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克裝甲車輛設計:坦克裝甲車輛可靠性、維修性及保障性卷
- 馮益柏主編
- 1549字
- 2020-04-30 15:38:36
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確定了坦克“陸戰之王”的主體地位。自1916年誕生以來,坦克已經走過了百年的輝煌發展歷程,在戰場上顯示出強大的作戰能力,成為現代陸軍的主要“殺手锏”,一直在各國陸軍裝備中占據極其顯赫的重要地位,故而受到了各國的高度重視,使坦克一躍成為一個國家國防力量和綜合國力的重要象征。
20世紀90年代以后,各國主戰坦克的發展速度雖然放緩,但都在致力于高新技術的應用和新型坦克車輛的研制工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坦克大國在傳統坦克設計理念上已經發生了創造性的變革。多功能、智能化、輕型化、網絡化賦予了坦克裝甲車輛新的內涵和時代技術特征,進一步催生了以坦克為標志的“裝甲時代”向以網絡化武器平臺為標志的“精確打擊信息化時代”轉型。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坦克裝甲車輛仍在探索之中,它的面世和裝備部隊仍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近幾次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經驗表明,保持并發展一定數量、技術先進的主戰坦克是各國軍隊長遠核心能力建設的必然需要。因此,各國仍積極以技術改進提升和研制新型坦克來加快坦克裝備更新換代的步伐。
隨著高新技術在軍事工業上的成熟應用,極大地推動了現代坦克的整體發展進程,也促進了新時代軍事變革下坦克技術的日臻完善和升華。隨著一大批新技術、新原理、新工藝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催生了許多新技術理論的創造發明和持續演化,帶動了與坦克裝甲車輛領域交叉融合的多學科技術進步,也更加強化了坦克裝甲車輛在立體攻防聯合作戰中的生存能力。
當今世界坦克裝甲車輛技術始終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新型主戰坦克、新型輪式裝甲戰車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歸結為動力傳動技術、主被動防護技術、車輛電子技術等新技術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能力提升,使坦克迅速成為具有高技術特征的陸軍機動作戰平臺。這一期間,坦克裝甲車輛領域的創新概念與技術研究正逐步成熟和發展起來。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正在發生著深刻和巨大的變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技術創新是一項事業、是一個行業迅速發展乃至一個國家強國和強軍的必由之路。《坦克裝甲車輛技術》系列專著圖書是在系統學習和借鑒國外坦克的基礎上,科學總結我國坦克裝甲車輛和輪式裝甲車輛20余年研制工作的實踐經驗與成功做法,結合我國陸軍機械化、信息化裝備建設的具體需求,從10個方面系統論述了坦克裝甲車輛的技術發展路徑、創新性設計思想和工程設計方法。主編馮益柏同志作為兵器首席專家,憑借在坦克裝甲車輛從業30余年的豐富經驗,在詮釋坦克裝甲車輛及其技術主要特征與技術創新思想的表現形式上,以獨特的技術視角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積淀的真知灼見,對坦克裝甲車輛及其技術,從理論創新和工程應用上做了深入研究和催人思考的總結與提煉,本書在關鍵領域中提出的創新性概念、工程技術方法以及典型系統的發展演變與技術特征等內容,在總體編排上脈絡清晰、結構嚴謹、數據翔實可靠,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先進性和工程指導性,最優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本書提出的設計理念、研究方法以及各卷中所涉及的主要技術論點與研究體系,為我軍主戰坦克的發展論證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和可借鑒思路,值得從事坦克裝甲車輛的專業人士深入研究和思考,是推動我國坦克裝甲裝備技術創新的良師益友,也是我國坦克裝甲車輛工程研制人員的重要參考。
十八年前,因科研工作我與馮益柏同志相識,與坦克裝甲車輛事業結緣,此后一路同行,深深被他對發展我國坦克裝甲車輛科技的強烈使命感、創新精神和卓越業績而感動。該系列專著圖書傾注了主編馮益柏同志、主要編者和廣大工程研究人員的大量心血和智慧汗水。該書的出版,必將為坦克行業提供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工程方法,更加堅定了我國坦克專業技術領域會產生諸多創造與發明的信心,推動我國坦克裝甲車輛事業走向新的輝煌。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