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醫療廢物的定義和特性

1.1.1 醫療廢物的定義

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對于醫療廢物的定義為:來源于醫院、診所或其他健康護理機構(“紅袋廢物”)的含有或接觸病變組織或感染微生物的所有廢物。也指那些具有傳染性質的危險廢棄物,包括:受污染的動物糞便、人類血液及其制品、病理性廢物、廢棄銳器(針頭、手術刀或破損的醫療器械)等。《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中也提到,將“從醫院、醫療中心和診所的醫療服務中產生的臨床廢物”列為“應加控制的廢物類別”中Y1組,其危險特性等級為6.2級,屬傳染性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WB)將“醫療廢物”(medical waste/health-care waste)定義為人或動物在提供診斷、治療和免疫等醫療服務,以及醫療研究、生物實驗和生物制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固體廢物,其中包括臟的或沾血綁帶、辦公垃圾與廢玻璃器皿、廢棄的外科手套、輸血或輸液使用后的針頭、切除的軀體組織、柳葉刀等。其中,75%~90%醫療廢物屬于城市生活垃圾,是沒有危害的“一般醫療廢物”(general medical waste/general health-care waste),主要來源于醫療衛生機構的內部行政管理、生活服務等部門,如鍋爐房的煤灰煤渣、清掃院落的渣土、建筑拆建廢料;普通生活垃圾、廚房食堂的廢棄物、剩飯剩菜、果皮果核、廢紙廢塑料;醫藥包裝材料;枯草落葉、干枝朽木等。這類垃圾不需要特別處理,及時清運或委托處理即可,通常納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統。而剩余10%~25%的醫院廢物因具有危害性或可能產生多種健康風險(具有傳染性或潛在傳染性),被認為是“危險醫療廢物”或“特殊醫療廢物”(hazardous health-care waste/health-care risk waste)。綜上所述,美國環境保護局、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認為“危險醫療廢物”是指為人或動物提供診斷、治療和免疫等醫療服務,以及醫療研究、生物實驗和生物制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具有危害性或可能產生多種健康風險(具有傳染性或潛在傳染性)的固體廢物,其內涵基本與我國醫療廢物的定義所指范圍相吻合,是需要予以特別管理和處理處置的廢棄物。

為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3年6月16日我國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明確地指出“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傳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第一次在法律層面對醫療廢物定義予以了統一與確定。同時,考慮我國的現行管理體制,《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也指出“醫療衛生機構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公布”等條款,明確了醫療廢物的覆蓋范圍。

2014年重新修訂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規定,與醫療廢物有關的HW01(醫療廢物)、HW02(醫藥廢物)、HW03(廢藥物、藥品)均屬于危險廢物。其中,HW01指的是醫療廢物,如醫療廢物及為防治動物傳染病而需要收集和處置的廢物;HW02是醫藥廢物,如化學藥品原料藥生產過程中的殘余物、化學藥品制劑生產過程中的殘余物、生產獸用藥品過程中的殘余物、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生物化學藥品、基因工程藥物過程中的殘余物等;HW03是廢藥物、藥品,如積壓或報廢的藥品(物)等。

1.1.2 醫療廢物的分類

如果各種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一般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等)與醫療廢物混合,那么混合廢物必須按醫療廢物予以管理,并需要特別的搬運和處置,否則會導致醫療廢物管理對象數量成倍增加,從而加重管理負擔。同時,基于醫療廢物的特殊性和污染控制的要求,必須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理處置,因此區分醫療廢物、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是對醫療廢物進行有效處理的前提和基礎。

(1)國外對醫療廢物的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環境健康中心將醫院廢物分為5種類型:傳染性廢物、銳器、藥理性和化學性廢物、其他有害物質(如細胞毒性、放射性、壓力宣傳品容器)和普通廢物;新加坡將醫院廢物分為傳染性、病理性、一般臨床廢物、污染銳器、細胞毒性、放射性、藥理性、化學性、普通廢物9種類型。

