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沖裁變形過程及斷面分析

2.1.1 沖裁變形過程

沖裁時板料的變形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由彈性變形過渡到塑性變形,最后產生斷裂分離。

①彈性變形階段[圖2-1(a)]。凸模接觸板料后開始加壓,板料在凸、凹模作用下產生彈性壓縮、拉伸、彎曲、擠壓等變形。此階段以材料內的應力達到彈性極限為止。在該階段,凸模下的材料略呈彎曲狀,凹模上的板料向上翹起,凸、凹模之間的間隙越大,則彎曲與翹起的程度也越大。

②塑性變形階段[圖2-1(b)]。隨著凸模繼續壓入板料,壓力增加,當材料內的應力狀態滿足塑性條件時,開始產生塑性變形,進入塑性變形階段。隨凸模擠入板料深度的增大,塑性變形程度增大,變形區材料硬化加劇,沖裁變形抗力不斷增大,直到刃口附近側面的材料由于拉應力的作用出現微裂紋時,塑性變形階段結束,此時沖裁變形抗力達到最大值。

③斷裂分離階段[圖2-1(c)~(e)]。凸模繼續下壓,使刃口附近的變形區的應力達到材料的破壞應力,在凹、凸模刃口側面的變形區先后產生裂紋。已形成的上、下裂紋逐漸擴大,并沿最大切應力方向向材料內層延伸,直至兩裂紋相遇,板料被剪斷分離,沖裁過程結束。

圖2-1 沖裁變形過程

2.1.2 沖裁件斷面分析

沖裁件斷面可分為明顯的四部分:塌角、光面(光亮帶)、毛面(斷裂帶)和毛刺,如圖2-2所示。

圖2-2 沖裁件斷面的狀態

a—塌角;b—光面(光亮帶);c—毛面(斷裂帶);d—毛刺

①塌角 塌角也稱為圓角帶,是由于沖裁過程中刃口附近的材料被牽連拉入變形(彎曲和拉深)的結果。材料的塑性越好,凸模與凹模的間隙越大,塌角越大。

②光面(光亮帶) 光面也稱為剪切面,是刃口切入板料后產生塑性變形時,凸、凹模側面與材料擠壓形成的光亮垂直的斷面。光面是最理想的沖裁斷面,沖裁件的尺寸精度就是以光面處的尺寸來衡量的。普通沖裁時,光面的寬度占板料厚度的1/3~1/2。材料的塑性越好,光面就越寬。

③毛面(斷裂帶) 毛面是由主裂紋貫通而形成的表面十分粗糙且有一定斜度的撕裂面。塑性差的材料撕裂傾向嚴重,毛面所占比例也大。

④毛刺 沖裁毛刺是在刃口附近的側面上,材料出現微裂紋時形成的。當凸模繼續下行時,便使已形成的毛刺拉長并殘留在沖裁件上。沖裁間隙越小,毛刺的高度越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溪县| 梓潼县| 八宿县| 平阴县| 武安市| 黔南| 岐山县| 延边| 铁岭县| 南部县| 廉江市| 汨罗市| 灵山县| 中江县| 天门市| 富顺县| 洛扎县| 广丰县| 梁河县| 曲阜市| 河曲县| 高台县| 昌乐县| 类乌齐县| 三门峡市| 兴海县| 句容市| 华宁县| 禄劝| 吉林市| 盐津县| 昭通市| 铅山县| 玉山县| 五常市| 德庆县| 武穴市| 康定县| 施秉县| 刚察县| 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