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性工業漆
- 耿耀宗 肖繼君 花東栓等編著
- 2045字
- 2020-05-19 15:15:58
4.5.2 環氧改性水性聚氨酯樹脂及應用實例
聚氨酯具有耐高低溫性柔韌性好,黏結強度大,優異的耐溶劑性、耐候性和防腐蝕性等特點,使得它在涂料、交聯劑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但隨著環境法規的日益嚴格,其中溶劑型聚氨酯涂料因含有機溶劑而日益受到限制,水性聚氨酯涂料等雖符合涂料行業發展環保型涂料的趨勢,但因其分子中引入了親水基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耐化學性和耐溶劑性較差,硬度較低、表面光澤度不高,需要加以改性。環氧樹脂具有高模量、高強度、優良的附著力和低收縮率;對水、中等酸、堿和其他溶劑有良好的耐蝕性、耐化學性好等優點,其分子結構中含有羥基和活潑的環氧基,容易發生反應;又含有苯環、醚鍵,結構稠密。它的加入會使聚氨酯產生一定程度的交聯,形成網絡結構,對聚氨酯涂膜的力學性能、耐水性能等有較大影響。環氧樹脂改性水性聚氨酯主要是利用環氧樹脂的—OH和—NCO發生反應以及環氧樹脂中環氧基的開環反應。—OH和—NCO發生反應使得聚氨酯和環氧樹脂兩相間存在化學鍵間的結合,有利于提高相容性和共混程度;開環反應則使環氧樹脂引入交聯,使改性后的體系交聯程度進一步提高,對改性體系的穩定性有一定影響。將環氧樹脂的高耐性、高黏結性及高強度引入到聚氨酯樹脂中,獲得的改性樹脂綜合了兩者的優點,在膠黏劑、涂料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
實例4-27 水性環氧改性聚氨酯金屬防銹涂料[62]
(1)水性環氧改性聚氨酯樹脂分散體的制備 在干燥氮氣保護下,向裝有溫度計、攪拌裝置和回流冷凝器的反應器中加入經脫水處理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CMA-2000)、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和催化劑(DBTL),控制反應溫度為80~85℃反應2h;降溫至75~80℃,加入1,6-己二醇(1,6-HD)反應30min,以二正丁胺法測定體系中NCO基團的含量,達到理論設定值后加入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解的二羥甲基丙酸(DMPA)溶液,反應約1.5h;進一步降低溫度至65℃,加入(E-20),繼續保溫反應2h;降溫至20~25℃,以適量丙酮(AT)稀釋后加入三乙胺(TEA)中和,然后在常溫去離子水中進行剪切乳化,再用乙二胺(EDA)進行水相擴鏈;最后,抽真空脫去丙酮得到水性聚氨酯環氧樹脂乳液。
(2)水性防銹涂料的制備 水性防銹涂料基本配方按比例投入配制罐中,在高速分散機上以1500r/min分散30min,然后轉至砂磨機進行研磨至細度達30μm(約20min),過濾至容器中待涂料消泡后即可。
水性防銹涂料基本配方

(3)水性防銹涂料的性能(見表4-15)
表4-15 水性防銹涂料的性能

實例4-28 水性聚氨酯-環氧樹脂復合物的制備及應用[63]
(1)水性聚氨酯-環氧樹脂復合物的制備工藝
① 環氧樹脂-胺加成物的制備:環氧樹脂用適量丁酮溶解后,倒入裝有電動攪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溫度計的三口燒瓶中。升到一定溫度后,加入二乙醇胺。繼續升溫并反應一段時間,用丁酮做溶劑調節勃度,取樣測定環氧基的含量,直至接近理論值。實驗采用環氧基與二乙醇胺的摩爾比為n環氧∶n二乙醇胺=1∶1的體系,在60~85℃下反應一定時間。
② 聚氨酯預聚體的制備:在干燥氮氣保護下,將脫水過的低聚物二元醇、二羥甲基丙酸(DMPA)加入裝有溫度計!攪拌裝置和回流冷凝器的四口燒瓶中,在一定時間內攪拌升溫至所需溫度。按設計方式和用量加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反應一段時間,取樣測定—NCO基的含量(二正丁胺法),直至接近理論值。按設計方式和用量加入內交聯劑三羥甲基丙烷(TMP),在新的設定溫度下反應至—NCO基含量接近新的理論值。
③ 具有聚合物微凝膠結構的聚氨酯-環氧樹脂復合物的制備:按設計方式和用量先加入內交聯劑環氧樹脂-胺加成物(DEA-EP),在新的設定溫度下反應至—NCO基含量達到新的理論值。
④ 聚氨酯-環氧樹脂共混物的制備。在新的設定溫度下,按設計方式和用量加入用丁酮溶解好的未改性的環氧樹脂(EP),攪拌均勻,檢測—NCO基的含量。
⑤ 聚氨酯-環氧樹脂的乳化與胺擴鏈:在設定溫度下,按設計中和度加入計量的TEA,中和成鹽40~60min,用丁酮調節黏度。加入胺擴鏈劑擴鏈,在高速剪切條件下,滴加計量的去離子水,使之分散,真空抽除溶劑,用氨水調節pH。保溫一定時間,出料。200目篩網過濾,即得到環氧—聚氨酯樹脂復合乳液。其物理性能如表4-16所示。
表4-16 水性聚氨酯-環氧樹脂復合物的性能評價

(2)水性防腐涂料的配方 以聚氨酯—環氧樹脂復合乳液為漆基,三羥甲基丙烷三(3-乙烯亞胺)丙酸酯為固化劑,配制雙組分水性涂料,以自制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復合乳液為漆基,配制單組分水性涂料。
三類水性涂層體系:鋼結構基材—陰極電泳底涂—雙組分水性中涂—單組分水性面涂(體系一);鋼結構基材—雙組分水性底涂—雙組分水性中涂—單組分水性面涂(體系二);鋼結構基材—雙組分水性底涂,雙組分水性中涂—雙組分水性面涂(體系三)。
體系一的水性防腐涂料配方

體系二的水性防腐涂料配方


體系三的水性防腐涂料配方

(3)水性防腐涂層的性能
① 底涂層的性能(見表4-17)
表4-17 底涂層的性能

② 中涂層的性能(見表4-18)
表4-18 中涂層的性能

③ 三種涂層體系涂裝面涂后的性能。根據面涂層的功能要求,結合水性涂料的特點,面涂層的PVC值選擇16%。三種涂層體系的性能比較見表4-19。
表4-19 三種涂層體系的性能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