美國環境保護局、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首先將醫療廢物分為“一般醫療廢物”和“特殊醫療廢物”,“特殊醫療廢物”通常可分為傳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細胞毒性廢物、化學廢物、重金屬廢物、壓力容器和放射性廢物9大類別,如表1-1所列。

表1-1 美國醫療廢物的分類

①傳染性廢物 傳染性廢物是指攜帶一定數量或濃度的細菌、病菌、寄生蟲等病原體,易引發敏感性人群感染疾病的醫療廢物,該類廢物主要包括:

a.試驗室產生的含有傳染性物質的培養細菌和試驗動物等;

b.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病人進行外科手術或解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如組織、接觸過血液或體液的材料及設備;

c.來自隔離病區傳染病患者產生的廢物,如患者的活檢物質、糞尿、血、剩余飯菜、果皮等生活垃圾,以及外傷包扎繃帶等;

d.傳染病患者血液透析工程中產生的廢物,如玻璃管、濾紙等透析設備,透析過程中使用過的毛巾、長衫、圍裙、手套等用品;

e.其他接觸傳染性人群或動物的設備和材料。

②病理性廢物 被切除的人體組織、器官、胚胎和醫學實驗動物尸體、血液、體液等醫療廢物統稱為病理性廢物,也稱為解剖性廢物。無論病理性廢物是否來自健康人群,該類廢物通常被視為傳染性廢物的分支,應予以高度重視。

③損傷性廢物 損傷性廢物是指已被人體血液、體液污染的各種廢棄銳器等醫療廢物。損傷性廢物易導致切口型或刺破型傷口,主要包括針、皮下注射針頭、解剖刀、注入設備、鋸子、碎玻璃、圖釘和其他刀刃或小刀。不管損傷性廢物是否具有傳染性,該類廢物都應納入重點控制的醫療廢物范疇。

④藥物性廢物 過期、淘汰、變質的藥品、疫苗和血液、血清、血漿等醫療廢物統稱為藥物性廢物,該類廢物還包括含有以上種類廢物殘留物的瓶子或包裝箱,以及接觸過以上種類廢物的手套、面具、導管等。

⑤細胞毒性廢物 細胞毒性廢物是指過期的細胞毒藥物和被細胞毒藥物污染的鑷子、管子、手巾、銳器等,以及接受細胞毒藥物、化學治療和放射性治療的患者產生的嘔吐物、排泄物等醫療廢物。

細胞毒藥物因能殺死細胞或阻止細胞生長,最常用于治療癌癥病人的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病房,目前在其他病房的應用也有增加趨勢,如在器官移植中被廣泛作為免疫抑制藥品使用。細胞毒藥物大多為靜脈注射或輸液給藥,有些為口服片、膠囊、混懸液。細胞毒進入人體的途徑有:吸入途徑,但處理不當可形成氣溶膠或灰塵污染;通過消化道攝入途徑;接觸皮膚途徑,這種途徑除局部反應外,有些還可能被吸收,不易洗掉。細胞毒性廢物可能具有致突變、致畸形、致癌的特性,屬于高危險性廢物,在醫療衛生機構內部和處置后都會引起嚴重的安全問題,應對其予以高度重視。有害的細胞毒性藥品主要有致使遺傳基因交叉結合和亂碼的烷基化合物、抑制細胞核酸生物合成的抗菌劑、避免細胞復制的間接核裂抑制劑幾大類別,如(硝基)咪唑硫嘌呤、苯丁酸氮芥、環磷酰胺、(左旋)苯丙氨酸氮芥、三苯氧胺、三胺硫磷等,列于表1-2。

