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林工程材料識別應用從入門到精通
- 寧榮榮 李娜主編
- 11108字
- 2020-05-06 19:52:01
第三節 木材
一、天然木材
木材在園林工程中被廣泛應用,正確認識并合理選用木材是提高園林工程質量、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木材對人類生活起著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據木材不同的性質特征,人們將它們用于不同途徑。
(一)木材的結構
從外觀看,樹木主要分為3部分:樹干、樹冠和樹根。樹干是由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心4個部分組成。木質部是樹干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木材主要使用的部分。髓心是位于樹干中心的柔軟薄壁組織,其松軟、強度低、易裂和易腐朽。
1.心材和邊材
木質部靠近髓心部分顏色較深,稱為心材;靠近外圍部分顏色較淺,稱為邊材。邊材含水高于心材容易翹曲,木材的結構如圖1-2所示。

圖1-2 木材的結構
2.年輪、春材和夏材
從橫切面上看到深淺相同的同心圓,稱為年輪。年輪內側顏色較淺部分是春天生長的木質,組織疏松,材質較軟,稱為春材(早材)。年輪外側顏色較深部分是夏、秋兩季生長的,組織致密,材質較硬,稱為夏材(晚材)。樹木的年輪越均勻、密實,材質越好。夏材所占比例越多,木質強度越高。
(二)木材的性質
木材具有輕質高強,彈性、韌性好,耐沖擊、振動,保溫性好,易著色和油漆,裝飾性好,易加工等優點。但其存在內部構造不均勻,易吸水、吸濕,易腐朽、蟲蛀,易燃燒,天然瑕疵多,生長緩慢等缺點。
1.密度和表觀密度
木材的密度一般為1.48~1.56g/cm3,表觀密度一般為400~600kg/m3。木材的表觀密度越大,其濕脹干縮變化也越大。
2.含水率
木材細胞壁內充滿吸附水,達到飽和狀態,而細胞腔和細胞間隙中沒有自由水時的含水量,稱為纖維飽和點,一般在25%~35%。它是木材物理力學性質變化的轉折點。
3.濕脹與干縮
當木材含水率在纖維飽和點以上變化時,木材的體積不發生變化;當木材的含水率在纖維飽和點以下時,隨著干燥,體積收縮;反之,干燥木材吸濕后,體積將發生膨脹,直到含水率達到纖維飽和點為止。一般表觀密度大、夏材含量多的,脹縮變形大。由于木材構造的不均勻性,造成各方向的脹縮值不同,其中縱向收縮小,徑向較大,弦向最大。
4.吸濕性
木材具有較強的吸濕性,木材在使用時其含水率應接近或稍低于平衡含水率,即木材所含水分與周圍空氣的濕度達到平衡時的含水率。長江流域一般為15%。
5.力學性質
當含水率在纖維飽和點以下時,木材強度隨含水率增加而降低。木材的天然疵病會明顯降低木材強度。
(三)木材的分類
1.按加工程度和用途分
木材按照加工程度和用途的不同分為原條、原木、鋸材和枕木4類。
(1)原條。指除去皮、根、樹梢、樹椏等,但尚未加工成材的木料,用于建筑工程的腳手架、建筑用材、家具等。
(2)原木。指已加工成規定直徑和長度的圓木段,用于建筑工程(如屋架、檁、椽等)、樁木、電桿、膠合板等加工用材。
(3)鋸材。指經過鋸切加工的木料。截面寬度為厚度的3倍或3倍以上的稱為板材,不足3倍的稱為枋材。
(4)枕木。指按枕木斷面和長度加工而成的成材,用于鐵道工程。
2.按樹葉形狀分
樹木按樹葉形狀分為針葉樹和闊葉樹兩大類。木材的微觀構造如圖1-3所示。

圖1-3 木材的微觀構造
(1)針葉樹。樹干通直高大,紋理順直,材質均勻、較軟、易加工,又稱為“軟木材”。其表觀密度和脹縮變形小,耐腐蝕性好,是主要的建筑用材,用于各種承重構件、門窗、地面和裝飾工程。常用的樹種有紅松、馬尾松、興安落葉松、華山松、油松、云杉、冷杉等。
(2)闊葉樹。樹干通直部分短,密度大,材質硬,難加工,又稱為“硬木材”。其脹縮和翹曲變形大,易開裂,建筑上常用作尺寸小的構件,如制作家具、膠合板等。常用的樹種有卜氏楊、紅樺、楓楊、青岡櫟、香樟、紫椴、水曲柳、泡桐、柳桉等。
