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聚乙烯醇的國內外生產消費狀況

1.2.1 世界PVA生產消費情況

1.2.1.1 世界PVA生產狀況

聚乙烯醇于1950年實現的規模工業化生產。目前,全球共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聚乙烯醇。中國、日本、美國、西歐是世界上生產聚乙烯醇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生產能力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87%~90%[4]

近年來,世界聚乙烯醇的生產能力小幅度增長。2010年增長到158.5萬噸,2005~2010年生產能力的年均增長率約為6.73%。近年來世界各地區PVA產能情況如表1.2所示。

表1.2 PVA產能情況

可見,亞太地區是聚乙烯醇原料的主要生產區。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醇生產國家,約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49.27%;其次是日本,約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17.85%。

截至2014年年底,可樂麗公司是目前世界上較大的聚乙烯醇生產廠家,生產能力為23.4萬噸/年,約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14.76%,分別在日本、新加坡和德國建有生產裝置;其次是中石化四川維尼綸廠,生產能力為16.5萬噸/年,約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10.41%;再次是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能力為13.5萬噸/年,約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8.52%。

1.2.1.2 世界PVA消費狀況

近年來,世界聚乙烯醇的消費量穩步增長,2005年總需求量約為90.0萬噸,2009增加到約105.39萬噸,2014年總消費量約127.9萬噸。世界聚乙烯醇的供需現狀如表1.3所示[5]

表1.3 世界聚乙烯醇供需現狀

聚乙烯醇主要用于生產聚乙烯醇縮丁醛(PVB)、黏合劑、織物漿料、纖維、造紙漿料和薄膜涂層、維尼綸纖維以及聚合物助劑等,其中用于生產PVB的消費量約占總消費量的12.5%,黏合劑占12.7%,織物漿料占17.5%,造紙漿料和涂層占10.8%,維尼綸纖維占11.0%,聚合物助劑占23.0%,其他方面占12.5%[5]

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聚乙烯醇的消費結構各不相同,在美國主要用于PVB、紡織漿料和黏合劑領域,其占全部消費量的75%;在西歐PVA主要用于造紙和聚合助劑方面,約占總消費量的40%。日本的維綸消費PVA占全部消費的20%,出口占總產量的40%左右。從全世界的范圍來看,2009~2015年,PVA需求量以年均4%的速度增長,預計2015年世界的PVA需求量達到約160萬噸。預計到2020年,世界PVA的需求量將達到190萬噸左右[4]。2012年統計聚乙烯醇在世界主要地區的消費結構如表1.4所示。

表1.4 世界主要地區聚乙烯醇消費結構

1.2.2 國內PVA生產消費情況

1.2.2.1 國內PVA生產概況

我國聚乙烯醇產業發展初期主要依靠從國外引進技術生產維尼綸,解決人口眾多的中國人穿衣問題。1965年,北京有機化工廠從日本引進電石乙炔法聚乙烯醇成套裝置建成投產。隨后在國內陸續建設了川維、云維(現為云南維尼綸廠)、皖維等9家萬噸級維綸廠配套PVA裝置。由于當時的經濟條件和關鍵技術比較落后,聚乙烯醇和維綸的總產能均不足10萬噸/年。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從日本引進兩套3.3萬噸/年和4.5萬噸/年的低堿醇解法PVA生產裝置。通過對國外技術的消化吸收,國內企業對PVA生產技術做了大量改進創新,生產工藝日趨成熟。同時產品的品種日益豐富,從剛開始的單一品種發展至今已達80余種,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有PVA-0588、PVA-1788、PVA-2088、PVA-2488、PVA-1799、PVA-2099及PVA-2499等。

如表1.5所示,2004~2010年我國聚乙烯醇的產量一直保持增長的趨勢,同比增長約4.34%。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1年12月月底,國內生產企業已達17家,總生產能力達到約99萬噸/年,產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采用電石乙炔法的生產廠家有13家,約占國內總生產能力的72.43%;采用石油乙烯法的生產廠家有3家,約占總生產能力的11.41%;采用天然氣乙炔法的生產廠家有1家,約占總生產能力的16.16%。目前國內聚乙烯醇生產能力最大的3家企業分別是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40%。

表1.5 近年來我國聚乙烯醇的產量

中國是主要的PVA生產國,生產基本能夠滿足國內需求,有少量的出口。2015年中國對聚乙烯醇的年需求量達到約60萬噸,生產能力超過120萬噸/年,產能已出現過剩現象,市場競爭更加激烈[4~6]。表1.6為我國聚乙烯醇主要生產廠家的生產情況[6]

1.2.2.2 進出口情況

2007年以前,我國PVA的進口量一直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2004年PVA的進口量為3.28萬噸,2007年增加到4.16萬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此后PVA進口量開始減少,2010年PVA的進口量為3.42萬噸。我國聚乙烯醇進口主要來源于日本、新加坡、美國和英國等4個國家,同時從中國臺灣地區引入部分產品。2010年來自這5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量合計達到3.3萬噸,約占總進口量的96.85%。其中來自日本的進口量最大,約占總進口量的一半。進口量變化最大的是新加坡,進口量逐年增加,來自英國的進口量逐年減少。從進口平均價格看,2008年以前進口價格不斷上漲,2004年平均進口價格為1723.5美元/t,2007年增長到2143.9美元/t,2008年進一步上漲到2887.2美元/t,同比增長約34.67%。2010年PVA的進口平均價格為2724.5美元/t。

在進口的同時,我國的PVA也有一定量的出口。2004~2010年出口量基本保持不斷增長的趨勢。出口平均價格與進口平均價格一樣也有同樣的發展趨勢。2004~2008年出口平均單價不斷增長,2009年后出口平均價格下降且逐漸趨于穩定。近幾年我國聚乙烯醇的進出口情況如表1.7所示[5]

