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米聚合氯化鋁絮凝劑制備及應用
- 高寶玉等編著
- 19字
- 2020-04-29 16:19:05
2 聚合氯化鋁中納米Al13形態分離純化及表征
2.1 聚合氯化鋁中納米Al13形態分離純化及表征
2.1.1
置換法[1]
將制備得到的PAC溶液,等體積與相同濃度的Na2SO4溶液混合均勻,使比為1:1,將反應24h后的PAC與Na2SO4的混合液用濾紙過濾,而后將沉淀用去離子水清洗若干次后,加入適量去離子水,按
為1:1與適宜濃度的Ba(NO3)2混合,即刻進行超聲反應,2h后,進行離心分離,上清液為所制得的產品。
2.1.2 乙醇-丙酮混合溶劑法[2]
取所制備的PAC溶液20mL置于1L的燒杯中,在磁力攪拌下緩慢滴加體積分數為20%的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液。待加入120mL乙醇溶液后暫停滴加,然后將溶液過濾得沉淀,標記為1號樣品;繼續向濾液中滴加體積分數為20%的乙醇溶液80mL,過濾得到的沉淀標記為2號樣品;繼續向濾液中分別滴加體積分數為20%的乙醇溶液100mL、300mL和丙酮400mL,過濾得到的沉淀分別標記為3號、4號、5號樣品。截取中間3號組分,即為所得產品。
2.1.3 超濾分離法[3]
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別為100000u、30000u、10000u、5000u、1000u的超濾膜,適用的pH值為1~13。超濾膜的預處理方法是:用蒸餾水浸泡漂洗3次(光滑面向下),每次浸泡時間為60min,然后放在冰箱中保存待用。每次使用時先濾過10mL的蒸餾水,然后用于壓濾樣品。濾膜每次用完后用蒸餾水漂洗2次,每次30min,然后用0.1mol/L的NaOH和0.1mol/L的HNO3漂洗20min,最后再用蒸餾水漂洗2次,每次30min,安裝濾膜時,濾膜的光滑面向上,壓濾過程中應使濾液以滴狀濾出,過濾程序是按從高分子量向低分子量的順序進行的。對各級濾液用去離子水定容到一定體積后,測定濾液中總鋁的含量。計算各級濾液中鋁含量占樣品中鋁總量的百分含量,然后采用Al-Ferron逐時絡合比色法作各級分中鋁形態分布的測定。
超濾實驗裝置如圖2-1所示。

圖2-1 超濾實驗裝置
2.1.4 層析柱分離法
(1)聚丙烯酰胺凝膠柱層析法
采用Bio-Gel P-100型凝膠(顆粒度:100~200目,北京新科生物技術公司)。在室溫下將凝膠潤脹24h,采用真空泵脫除凝膠中氣體后,進行裝柱[4](φ27×600mm)(上海華美實驗儀器廠)。裝柱采用連續過程(一定要不斷),以免凝膠分層。取一定量PAC溶液小心均勻地滴加在柱頭凝膠表面,打開柱下端閥門,液面恰好滲入凝膠床,關上出口閥。用最少量的去離子水洗殘留在柱壁上的PAC溶液,同樣使洗液剛好滲入凝膠表面后關上出口閥。
(2)擔體柱層析法
擔體作為氣-液色譜用固定相,是一種化學惰性、多孔性顆粒,它表面和內部有大量孔徑。酸洗的白色擔體是指天然硅藻土在煅燒的過程中加入了助熔劑(碳酸鈉),并經過濃鹽酸浸泡的擔體。因此其表面極性中心較少,可用于分析極性物質?;谠摲N擔體的表面惰性和多孔性,用來進行柱層析分離PAC。本試驗選用101酸洗白色擔體(顆粒度:60~80目,上海試劑一廠),采用干法裝柱法[4]進行裝柱,進樣方式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