(四)木材的缺陷
1.節疤
節疤是指樹木的枝條在生長過程中埋藏在樹干內部的枝條基部。有節疤是樹木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是節疤的存在,破壞了木材的紋理,靠近節疤附近的年輪被擠彎,影響木材的物理和力學性質。因此在木材的利用上,一般都認為節疤是一種缺陷。
節疤按其構造和性質可分為活節、死節和漏節。活節是樹干中的活樹枝形成的節疤,節的纖維與周圍木材相連生,節的質地堅硬、構造正常。死節是樹木的枯枝形成的,它和周圍木材部分或全部脫離,死節按材質情況又可分為死硬節、松軟節、脫落節和腐朽節。若節疤腐朽嚴重,形成篩孔狀或粉末狀,并且腐朽已深入樹干內部,和樹干的內部腐朽相連,這種節疤就是漏節。漏節常成為樹干或樹木內部腐朽的外部標志。
2.易燃
木材最大的缺點是易燃,常采用以下幾種措施對木材進行防火處理。
①用防火浸劑對木材進行浸漬處理。
②將防火涂料刷或噴灑于木材表面構成防火保護層。
防火處理能推遲或消除木材的引燃過程,降低火焰在木材上蔓延的速度,延緩火焰破壞的速度,從而給滅火或逃生提供時間。
3.腐蝕蟲蛀
(1)腐蝕。木材的腐蝕是由真菌侵入導致的。真菌侵入將改變木材的顏色和結構,使細胞壁受到破壞,導致木材物理力學性能降低,使木材松軟或成粉末狀。引起木材變質腐蝕的真菌分三種:霉菌、變色菌和腐朽菌。霉菌只寄生于木材表面,對木材不起破壞作用,通常稱為發霉。變色菌以細胞腔內淀粉、糖類等為養料,不破壞細胞壁,所以對木材的破壞作用也很小,但損害木材外觀質量。腐蝕菌分解細胞壁物質,進行繁殖、生長,初期使木材顏色改變,之后真菌逐漸深入內部,木材強度開始下降,直至腐朽后期喪失強度。
真菌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生存和繁殖,其生存繁殖的條件是:
①水分。木材的含水率為18%時即能生存,30%~60%時最宜生存、繁殖。
②溫度。真菌最適宜生存繁殖的溫度為15~30℃,高于60℃無法生存。
③氧氣。有5%的空氣即可生存。
④養分。木質素、淀粉、糖類等為養料。
(2)蟲害。木材蟲害是指因各種昆蟲(白蟻、天牛、蠹蟲等)危害而造成的木材缺陷。木材中被昆蟲蛀蝕的孔道稱為蟲眼或蟲孔。蟲眼對材質的影響與其大小、深度和密集程度有關。深的大蟲眼或深而密集的小蟲眼能破壞木材的完整性,降低其力學性質,也成為真菌侵入木材內部的通道。
(3)防腐防蟲的措施。可從破壞菌蟲生存條件和改變木材的養料屬性著手,進行防腐防蟲處理,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在適當的溫度(25~30℃)和濕度(含水率在35%~50%)等條件下,菌類、昆蟲易在木材中繁殖,破壞木質,嚴重影響木材的使用。為了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對木材可采用以下兩種防腐處理方法。
①結構預防法(干燥法)。在設計和施工中,使木材構件不受潮。在良好的通風條件下,在木材和其他材料之間用防潮襯墊;不將支節點或其他任何木構件封閉在墻內;木地板下設置通風洞;木屋頂采用山墻通風,設置老虎窗等。
②防腐劑法。防腐劑法是指通過涂刷或浸漬防腐劑,使木材含有有毒物質,以起到防腐和殺蟲作用。常用的防腐劑有水劑(如氯化鈉、氯化鋅、硫酸銅、硼酚合劑)、油劑(如林丹五氯合劑)和乳劑(如氯化鈉瀝青膏漿)。
(4)干燥及機械加工引起的缺陷。如干裂、翹曲、鋸口傷等,這些缺陷會降低木材的利用價值。
二、人造板材
木材在加工成型和制作構件時,會留下大量的碎塊廢屑,將這些廢腳料或含有一定纖維量的其他作物作為原料,采用一般物理和化學方法加工而成的即為人造板材。這類板材與天然木材相比,板面寬,表面平整光潔,沒有節子,不翹曲、開裂,經加工處理后還具有防水、防火、防腐、防酸性能。常用人造板材有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還有木質復合地板等。
(一)膠合板
