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分析實驗
- 郭明 吳榮暉 李銘慧 俞飛主編
- 489字
- 2020-05-07 11:42:37
5.1 方法原理
5.1.1 原子吸收光譜的產生
原子可具有多種能級狀態,通常情況下原子處于基態。當有輻射通過原子蒸氣且入射輻射的頻率等于原子由基態躍遷到較高能態所需要的能量頻率時,原子就能從入射輻射中吸收能量產生共振吸收,從而產生吸收光譜。使電子從基態躍遷至第一激發態所產生的吸收譜線稱為共振吸收線。各種元素的原子結構和外層電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從基態躍遷至第一激發態時,吸收的能量也不同,故各種元素的共振吸收線不同,且各具特征,因此其又稱為元素的特征譜線。原子吸收光譜法就是利用基態的待測原子蒸氣對光源輻射的共振線的吸收來進行分析的。
5.1.2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定量基礎
銳線光源是能發射出譜線半寬度很窄的發射線的光源。Walsh證明了當使用很窄的銳線光源進行原子吸收光譜測量時,測得的吸光度A與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數呈線性關系。
A=kN0L
式中,k在一定實驗條件下是一個常數;N0為單位體積原子蒸氣中吸收輻射的基態原子數,即基態原子密度;L為輻射透過的光程。
在一定的實驗條件下,基態原子濃度正比于待測元素的總原子濃度,而待測元素的總原子濃度又與樣品中待測元素的濃度cx成正比,因此通過測定吸光度便可求出待測元素的濃度。
A=k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