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統一與變化法則

統一與變化是構成形式美諸多法則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法則,統一與變化是形式美中一對在概念上完全矛盾,在應用中又相輔相成的法則。沒有統一的變化充滿沖突感,讓人煩躁不安、無法平靜;沒有變化的統一平淡無趣,讓人覺得乏味。而統一與變化之間則需要調和作為媒介使之有共存的可能。

統一與變化的關系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童裝設計中既要追求款式、色彩的變化多端,又要防止各因素雜亂堆積,缺乏統一性。在追求秩序美感的統一風格時,也要防止缺乏變化給人帶來呆板單調的感覺,因此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并保持變化與統一的適度,才能使童裝設計趨向完美(圖2-3)。

2-3.jpeg

圖2-3 統一與變化

一、統一

統一指由性質相同或類似的形態要素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種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趨勢的感覺的組合。它是對近似性的強調,強調一種無特例、無變化的整體感,它能滿足人們對同一性的心理需求,帶來安全感的同時,也容易顯得單調和呆板(圖2-4、圖2-5)。

2-6.jpg

圖2-4 色彩上的統一(作者:張蒙)

2-7.jpg

圖2-5 材質上的統一(作者:宋濤)

童裝設計中,統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童裝自身的統一性

童裝本身的統一性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服裝整體與局部式樣的統一;服裝裝飾工藝的統一;服裝配件的統一;服裝色彩的統一;服裝三要素的和諧統一;服裝制作工藝手法的統一。

2. 廣義的童裝統一性

廣義的童裝統一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服裝與兒童活動環境的統一性,童裝要能隨著兒童活動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服裝與社會的統一性(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兒童在社會中的屬性是天真活潑的象征,不能將童裝設計得不符合其社會的屬性,造成童裝過于成人化; 服裝與兒童的統一性(氣質修養的互補性),童裝要表達兒童的特性也要與兒童統一。

在統一的前提下,應注意變化的運用,可以產生活潑和新穎感。因此,童裝設計不宜過分注重統一,使服裝產生刻板之感,而是稍加變化就會顯得活潑而協調。

二、變化

變化是指相異的各種要素組合在一起時形成了一種明顯的對比和差異的感覺。變化具有多樣性和運動感的特征,而差異和變化通過相互關聯、呼應、襯托達到整體關系的協調,使相互間的對立從屬于有秩序的關系之中,從而形成了統一,具有同一性和秩序感 (圖2-6、圖2-7)。

../../39.jpg

圖2-6 變化帶來的運動感(作者:楊妍)

照片/2-5.jpeg

圖2-7 圖案變化帶來的多樣性

變化能使童裝內部結構產生一定的差異性,產生活躍、運動、新異的感覺(差異感);能使童裝整體具有運動感,克服呆滯、沉悶的設計,從而重新喚起鮮艷活潑的韻味,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的基本特性。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過度的變化會導致童裝造型凌亂瑣碎,視覺上不穩定,特別是在大童款式設計中,因其自身的心理成熟需求,應盡量避免過多的變化設計。

變化是童裝設計中的活躍因子,在幼童、小童、中童的服裝中運用較多,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款式變化。童裝款式的長短、松緊、曲直、動靜、凸凹等造型的變化是童裝中常見的形式美表達手法。

(2)色彩變化。在童裝色彩的配置中,利用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色彩的形態、面積、位置、空間處理等形成對比關系。

(3)面料變化。童裝面料質感的對比,如粗獷與細膩、硬挺與柔軟、沉穩與飄逸、平展與褶皺等。

(4)飾品與服裝的變化。點綴服裝的飾品,不僅與童裝形成變化,同時使童裝充滿變化,富于個性。

三、調和

調和是產生于統一與變化之間的一個動詞,變化產生差異,調和意味著差異的變化,變化趨向于一致的結果就是統一。調和使相互對立因素的沖突性減弱,使之以一種相對和諧的方式形成一個整體。

在童裝設計中,統一與變化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決定在童裝設計中我們既要追求對比帶來的趣味、刺激,又要盡可能在矛盾中尋找有秩序的美感和相對平和的、統一的心理感受。

在具體的運用中,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不同,通過對童裝中對立元素的大小、長短、面積、松緊、色彩、質感等元素的調整,采用呼應、穿插、融合、漸變等手法都可以達到調和,最終達到服裝整體效果的統一(圖2-8)。

照片/2-8.jpeg

圖2-8 服裝上的調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市| 巴东县| 永吉县| 阿克苏市| 临城县| 东乌| 金川县| 蒙山县| 嵊州市| 尼木县| 福建省| 读书| 随州市| 瓦房店市| 瑞安市| 潮州市| 历史| 桂阳县| 大名县| 新邵县| 贵州省| 秦皇岛市| 全南县| 水富县| 铜陵市| 类乌齐县| 黑龙江省| 仙桃市| 武宣县| 庄河市| 涟水县| 山东省| 宣汉县| 炉霍县| 库尔勒市| 拉萨市| 克拉玛依市| 禹城市| 莒南县| 方山县|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