膠合板是用原木旋切成薄片,經干燥處理后,再用膠黏劑按奇數層數,以各層纖維互相垂直的方向黏合熱壓而成的人造板材。膠合板構造示意圖如圖1-4所示。一般為3~13層,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有三合板和五合板。一般可分為闊葉樹普通膠合板和松木普通膠合板。

圖1-4 膠合板構造示意
膠合板是一組單板通常按相鄰層木紋方向互相垂直組坯而成的板材,通常其表板和內層板對稱地配置在中心層或板芯的兩側。膠合板改善了天然木材各向異性的特點,具有物理性能好、幅面大、表面美觀、易于加工等優點。
膠合板品種繁多,分類方法不一。按用途可分為普通膠合板和特種膠合板。普通膠合板按耐水性可分為耐氣候膠合板、耐水膠合板、耐潮膠合板和不耐潮膠合板。膠合板的幅面尺寸見表1-5,膠合板分類、特性及適用范圍見表1-6。
表1-5 膠合板的幅面尺寸 單位:mm

表1-6 膠合板分類、特性及適用范圍

1.膠合板特點
膠合板常用作門面、隔斷、吊頂、墻裙等室內高級裝修,其主要有以下特點:
①消除了天然疵點、變形、開裂等缺點,各向異性小,材質均勻,強度較高。
②紋理美觀的優質材做面板,普通材做芯板,增加了裝飾木材的出產率。
③因其厚度、幅面寬大,產品規格化,使用起來很方便。
2.膠合板等級
膠合板按成品面板可見的材質缺陷、加工缺陷以及拼接情況可以分成以下四個等級:
①特等。適用于高級建筑裝修,做高級家具。
②一等。適用于較高級建筑裝修,做高中級家具。
③二等。適用于普通建筑裝修,做家具。
④三等。適用于低級建筑裝修。
(二)纖維板
纖維是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經破碎、浸泡、研磨成漿,然后經熱壓成型、干燥等工序制成的一種人造板材。纖維板所選原料可以是木材采伐或加工的剩余物,如板皮、刨花、樹枝,也可以是稻草、麥秸、玉米稈、竹材等。
纖維板按其體積密度分為三種:硬質纖維板(體積密度>800kg/m3)、中密度纖維板(體積密度500~800kg/m3)和軟質纖維板(體積密度<500kg/m3)。
硬質纖維板密度大、強度高,主要用作壁板、門板、地板、家具和室內裝修等。中密度纖維板是家具制造和室內裝修的優良材料。軟質纖維板體積密度小、吸聲絕熱性能好,可作為吸聲或絕熱材料使用。
為了提高纖維板的耐熱性和耐腐性,可在漿料里添加或在濕板坯表面噴涂耐火劑或防腐劑。
纖維板的主要特點是:材質均勻,完全避免了節子、腐朽、蟲眼,脹縮性小、不翹曲、不開裂。
(三)刨花板、木絲板和木屑板
刨花板、木絲板和木屑板是利用刨花碎片、短小廢料刨制的木絲和木屑,經干燥、拌膠黏劑、加壓成型而制得的板材。
所用膠結材料有動物膠、合成樹脂、水泥、石膏和菱苦土等。若使用無機膠結材料,則可大大提高板材的耐火性。
體積密度小、強度低的板材主要作為絕熱和吸聲材料,表面噴以彩色涂料后,可以用于天花板等;體積密度大、強度較高的板材可粘貼裝飾單板或膠合板做飾面層,用作隔墻等。
(四)細木工板
細木工板也稱復合木板,是一種夾心板,芯板用木板條拼接而成,兩個表面膠貼木質單板,經熱壓黏合制成。一般厚度為20mm,長2000mm、寬1000mm,表面平整,幅面寬大,可代替實木板,使用非常方便。它集實木板與膠合板之優點于一身,可作為裝飾構造材料,用于門板、壁板等。
木質復合地板,也是建筑裝飾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其種類和性能也各有不同。人造板材在裝飾工程中使用時,其污染物如甲醛、TVOC等指標應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10)的規定。
三、常用木材樹種的選用和對材質的要求
常用木材樹種的選用和對材質的要求見表1-7。
表1-7 常用木材樹種的選用和對材質的要求

四、木材的識別技巧
(一)常用木材識別方法和技巧
通常情況下,木材識別方法可分為宏觀識別、微觀識別和輔助識別等。木材是由許多細胞組成的,準確識別木材的樹種,應以微觀識別特征為主要參考依據。
宏觀識別,是指在肉眼下或借助放大鏡,依據所觀察到的木材宏觀構造特征來識別木材,通常只能識別出木材類別。
微觀識別,是指在顯微鏡下觀察木材細胞組織的微觀特征,據此微觀特征來鑒定木材。
