護效果。由此我們得到啟示,能否用煤在高溫熱解后的氣體作簡單的防氧化。
由于試驗是在無壓且沒有氣氛的保護下進行,防氧化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采用了幾種簡單的防氧化措施(即容器周圍一圈煤、爐門口放煤、試樣外包裹一層煤),探討對SiC產出率的影響。從上述不同方式、不同氣氛的防氧化結果看,試樣外包裹一層煤的防氧化措施既可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又能使反應效果比較理想,特別是從經濟角度來看,這種方法也是生產中易于實施的方法。
③不同升溫速率對SiC產率的影響 升溫速率是以往研究中沒有考慮到的一個影響因素,我們在探索性試驗當中發現升溫速率對反應也具有很重要的影響。結果表明:SiC產率和升溫速率之間的關系如圖2-18所示。

圖2-18 SiC產率和升溫速率的關系曲線
從圖2-18可看出,當升溫速率為1~2℃/min時,合成碳化硅的能力最強,升溫過快,不利于碳化硅的進一步反應,當達到某一溫度點時反應還沒有進行溫度已達到另一范圍內,則前一個反應沒有進行完全,不利于后一個反應的進行。升溫過慢,熱氣流交換不完全,同樣不利于反應的進行。綜上所述,合成碳化硅并不是升溫速率越低越好。
④保溫時間對SiC產率的影響 眾所周知,固相反應的推動力是粒子的自擴散,反應物料間擴散作用的強弱直接控制SiC的產率。而擴散作用的持續進行是靠不斷吸收熱能來維持的。因此,維持這種作用的時間(即保溫時間)長短也直接控制SiC的產率。SiC產率和保溫時間之間的關系如圖2-19所示。

圖2-19 SiC產率和保溫時間的關系曲線
當保溫時間不足1.5h時,反應物間擴散作用不強,物質傳輸速度緩慢,SiC產率較低。當保溫時間超過1.5h,擴散作用增強(其間或有SiC氣相參與),物質傳輸速度增大,SiC產率明顯提高,到3.5h時產出率達最大值,在2.5~3.5h之間,SiC產率增加不是很明顯。這是由于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由于反應用的高溫爐的條件限制,有部分空氣進入,SiC可能發生了氧化。
2.3.4 結論
(1)無氣氛保護下利用煤矸石合成SiC是可行的。
(2)合成溫度是SiC生成的主控因素;簡單的防氧化措施對于合成是非常有利的;較低的升溫速率有利于主反應的進行;保溫時間長短直接控制著SiC的產率。
(3)確定了SiC合成的最佳熱力學條件:合成溫度1450℃,保溫時間2.5h,升溫速率1~2℃/min,采用試樣外包裹一層煤的防氧化措施,最高合成產率可達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