表1-2 醫療中最常用的細胞毒性產品

抑制細胞生長的有害藥物分類如下。

a.烷基化物:引起DNA烴化,導致遺傳物質耦合和密碼錯譯。

b.抗代謝物:細胞中抑制生物合成的核酸。

c.有絲分裂抑制劑:阻止細胞復制。

抑制細胞生長的垃圾來源如下。

a.藥物制備和經營中被污染的物質,如注射器、針、度量儀、小瓶和包裝袋等。

b.過期藥物、殘留液、病房中殘留藥物。

c.病人的尿液、糞便和嘔吐物,其中可能含有大量已服用過的抑制細胞生長的藥物或其代謝物(具有潛在危險),因此,在服用藥物后至少48h內,病人的排泄物都應看作遺毒性物質,有時甚至長達1周。

腫瘤專科醫院的基因毒性垃圾占總醫療廢物的1%之多,其中主要含有抑制細胞生長或放射性物質。

⑥化學廢物 化學廢物由固態、液態和氣態化學品廢棄物組成,是指在毒性、腐蝕性、易燃性或反應性方面具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特性的被拋棄化學物質等醫療廢物,主要來源于醫療衛生機構的診斷、清掃、消毒和維修等工作中。來自醫療中的化學品垃圾可能是危險的,也可能是安全的。但從健康保護的觀點來講,如果其中含有以下性質中的一種就被認為是危險的。

a.毒性。

b.腐蝕性(如pH<2的酸和pH>12的堿)。

c.易燃。

d.高活性(易爆、遇水起反應、震動敏感性)。

e.細胞毒性(如抑制細胞生長的藥物)。

類別主要有如下幾種。

a.甲醛:醫療衛生機構大量使用甲醛作為設備清洗、消毒和生物保存的化學藥劑。

b.顯、定影化學劑:定影液主要含有5%~10%的對苯二酚、1%~5%的氫氧化鉀和不低于1%的銀,顯影液主要含有約45%的戊二酸醛,同時在顯影和定影過程中都會大量使用乙酸等藥劑。

c.溶劑:醫療衛生機構中的病理學、組織學試驗室和工程部門會產生大量含有溶劑的廢物,溶劑物質主要包括氯化苯、氯仿、三氯乙烯、制冷劑等。

d.有機化學物質:如清洗地板用的苯酚系列和全氯乙烯等消毒、清洗化學藥劑;油;殺蟲劑、滅鼠劑。

e.無機化學物質:主要由酸和堿組成(如硫黃溶液、硫酸、鹽酸、硝酸、鉻酸、氫氧化鈉和氨水溶液),也包括一些氧化劑(如高錳酸鉀KMnO4和重鉻酸鉀K2Cr2O7)和還原劑(如亞硫酸氫鈉NaHSO3和亞硫酸鈉Na2SO3)。

⑦重金屬廢物 含有高濃度重金屬的廢物是危險化學品廢物Ⅱ類的代表,通常是高毒性的。含汞垃圾是破碎的臨床設備溢流物所形成的垃圾的代表,但隨著固體電子感應替代儀器(溫度計、血壓計等)的出現,其量逐漸減少。無論何時有含汞物溢流,都要盡可能地加以補救。牙科的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汞。鎘廢棄物主要來自廢棄電池。X射線輻射實驗部和診斷部仍舊使用某些含鉛木筋板。大量的藥物含有砷,但在本書中作為醫藥廢物處理。

⑧壓力容器 醫療衛生機構使用多種裝載各種氣體的壓力容器,一旦空瓶或不再使用,這些壓力容器作為廢物必須進行正確處理,不得進行焚燒或破碎。使用的氣體通常有麻醉氣(如全氯乙烯、氧化氮與全氯乙烯)、乙炔、氧和壓縮空氣等,列于表1-3。

表1-3 醫療機構中常用的氣體

醫療中使用的多種類型的氣體存在于加壓氣缸、氣筒、煙霧罐內。其中多數容器一旦騰空或不再使用(雖然里面仍然含有殘渣)后仍可重新利用,但一些特定類型的容器(特別是煙霧罐)必須給予處置。不管是具有內在還是潛在危險,殘留在壓力容器中的氣體都應作認真的處理;否則,在焚燒或者壓力容器被不小心戳破時可能會發生爆炸。

