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名老中醫陳慧儂教授治療不孕癥經驗集
- 陳慧儂 李衛紅主編
- 1110字
- 2020-05-19 14:02:19
一、腎主生殖,補腎調周固本
陳慧儂教授對中醫理論研究的造詣頗深,她在治療婦科疾病時注重調理腎肝脾三臟,尤其重視補腎,其學術觀點主要源于《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傅青主女科》《景岳全書·婦人規》并在傳承國醫大師班秀文教授的“五臟并重,肝脾腎為宗”的學術思想影響的基礎上,認為腎在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治療上應重視補腎,并取得較好療效。她認為婦女病無外乎經、帶、胎、產、雜病,月經、孕、產、乳均以血為基礎,血來源于五臟,其中脾主統血,為氣血化生之源,肝為藏血之臟,主疏泄,能調節血量,調節血流;腎主藏精,精化氣,精生血,腎肝脾三臟共同為經、孕、產、乳提供物質基礎,其中尤以腎在女性的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
中醫學理論認為,腎主封藏,為藏精之臟。早在《內經》首先論及腎的盛衰與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之間的關系。《素問·上古天真論》[1]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蹦I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根本。腎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是生殖的物質基礎,而胞宮胞脈司月事及孕育,胞脈系于腎,腎與胞宮密不可分。腎主藏精氣,而腎精又為化血之源,為胞宮的行經、胎孕提供物質基礎。也就是說,腎氣盛是天癸至的前提,是決定月經來潮的先決條件,因此成為中醫生殖軸的核心。腎氣旺盛,腎精充足,則天癸應時而至,沖任氣血充盛,卵泡發育成熟可排卵,則經調子嗣。故有“經水出諸腎”“腎主生殖之說”。因此女性的生殖功能包括經、帶、胎、產,均賴以腎主生殖發揮其功能作用。
陳慧儂教授認為腎肝脾三臟的失調是婦產科疾病產生的病機,而腎主生殖是影響婦女生殖健康的關鍵因素,故婦科病的治療除了健脾養肝疏肝之外,更需注重從腎論治,以補腎固本。在臨床上治療月經不調、閉經、圍絕經期綜合征、不孕癥、妊娠病的胎漏、胎動不安、滑胎等均在“腎主生殖”理論指導下,采用補腎固本法予以調經、助孕、安胎,常用的方劑大多是從毓麟珠、歸腎丸、左歸丸、右歸丸、大補陰丸、大補元煎、兩地湯、二至丸等化裁而來,體現了腎主生殖,補腎固本的學術觀點,在臨床實踐中取得很好的療效。
陳慧儂教授在補腎固本的同時還結合月經周期的特點靈活進行加減[38],在月經期血室正開,宜因勢利導,用桃紅四物湯或生化湯蕩滌瘀血,復原胞宮;經后期血??仗?,加用補腎養陰填精之左歸飲等以促卵泡發育;排卵期重陰轉陽,加用巴戟天、紅花、丹參以促卵泡排出;黃體期陽長陰消,陰陽充盛,加用補腎壯陽的右歸丸等藥物以利子宮內膜生長,促進黃體健運;經前期酌加疏肝活血之柴胡、香附、芍藥、丹參、雞血藤以促內膜生長,有利于胚胎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