表1.7 近幾年我國聚乙烯醇的進出口情況

1.2.2.3 國內PVA消費現狀

近年來,我國對聚乙烯醇的需求量相對比較穩定,聚乙烯醇的表觀消費量如表1.8所示,2004~2010年年均增長率約為0.21%。

表1.8 近年來我國聚乙烯醇的表觀消費

在消費結構上,以前我國聚乙烯醇主要用來生產維綸纖維,每年耗用10萬噸以上。近些年來隨著聚乙烯醇非纖維用途的不斷開拓,我國維綸纖維用聚乙烯醇的消費量不斷減少,而非纖維用量的比例卻在不斷增加。2010年在纖維方面的消費比例只有約12.1%,而在非纖維方面的消費比例達到約87.9%。

2010年,我國聚乙烯醇的消費結構為:聚合助劑對聚乙烯醇的需求量約占總消費量的36.2%,織物漿料約占19.8%,建筑涂料約占14.5%,維綸纖維約占12.1%,造紙漿料和涂層約占8.4%,黏合劑約占6.1%,其他方面約占2.9%。今后幾年,世界涂料需求將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年均增長為5.5%,我國對涂料的需求量將以年均12.0%的速度增長。國內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將為黏合劑市場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紡織行業扭虧轉強,為聚乙烯醇打開了短纖和漿料市場空間,而電子、造紙、醫藥、精細化工行業的穩步發展,進一步推動了聚乙烯醇需求的上升。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支高密高檔紡織品內需與出口增加,高檔造紙業、石油開采業發展速度加快,汽車工業更是蓬勃發展,汽車、建筑用安全玻璃需求快速上升,這些對聚乙烯醇后續新產品(如聚乙烯醇縮丁醛)的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5]

1.2.3 發展前景

經過多年的生產發展,我國聚乙烯醇的產能和產量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基本能夠滿足國內需求,產品也實現了多樣化,生產工藝技術正在逐漸向低堿醇解方向發展。但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生產的聚乙烯醇品種仍然比較單一,大多數為用于建筑膠黏劑、低檔紡織漿料等領域的普通黏度和醇解度的常規產品。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聚合度和低聚合度、低醇解度(醇解度小于80%)及嵌段品種等高精細化和特種產品較少,仍主要依靠進口來解決。國內企業應該積極開發這些高附加值的新產品,以滿足國內實際需求[5~7]。聚乙烯醇新的生產方法及改性技術的不斷研究發展,不僅降低了聚乙烯醇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也為不同品種聚乙烯醇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但目前這些方法及技術大多還停留在試驗研究階段,需要進行產業化研究工作。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產品的弱勢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品質不高,規模較小,品種較少。雖然我國PVA產銷量在全球已居第一,但從產品品質來說,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還有很大的追趕空間。從產品用途開發來看,國外一些大企業的PVA品種牌號已達200多個,而國內較好企業的品種牌號也僅40余種。我國聚乙烯醇一直在追求產量的增加,但在產品質量的穩定控制及產品品相方面,與世界一流產品還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產品中間過程的工藝控制還存在一定差距,國產PVA產品中灰分含量、分子量分布、等規立構形態等還存在一定差距,導致我國PVA產品在價格及市場競爭上處于劣勢,產品只能滿足技術要求不高的中低端產品要求,如黏合劑等。第二,在國際化營銷戰略與競爭力方面,我國企業也落后許多。日本年產PVA近27萬噸,而其本土用量不足8萬噸。由此可見,海外企業的國際化營銷戰略強大,再加上在技術方面的先進性,他們的競爭優勢不言而喻。第三,國內PVA行業研發力量薄弱,擴大再生產基本處于單純生產線的重復建設中,新領域、新用途品種開發力度不強[8]。隨著川維、皖維等廠正在進行或者計劃進行新一輪的聚乙烯醇擴產工程,我國聚乙烯醇的生產能力將大大增加,屆時的生產能力將出現過剩,各個企業應在考慮提高聚乙烯醇生產能力的同時,重點考慮如何改善聚乙烯醇的工藝品質及技術控制,以便在世界范圍內競爭,從而使行業能持續、健康發展,避免因為產能過剩而造成國內同行間的激烈競爭。目前,我國聚乙烯醇及其下游產品的出口已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因此,開發生產高精細化、特種產品聚乙烯醇品種的項目勢在必行[9]。第四,我國聚乙烯醇生產主要采用電石乙炔法,該方法技術成熟,具有許多優點,如投資少、催化劑易得等,比較符合我國目前的資源利用情況的國情,在一定時期內仍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但該方法污染較為嚴重,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因此從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應該適當發展天然氣乙炔法和乙烯法路線,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總之,我國的聚乙烯醇生產企業在不斷改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通過技術進步,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積極擴大出口,以規避市場風險,保證聚乙烯醇行業健康穩步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错那县| 吕梁市| 巢湖市| 巫山县| 扶沟县| 双城市| 赤水市| 无为县| 武鸣县| 镶黄旗| 宣城市| 双桥区| 盈江县| 喀什市| 辽中县| 宁陵县| 渝北区| 巴中市| 黄龙县| 朝阳区| 灵丘县| 抚顺市| 女性| 天祝| 漾濞| 九龙坡区| 平凉市| 乌兰县| 和田市| 屯昌县| 新乡县| 昌邑市| 漳平市| 邯郸县| 平江县| 宜兴市| 元朗区| 茶陵县| 都兰县| 张家港市| 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