輔助識別,是指通過眼、鼻、舌、手等器官,研究木材的輔助特征來識別木材,如顏色、光澤、氣味、滋味、紋理、結構、花紋、質量、硬度、樹皮等。
1.木材切面的準備
為了觀察木材細胞的特點,通常使用10倍放大鏡來觀察橫切面,因此制作好的木材切面是重要的。木材具有三種相互垂直的切面,分別是橫切面、徑切面和弦切面。橫切面是與樹干垂直的切面;徑切面是與射線平行并與年輪垂直的切面;弦切面是與射線垂直并與年輪平行的切面。為了制作好觀察的切面,需要一把鋒利的刀片以切斷細胞。如果用鈍刀片或者切得太深將會引起木材纖維部分撕裂,造成表面不光滑,從而分辨不清,并可能會傷到手指。好的大切面不易獲得,最好切幾個小的切面以擴大觀測視野。另外,用清水潤濕表面有利于獲得一個良好、清潔的切面。
2.木材切面的觀察
從伐倒樹木的端頭可以看到橫切面,樹皮、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心材是位于樹干中心顏色較深的部分,心材包括抽提物,抽提物是帶有香味的化學物質,心材的顏色和氣味是木材的特性之一。邊材包圍著心材,顏色較淺。邊材的大小和寬度在樹種之間變化較大。
年輪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察特征。一個年輪代表一年內形成的木材。一個年輪內的變化是由生長季節引起的。早材在春季和初夏形成,當時氣候溫暖、濕潤,促進木材快速生長。因此,早材細胞有較大的尺寸和較薄的細胞壁。晚材在夏末和秋天形成,干燥的環境減慢了新生木材的生長。晚材位于年輪的外部區域,細胞有著厚壁和小尺寸的特點。
3.區分闊葉樹材和針葉樹材
在對切面進行觀察對比之后,第一步是判斷樹種是闊葉樹材還是針葉樹材。
針葉樹材中90%~95%的細胞是管胞,管胞具有水分輸導和支撐的作用。針葉樹材細胞類型較少,使其較難分辨。
闊葉樹材的結構比針葉樹材復雜,不同樹種之間變化大。大多數闊葉樹材由纖維細胞組成,用來支撐樹干。在闊葉樹材和針葉樹材之間最大的不同是有無導管。導管只在闊葉樹材中出現,其主要作用是傳輸水分。不同樹種之間、早材和晚材之間,導管在大小、數量上有很大變化。如橡樹的導管極大、數量較多;楊樹的導管大小、數量比較一致,平均分布在年輪周圍。通過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確定導管是否存在。
基于導管的存在與否我們可以確定該種木材是闊葉樹材還是針葉樹材。在此基礎上,可以對其他細胞類型進行觀察,以便進一步識別。
(1)闊葉樹材的識別
①管孔類型。識別闊葉樹材的一個重要步驟是觀察孔的大小及其在一個年輪內的變化。闊葉樹材主要有三種管孔類型。
a.環孔材。在年輪中早材管孔比晚材管孔大得多,肉眼觀察下顯著,并沿年輪呈環狀排列。在每一個年輪內,早材的管孔明顯,可以用肉眼看到;晚材管孔很小,需要用放大鏡來觀察。
b.半環孔材。在年輪中,管孔的大小及排列介于散孔材與環孔材之間。早材管孔直徑很大。在進入晚材區域內逐漸減小,管孔從大到小的轉變是逐漸變化的。
c.散孔材。在年輪中,管孔大小、疏密幾乎一致,沒有早、晚材之分。這些管孔一般大小一致,用肉眼很難看到。
②管孔的排列。在橫切面上,管孔可以通過它們的相對位置來描述。不同的種類有不同的排列:
a.單管孔。管孔之間互不相連,平均分布在橫切面上。
b.復合管孔。2個或5個管孔連在一起。
c.管孔鏈。只在射線方向上分布。
d.管孔團。大量管孔在一起,徑向和弦向兩個方向都有排列。
③木射線。當了解管孔的分布和排列之后,應重點觀察木射線的寬窄和排列。木射線是從樹皮到樹髓心穿過年輪的窄線。木射線在樹木的徑向傳遞營養物質和水分。
針對不同種類的木材來說,木射線的寬窄和分布在橫切面上是不同的。如紅櫟、白櫟有非常寬的射線,很容易用肉眼看到;楊樹、楓樹有著大量極細的木射線。射線的分布可以用來識別木材樹種。如山毛櫸有明顯的寬射線,在它們之間有著細微的射線。
當從徑切面或者弦切面觀察一種木材的時候,木射線可以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判別依據。射線不但在寬度上有所差異,而且在高度上也不同。最好從弦切面觀察射線高度。射線高度在樹種之間變化很大,如紅橡,射線高度從不超過2.5mm,但是白橡射線高度總是大于3mm。