⑨放射性廢物 放射性廢物是指在應用放射性核素的醫學實踐中產生的放射性活度超過國家規定值的醫療廢物,主要有沾有放射性金屬、非金屬及勞防用品,受放射性污染的工具、設備,散置的低放射性非液固化物,以放射性同位素進行試驗的動植物尸體或植株,超過使用期限的廢放射源等。

與可以發生在開放空間中的灼傷不同,人們對離子放射不會有任何察覺,除非放射量很大才會有即時反應。醫療中的離子輻射物包括:X射線、α和β粒子,以及放射性核物質釋放出的γ射線。這幾類放射性物質的一個重要實踐性差別就是:來自X射線管中的X射線僅在發生設備開關打開的時候釋放,而來自放射性核的放射物不能通過開關而關閉,只能通過屏蔽材料消除。放射性核連續地經受自發瓦解(稱作“放射性衰減”),在此過程中釋放能量,通常導致新核的形成;同時伴隨著一種或幾種類型的放射性物質(如α粒子和β粒子,以及γ射線)的釋放,引起細胞內物質的離子化;因此,放射性物質是遺毒性的。

a.α粒子是體積較大且帶有正電荷的粒子(包括質子和中子),其穿透能力低,主要是在吸入和吸收時對人類產生危害。

b.β粒子是帶有負電荷或正電荷的電子,對人類皮膚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通過細胞內蛋白質和類蛋白物質的離子化而危害人類健康。

c.γ射線和X射線類似,屬電磁輻射物,但波長更短。它們的穿透能力高,要求以鉛板或較厚的混凝土板作為屏蔽物,才可降低其強度。

通常以放射性減半所要求的時間來度量放射性的衰減(稱作“半衰期”)。每一個放射性核物質都有一個特有的半衰期,值是常數,從小于1s到數百萬年不等,可以用來鑒別放射性核物質的種類。核醫療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物質見表1-4,放射性核物質的放射性與衰減速率相當,用貝可勒爾(Bq)度量[國際單位,已經替代了居里(Ci)]:

1Bq=1次衰減/s

1Ci=3.7×1010 Bq

表1-4 醫療設施中所使用的主要放射性核物質

游離于離子輻射中,單位質量的物質所吸收的能量,叫做吸收劑量,以灰度表示(Gy),此國際單位已經代替了拉德(1Gy=100rad)。然而,不同類型的輻射物,根據生物材料和組織類型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允許這些差異存在的話,一種類型的吸收劑量應該取自一種器官或組織的加權平均值。因此產生了等價劑量,用西弗特(Sv)度量,此單位代替了雷姆(1Sv=100rem)。

放射性垃圾包括被放射性核物質污染的固態、液態及氣態物質,產生于下述醫療過程:身體器官和體液的體內分析、體內器官成像、腫塊定位以及不同的研究和治療實踐等。

醫療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物質通常處于打開的(或“開放的”)或未打開的條件下。打開的物質通常是液體,在藥物使用中不壓縮而直接應用;未打開的是放射性實體,它們自制成部分設備或器械,或者到諸如“膠粒”或針管這樣不能破損的未打開的物體中。放射性垃圾中通常含有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物質,它們很快就失去活性(表1-4)。然而,某些醫療程序需要使用具有長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物質;這些物質通常以燒針、針或“膠粒”的形態存在,并且滅菌后可再用于其他病人。醫療設施中使用的這種類型和形態的放射性材料通常產生低水平的放射性垃圾(<1MBq)。未打開的垃圾可能含有相當高的活性,但僅在大的醫療和研究實驗室中有少量產生。未打開的物源一般都返回到供應者,因此不會進入垃圾物流中。用于診斷的核藥物中最常見的放射性核物質及每次診斷測試中的最大放射性見相關資料。

