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上卷·素問篇

卷第十一

本篇要點

一、闡述了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的觀點。

二、舉例說明問診、望診、切診的具體方法,示人以諸診法宜合參運用。

三、指出寒邪入侵是痛證的主要原因;寒邪侵犯經脈,引起氣血運行受阻,是產生痛證的主要病機;并列舉了疼痛的多種臨床表現,進行對比分析。

四、論述了九氣致病的癥狀和機制,提出“百病皆生于氣”的觀點。

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今余問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于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帝曰:愿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

岐伯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則痛久矣。

寒氣客于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寒氣客于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寒氣客于沖脈,沖脈起于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揣動應手矣。

寒氣客于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寒氣客于劂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于肝,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厥氣客于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寒氣客于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

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寒氣客于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視而可見奈何?岐伯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帝曰:捫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譯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善于談論天道的,必能應驗于人事;善于談論歷史的,必能應合于今事;善于談論人事的,必能結合自己的情況。這樣,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而不迷惑,了解事物的要領極其透徹,這就是所謂明達事理的人。現在我想請教先生,將問診所知,望診所見,切診所得的情況告訴我,使我有所體驗,啟發蒙昧,解除疑惑,你能否告訴我呢?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要問的是哪些道理呢?黃帝說:我想聽聽人體的五臟突然作痛,是什么邪氣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說:人體經脈中的氣血流行不止,如環無端,如果寒邪侵入了經脈,則經脈氣血的循行遲滯,凝澀而不暢行,故寒邪侵襲于經脈內外,則使經脈凝澀而血少,脈氣留止而不通,所以突然作痛。

黃帝說:其疼痛有突然停止的,有痛得很劇烈而不停止的,有痛得很劇烈而不能按壓的,有按壓而疼痛停止的,有按壓也不見緩解的,有疼痛跳動應手的,有心和背部相互牽引而痛的,有脅肋和少腹相互牽引而痛的,有腹痛牽引陰股的,有疼痛日久而成積聚的,有突然疼痛昏厥如死不知人事,稍停片刻而又清醒的,有痛而嘔吐的,有腹痛而后泄瀉的,有痛而大便閉結不通的,以上這些疼痛的情況,其病形各不相同,如何加以區別呢?岐伯說:寒邪侵襲于脈外,則經脈受寒,經脈受寒則經脈收縮不伸,收縮不伸則屈曲拘急,因而牽引在外的細小脈絡,內外引急,故突然發生疼痛,如果得到熱氣,則疼痛立刻停止。假如再次感受寒邪,衛陽受損就會久痛不止。寒邪侵襲經脈之中,和人體本身的熱氣相互搏爭,則經脈充滿,脈滿為實,不任壓迫,故痛而不可按。寒邪停留于脈中,人體本身的熱氣則隨之而上,與寒邪相搏,使經脈充滿,氣血運行紊亂,故疼痛劇烈而不可觸按。寒邪侵襲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以致血氣凝澀而不散,細小的絡脈拘急牽引,所以疼痛;如果以手按揉,則血氣散行,故按之疼痛停止。寒邪侵襲于俠脊之脈,由于邪侵的部位較深,按揉難以達到病所,故按揉也無濟于事。寒邪侵襲于沖脈之中,沖脈是從小腹關元穴開始。循腹上行,如因寒氣侵入則沖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鼓脈欲通,故腹痛而跳動應手。寒邪襲于背俞足太陽之脈,則血脈流行滯澀,脈澀則血虛,血虛則疼痛,因足太陽脈背俞與心相連,故心與背相引而痛,按揉能使熱氣來復,熱氣來復則寒邪消散,故疼痛即可停止。寒邪侵襲于足厥陰之脈,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少腹,布脅肋而屬于肝,寒邪侵入于脈中,則血凝澀而脈緊急,故脅肋與少腹牽引作痛。寒厥之氣客于陰股,寒氣上行少腹,氣血凝澀,上下牽引,故腹痛引陰股。寒邪侵襲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使絡血凝澀不能流注于大的經脈,血氣留止不能暢行,故曰久便可結成積聚。寒邪侵襲于五臟,迫使五臟之氣逆而上行,以致臟氣上越外泄,陰氣竭于內,陽氣不得入,陰陽暫時相離,故突然疼痛昏死,不知人事;如果陽氣復返,陰陽相接,則可以蘇醒。寒邪侵襲于腸胃,迫使腸胃之氣逆而上行,故出現疼痛而嘔吐。寒邪復襲于小腸,小腸為受盛之腑,因寒而陽氣不化,水谷不得停留,故泄瀉而腹痛。如果是熱邪留蓄于小腸,也可發生腸中疼痛,由于內熱傷津而唇焦口渴,糞便堅硬難以排出,故腹痛而大便閉結不通。

黃帝說,以上所說從問診中可以了解。至于望診可見又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五臟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屬的部位,望面部五色的變化就可以診斷疾病,如黃色赤色主熱,白色主寒,青色黑色主痛,這就是通過望診可以了解的。

黃帝說:用手切診而知病情是怎樣的呢?岐伯說:看他主病的經脈,然后以手循按,如果脈堅實的,是有邪氣結聚;屬氣血留滯的,絡脈必充盛而高起;如果脈陷下的,是氣血不足,多屬陰證。這些都是可以用手捫切按循而得知的。

黃帝說:好。我已知道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氣機失調引起的,如暴怒則氣上逆,喜則氣舒緩,悲哀則所消沉,恐懼則氣下卻,遇寒則氣收斂,受熱則氣外泄,受驚則氣紊亂,過勞則氣耗散,思慮則氣郁結。這九種氣的變化各不相同,會發生怎樣的疾病呢?岐伯說:大怒則使肝氣上逆,血隨氣逆,甚則嘔血,或肝氣乘脾發生飧泄,所以說是氣上。喜則氣和順而志意暢達,營衛之氣通利,所以說是氣緩。悲哀太過則心系急迫,但悲為肺志,悲傷肺則肺葉張舉,上焦隨之閉塞不通,營衛之氣得不到布散,熱氣郁閉于中而耗損肺氣,所以說是氣消??謶謩t使精氣下卻,精氣下卻則升降不交,故上焦閉塞,上焦閉塞則氣還歸于下,氣郁于下則下焦脹滿,所以說“恐則氣下”。寒冷之氣侵襲人體,則使腠理閉密,營衛之氣不得暢行而收斂于內,所以說是氣收。火熱之氣能使人腠理開放,營衛通暢,汗液大量外出,致使氣隨津泄,所以說是氣泄。受驚則心悸動無所依附,神志無所歸宿,心中疑慮不定,所以說是氣亂。勞役過度則氣動喘息,汗出過多,喘則內氣越,汗出過多則外氣越,內外之氣皆泄越,所以說是氣耗。思則精力集中,心有所存,神歸一處,以致正氣留結而不運行,所以說是氣結。

品牌:中版集團
上架時間:2021-05-21 17:21:00
出版社:遼海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版集團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依兰县| 洪湖市| 湘西| 泰安市| 桃源县| 扎囊县| 弥勒县| 瑞昌市| 阜宁县| 峡江县| 高淳县| 密山市| 江西省| 旌德县| 滁州市| 昂仁县| 遂平县| 临泉县| 镇宁| 色达县| 广汉市| 石台县| 博爱县| 翁牛特旗| 天全县| 泰安市| 精河县| 天台县| 丹棱县| 蓬莱市| 卓尼县| 锡林郭勒盟| 桐柏县| 札达县| 清苑县| 宜阳县| 宁远县| 山东省| 沅江市|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