④侵填體。侵填體是在一些闊葉樹材內形成的。
由于侵填體只在闊葉樹材中形成,所以對于木材識別是有用的。它是一種在管孔內呈泡沫狀或膜狀的物質,木材形成過程中,由導管周圍的薄壁細胞被擠壓進導管腔內而形成,常具有白色的光澤。紅橡木材可能沒有侵填體或者分散分布,而在白橡和刺槐中稠密且多。侵填體阻塞導管,因此阻礙了水分的流動,這是用白橡木材制作酒桶的原因。
⑤軸向薄壁組織。薄壁組織是由小的、細胞壁薄的縱向細胞組成的,能貯存營養物質。這些細胞在針葉樹材中分布稀少,而在闊葉樹材中通常較多。但是,有許多樹種具有可以看到的、排列獨特的薄壁細胞,是木材的識別特征之一。
薄壁組織有傍管型和離管型兩種。兩者之間主要的不同之處是:傍管型薄壁組織和管孔導管相連,而離管型薄壁組織則和管孔分開。
⑥顏色、氣味和密度。木材其他的特點包括顏色、氣味和密度。這些明顯的特點在闊葉樹材中有明顯變化,通常是辨別木材的第一線索。闊葉樹材有很多顏色和花紋,因此不易引起誤辨。如紫檀木的深紫紅色、烏木的黑色、楓樹的白色等。
許多闊葉樹材有獨特的天然氣味,如紅木中的花梨就具有令人舒適的奶香氣味,酸枝木生材具有酸香氣味,香樟木具有樟腦氣味等。
闊葉樹材在密度上也變化較大。世界上最硬的木材之一是蛇桑木,其密度高達1.2g/cm3以上;世界上最輕的木材是輕木,其密度只有0.2g/cm3。木材的密度和硬度、強度有關,硬度在辨認軟硬楓樹時比較有用。軟楓可以輕易地用指甲剪或者刀刃劃痕,但是硬楓難以劃痕。
(2)針葉樹材的識別
①樹脂道。當確定一種木材是針葉樹材之后(無管孔),下一步是觀察橫切面有無樹脂道。樹脂道大多數在晚材附近。松科的松屬、油杉屬、黃杉屬、銀杉屬、云杉屬、落葉松屬木材具正常樹脂道。正常樹脂道有軸向和徑向之分,除油杉屬僅有軸向樹脂道外,其余均有軸向樹脂道與徑向樹脂道。
②年輪、早材和晚材。在針葉樹材中,早材和晚材的特點可以提供辨認木材的信息。其特點包括:
a.早晚材之間的轉變為急變或漸變。
b.晚材在年輪中所占的比例。
生長季節對管胞生長的影響導致早、晚材之間的不同。早材區域管胞細胞壁薄、大,晚材管胞細胞壁厚、小。因此,對于大多數樹種,早材相比晚材顏色淺,晚材顏色一般較深。
對于早材顏色淺、晚材顏色深的木材,早、晚材的轉變明顯,為急變。其他木材,早、晚材變化不明顯,為漸變。一些樹種早材和晚材的轉變介于這兩者之間。
③顏色、氣味和密度。針葉樹材的顏色、氣味和密度對于辨別木材很重要。一些樹種有獨特的顏色,如紅檜有獨特的深紅色。氣味,如松樹的松香、紅檜的柏木香氣、云杉等的相關氣味。
針葉樹材密度變化也很大。許多樹種密度大、強度高,如落葉松,一般作為建筑材料。杉木、白松和紅檜等的密度相對較低。
(二)常用雕塑木材的識別技巧
1.紫檀木
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分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呈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黏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我國的云南、廣東和廣西等地也有出產。有兩種分布于我國:一種是紫檀,俗稱小葉檀;另一種是薔薇木,俗稱大葉檀。小葉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徑多在200mm以內,再大就會空心而無法使用。小葉檀木紋不明顯,色澤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幾乎看不出紋理。一般認為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即大葉檀。大葉檀紋理較粗,顏色較淺,打磨后有明顯木線,即有棕眼出現。