涉及放射性核物質的醫療和研究活動中所產生的垃圾,以及相關活動(如設備維護和貯藏等)可分類如下:

a.未打開的物源;

b.失效的放射性核發生器;

c.低水平的固體廢棄物,如吸收紙、棉簽、玻璃器具類、注射器、小瓶等;

d.放射性材料出貨時的殘渣、醫療診斷或治療中使用后多余的放射性核溶液;

e.與水不相溶的液體,如放射性免疫測定中使用的閃爍計數殘液及受污染的真空油;

f.溢出液和凈化放射性溢出液的廢棄物;

g.接受開放的放射性核治療或檢驗的病人的排泄物;

h.低水平液體廢棄物,如來自洗滌設備中的液體廢棄物;

i.毒氣和煙氣貯存設備中的廢氣。

(2)我國對醫療廢物的分類

2003年6月1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關于醫療廢物分類《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尚未對醫療廢物予以明確的定義,由衛生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共同制定的《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尚未予以明確,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的《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衛醫發[2003]287號)借鑒了世界衛生組織對“特殊醫療廢物”的分類方法,將醫療廢物劃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5類,參見表1-5。其中,需要作出如下的特別說明。

表1-5 我國醫療廢物分類目錄

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人的尸體或肢體按有關法律法規另行管理和處理處置,《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中未將其納入醫療廢物范疇。

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本書也將不再進一步討論。例如,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放射性廢物屬于城市放射性廢物,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條例和《城市放射性廢物管理辦法》等,按照“污染集中控制”的原則,由專門的行政部門負責管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中未將其納入醫療廢物管理范疇。

《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中所列的“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丟棄的、與人體直接或者間接接觸的、并為達到人體生理衛生或者衛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是指臨床用于病人檢查、診斷、治療、護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陰道窺鏡、肛鏡、印模托盤、治療巾、皮膚清潔巾、擦手巾、壓舌板、臀墊等接觸完整黏膜、皮膚的各類一次性使用醫療、護理用品;“一次性醫療器械”指《醫療器械管理條例》及相關配套文件所規定的用于人體的一次性儀器、設備、器具、材料等物品。

1.1.3 醫療廢物的物理化學特性

通過調查或估算確定醫療廢物的物理化學參數,是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理處置計劃的決策首要步驟。醫療廢物的可燃組分比例、熱值、含濕量等典型指標數據如表1-6所列,其數據的波動受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專業、管理方法等因素影響。

表1-6 醫療廢物典型的物理參數

表1-7和表1-8則是意大利、美國調查得到的大醫院醫療廢物特性數據,表1-9則是國內調查得到的部分城市的醫療廢物特性數據表,表1-10則是國內調查得到的部分城市的醫療廢物工業、元素分析。

表1-7 意大利大醫院醫療廢物特性數據

①1kcal≈4185J,下同。
注:對于中等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濕醫療廢物的最低燃燒值通常在3500kcal/kg左右。

表1-8 美國醫療廢物組分特性

注:普通的醫院廢物一般含有50%的碳、20%的氧、6%的氫以及多種其他元素。
1Btu/lb=2326J/kg,下同。
1lb/ft3=16.02kg/m3,下同

表1-9 國內醫療廢物組分特性

表1-10 國內醫療廢物工業、元素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清水河县| 肃宁县| 松滋市| 土默特左旗| 库伦旗| 江油市| 嫩江县| 平果县| 琼中| 黎川县| 凤翔县| 岱山县| 琼结县| 慈利县| 运城市| 威远县| 乌拉特中旗| 独山县| 甘南县| 周宁县| 唐山市| 富源县| 霍邱县| 牡丹江市| 富民县| 阿图什市| 汪清县| 庆元县| 呼玛县| 乌兰察布市| 东台市| 桑植县| 济南市| 叶城县| 盐津县| 论坛| 东乡族自治县| 丹凤县| 雷波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