我國自古認為紫檀木是最名貴的木材,因為過于名貴,所以紫檀器物比黃花梨的要少。雖然紫檀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其靜穆沉古的特性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2.黃花梨
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花梨木顏色從淺黃到紫赤,木質堅實,花紋精美,呈八字形,鋸解時芳香四溢。中國海南產的花梨木最佳,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呈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呈灰黃褐或淺黃褐色。黃花梨古無此名,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后來冠之黃花梨,主要是為了區別現在的“新花梨”。因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盡,所以現在的用料多為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的花梨木,但品種繁多,質次各異,品質相差很大。
3.雞翅木
雞翅木屬紅豆科,有40~60種,在我國有26種,主要產于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而得名。匠師們普遍認為雞翅木有新、老兩種,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僵直無旋轉之勢,且木絲有時容易翹裂、起茬。老雞翅木肌理細致緊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紋。特別是縱切面細絲浮動,具有禽鳥頭翅那樣燦爛閃耀的光輝。目前市場上的雞翅木,絕大部分是新雞翅木。
4.鐵力木
鐵力木或作“鐵犁木”或“鐵栗木”,在幾種硬木中長得最高大,價格較低廉。鐵力木有時有花紋,似雞翅木而較粗,過去家具商曾用它冒充雞翅木出售。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達十余米,直徑達1m左右,我國廣東和廣西皆有分布。木質堅硬耐久,心材呈暗紅色,色澤及紋理略似雞翅木,質糙紋粗,棕眼顯著。在熱帶多用于建筑,極經久耐用。
5.櫸木
櫸木屬榆種,產于江浙等地,別名櫸榆或大葉榆,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櫸木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層層如山巒重疊,被木工稱為“寶塔紋”。
6.沉香
(1)進口沉香。進口沉香又名沉水香、燕口香、蓬萊香、蜜香、芝蘭香、青桂香等。來自瑞香科植物沉香的含樹脂的心材。主產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伊朗、泰國等地。越南產的沉香習稱惠安香,質量最好,燃之香味甚善,帶有甜味。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所產的沉香習稱星洲香,質量次之,燃之香味清幽。進口沉香多呈圓柱形或不規則棒狀,表面為黃棕色或灰黑色。質堅硬而重,能沉于水或半沉于水。氣味較濃,燃之發濃煙,香氣強烈。進口沉香性微溫,味苦辛,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藥效比白木香佳。
(2)國產沉香。國產沉香又名沉水香、沉香木、耳香、上沉、白木香、海南沉香、女兒香、莞香、嶺南沉刀香,來自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含樹脂的心材。國產沉香分為四種規格,即一號香(質重香濃)、二號香(質堅香濃)、三號香(質較松、香味佳)、四號香(質浮松、香淡)。其狀不規則,表面多呈朽木狀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見黑褐色樹脂與黃白色木質相間的斑紋。
7.黑檀木
黑檀木屬柿樹類,主要產于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等國。黑檀木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呈白色(帶黃褐或青灰)至淺紅褐色,心材呈黑色(純黑色或略帶綠玉色)或不規則黑色(深淺相間排列條紋)。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紋理黑白相間,深淺交錯。結構均勻,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細膩,是一種十分稀少的珍貴家具及工藝品用材。
8.綠檀木
綠檀主要生長在亞熱帶地區,產于印度、越南及非洲,我國云南也有少量分布。其木質堅硬,香氣怡人,色彩絢麗多樣,且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硒、鈷為抗癌物質。其香味需經35℃以上方可蒸發出來。中醫理論認為檀香味能起到定心、安神、醒腦、通竅等作用,因此人們常把它作為吉祥物,自己佩戴或饋贈親友。
9.檀香木
檀香木是檀香的心材部分,不包括檀香的邊材(沒有香氣,呈白色)。檀香是一種半寄生性小喬木,高可達8~1.5m,胸徑為200~300mm,小者僅30~50mm。原產地為印度哥達維利亞河流域,南至邁索爾邦及印度尼西亞東、西努沙登加拉省及東帝汶。檀香木通常呈黃褐色或深褐色,時間長了則顏色稍深。光澤好,包漿不如紫檀或黃花梨明顯。香氣醇厚,經久不散,久則不甚明顯,但用刀片刮削,仍香氣濃郁,與香樟、香楠刺鼻的濃香相比略顯清淡。檀香分老山香、新山香、地門香和雪梨香等。
10.酸枝木
酸枝木有多種,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亞科黃檀屬植物。在黃檀屬植物中,除海南島降香黃檀被稱為“香枝”(俗稱黃花梨)外,其余盡屬酸枝類。酸枝木大體分為三種,即黑酸枝、紅酸枝和白酸枝。它們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過程中會發出一股食用醋的香氣,故名酸枝。在三種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其顏色由紫紅至紫褐或紫黑,木質堅硬,拋光效果好。有的黑酸枝與紫檀木極為接近,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紫檀,其大多紋理較粗。紅酸枝紋理較黑酸枝更為明顯,紋理順直,顏色大多為棗紅色。白酸枝顏色較紅酸枝要淺得多,色彩接近草花梨,有時極易與草花梨相混淆。
11.香樟木
香樟木有一種很好聞的類似樟腦的香味。生于山坡、溪邊,多栽培。主產于長江以南及西南各地。樹皮有不規則的縱裂紋。木材塊狀大小不一,表面呈紅棕色至暗棕色,橫斷面有可見年輪。質重而硬,味清涼,有辛辣感。香樟木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消食等功效。
12.黃楊木
黃楊木是熱帶、溫帶較常見的常綠植物,我國東南沿海、西南地區、臺灣地區都有廣泛的分布。黃楊科樹種有4屬100多種,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木材淡黃色,質地堅韌,紋理細膩,沒有棕眼,生長期長,無大料。黃楊木生長非常緩慢,逢冬開花,春到結子,通常要生長四五十年才能長到3~5m高,直徑也不足150mm。所以有“千年難長黃楊木”“千年黃楊難做拍”(樂器中的一種拍子)的說法。常用其制作木梳及刻印,用于家具則多做鑲嵌材料。
13.楠木
楠木中比較著名的品種可分以下幾種。
①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
②金絲楠木。紋里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會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
③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制作家具。
14.椴木
椴木的白木質部分通常頗大,呈奶白色,逐漸并入淡至棕紅色的心材,有時會有較深的條紋。這種木材具有精細均勻的紋理及模糊的直紋。椴木機械加工性良好,容易用手工工具加工,所以是一種上乘的雕刻材料。釘子、螺釘及膠水固定性能尚好。經砂磨、染色及拋光能獲得良好的平滑表面。干燥尚算快速,且變形小、老化程度低。干燥時收縮率頗大,但尺寸穩定性良好。椴木重量輕,質地軟,強度比較低,抗蒸汽彎曲能力不良,抗腐力低,白木質易受常見的甲蟲蛀食,可滲透防腐處理劑。
15.陰沉木
陰沉木即炭化木,蜀人稱為烏木,西方人稱為“東方神木”。經大自然千年磨蝕造化,陰沉木兼備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韻,其質地堅實厚重,色彩烏黑華貴,斷面柔滑細膩,且木質油性大、耐潮、有香味,萬年不腐不朽,不怕蟲蛀,渾然天成。據記載,個別樹種還具有藥用價值。它集“瘦、透、漏、皺”的特性于一身,不愧享有“東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的美譽。
陰沉木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名貴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貴及地位的象征。嚴格來說,陰沉木已超出了木頭的范圍,而應將之列為珍寶的范疇。在故宮博物院的“珍寶苑”就珍藏有陰沉木雕刻而成的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可見其珍貴程度已遠遠不是一般木材所能企及的。陰沉木家具及藝術品就其質地、文化價值和升值前景看,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甚至已經超過了名貴的紫檀木。由于陰沉木為不可再生資源,開發量越來越少,一些天然造型的陰沉木藝術品極具收藏價值。
五、木材的防護
木材作為土木工程材料,最大缺點是容易腐朽、蟲蛀和燃燒,這些因素大大縮短了木材的使用壽命,并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采取措施來提高木材的耐久性,對木材的合理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木材的腐朽與防腐
木材的腐朽是真菌在木材中寄生引起的。真菌在木材中生存和繁殖,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①溫度適宜;②木材含水率適當;③有足夠的空氣;④適當的養料。
真菌生長最適宜溫度是25~30℃,最適宜含水率在木材纖維飽和點左右。含水率低于20%時,真菌難于生長;含水率過大時,空氣難于流通,真菌得不到足夠的氧或排不出廢氣。破壞性真菌所需養分是構成細胞壁的木質素或纖維素。
根據木材產生腐朽的原因,木材防腐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創造條件,使木材不適于真菌的寄生和繁殖;另一種是把木材變成有毒的物質,使其不能作真菌的養料。
(二)木材的防蟲與防火
1.木材的防蟲
木材除受真菌侵蝕而腐朽外,還會遭受昆蟲的蛀蝕。常見的蛀蟲有白蟻、天牛等。
木材蟲蛀的防護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學藥劑處理。木材防腐劑也能防止昆蟲的危害。
2.木材的防火
木材是可燃性建筑材料。在木材被加熱過程中,析出可燃氣體,隨著溫度不同,析出的可燃氣濃度也不同,此時若遇火源,析出的可燃氣也會出現閃燃、引燃。若無火源,只要加熱溫度足夠高,也會發生自燃現象。
對木材及其制品的防火保護有浸漬、添加阻燃劑和覆蓋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