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投資理財業的發展

一、理財的由來

個人理財業務其前身是傳統的私人銀行業務(private banking)。私人銀行業務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已有上百年歷史。最初是瑞士的銀行業向極端富有的客戶(甚至擁有數億美元)提供一對一、屬于私人客戶專享的服務,如提供匿名存款服務(目前仍是瑞士銀行業最特殊的服務),提供財務咨詢、投資建議,甚至為客戶安排看病就醫、旅行食宿行程、其子女進入貴族學校就讀等。總之,私人銀行業務給客戶提供的是隨傳隨到、一對一、全面的、綜合的服務,并且對客戶的資產及個人資料提供完全保密的保護。私人銀行業務的客戶一般是擁有巨額財富的富賈豪商、達官貴族等為數不多的極端富有人群。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2001年發表的《Richer Prospects in Wealth Management》指出,“傳統的私人銀行業務通常關注百萬富翁階層”。經營私人銀行業務能夠帶來很高的投資回報率。

在20世紀最后幾十年里,國外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開始不僅僅滿足于經營傳統的私人銀行業務。首先,大眾富裕階層的迅速發展促使各類金融機構將個人理財業務服務對象逐步擴大延伸。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的持續增長催生了一個重要群體是大眾富裕階層。Merrill Lynch認為全球富裕客戶的數量自1997年起已經增長了67%,目前仍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其次,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銀行大幅度降低了服務成本、提高了效率,于是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銀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擴展了個人理財服務范圍,在私人銀行業務的基礎上,發展了面對大眾富裕階層的貴賓理財業務。因此許多國外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同時面對高端富裕階層和大眾富裕階層,分別提供私人銀行服務和貴賓理財服務。例如,Merrill Lynch就是專門面向百萬美元富豪提供財務顧問及信托等私人銀行業務,而資產少于100萬美元的大眾富裕客戶則接受以優先、優惠為主要特征的貴賓理財業務。花旗銀行認為,在亞洲擁有10萬美元以上的富裕客戶超過1000萬人,其中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就可以加入其私人銀行。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機遇面前,包括銀行在內的各種金融機構紛紛挖掘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加大科技投資,建立個人理財平臺并積極搶占個人理財市場,使個人理財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歐洲、美洲等個人理財業務比較發達的地區,至少有五類金融機構競爭個人理財市場,包括私人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獨立理財咨詢師、理財咨詢機構、新興銀行、理財門戶網站和零售銀行。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其動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一些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200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為外幣理財業務創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幾年外匯理財產品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沒有形成競爭市場。2004年11月,光大銀行推出了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陽光理財B計劃”,開創了國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先鋒的直接原因是,在當時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定期儲蓄存款占比較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能夠增強其吸儲能力,緩解資金趨緊壓力。2006年以來,隨著客戶理財服務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場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特別是面對存款市場激烈的同業競爭,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持續加大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發行力度,不斷豐富和延伸理財品牌及價值鏈上的子產品。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2005~2007年分別(發行)銷售個人銀行類理財產品190億元、755億元和1544億元,年均增速達185.3%;而2008年僅上半年即累計(發行)銷售個人理財產品54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倍。憑借網點資源、客戶資源、綜合實力優勢,國有商業銀行目前已經占據國內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是內在需求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轉變經營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壓力,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商業銀行唯有加快理財業務發展的創新步伐,通過負債結構與收益結構的轉變,形成理財產品與儲蓄存款的聯動效應,才能在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理財現狀

(一)國外理財現狀

國外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將個人金融業務作為發展重點,面向中高端客戶的個人理財業務競爭十分激烈。在這種經營環境下的個人理財業務呈現出以下特點。

1.個人理財業務品種多樣化

信托、投資業務占有重要地位。國外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的個人理財業務品種豐富多樣,包括銀行、投資管理、保險、個人信托等各類金融服務,并提供有關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國外個人理財業務主要品種如表1-2所示。

表1-2 國外個人理財業務主要品種

2.個性化理財方案

除了為客戶提供種類豐富、應用方便的各種投資理財工具以外,根據客戶的年齡、職業、收入、家庭等實際情況開展綜合理財咨詢,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個性化理財方案,協助客戶實現財務目標是國外金融機構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通用模式。在這種個人理財模式下,金融機構充分挖掘并滿足客戶在人生中每個階段的不同理財需求,把建立并維持“一生”的合作關系作為個人理財經營的重要原則。以瑞士聯合銀行(UBS)為例,其個人理財業務覆蓋一個人從嬰幼年到老年的每一個人生階段。UBS提供的個人理財業務如表1-3所示。

表1-3 UBS在客戶人生不同階段提供的個人理財業務

3.綜合化、立體化銷售和服務網絡

信息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為金融機構擴展個人理財業務創造了條件;同時,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的有機整合是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其主要特點有兩方面:第一,金融機構與目標客戶實現溝通、達成交易的途徑和手段呈多樣化、綜合化、立體化。除了傳統的營業網點、ATM等自助設備以外,客戶還可以借助互聯網、電子郵件、電話、無線接入設備等多種途徑辦理賬戶查詢、轉賬、投資等理財業務。第二,基于信息技術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普遍應用,金融機構借助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技術對客戶的信息進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使得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的理財服務成為可能。

4.從業人員專業化

個人理財業務的從業人員——理財策劃師已經成為熱門職業,2001年美國“全美職業評價”排名第一的職業就是理財策劃師。而針對理財策劃師的各種認證考試、行業組織也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國際理財策劃師協會(Financial Planning Association, FPA),該協會負責組織對個人理財從業人員的認證考試、頒發從業執照、制定職業操守、對理財策劃師的從業行為進行監督規范等。而各類金融機構普遍把配備高水平、專業化的從業人員作為推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關鍵環節。以匯豐集團為例,其推行個人理財服務的重要策略就是多元化的理財服務加上專業的理財策劃師。

5.個人理財服務全球化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強的今天,許多跨國金融機構推行個人理財服務已經不再局限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而是將其擴展到全球范圍。以荷蘭銀行為例,其私人銀行業務已經擴展到歐洲、美洲的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國內理財現狀

近幾年,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得到快速發展,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以及信托等行業都努力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但是,由于受到許多傳統觀念的制約,與國外成熟的個人理財市場相比,我國個人理財市場還比較落后。

1.傳統的家庭觀念是影響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首要原因

個人理財業務的理論基礎是生命周期理論。根據生命周期理論,一個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收入和支出情況不同,并且在大部分生命周期中,收入和支出往往也不匹配。如果不加以財務規劃,可能就會出現年輕時因收入相對少而生活拮據,中年時收入非常富裕而消費相對少,年老時因收入下降特別是養老、醫療等支出非常大可能又會導致生活水平下降。在西方國家,家庭代際之間是一種“接力模式”,上一代對下一代有撫育義務,而下一代對上一代無贍養責任。也就是說,上一代需要把孩子撫養成人,之后孩子就獨立生活,并且孩子大了反過來也沒有義務贍養老人。因此,在西方國家,平衡各個生命周期的個人理財規劃就顯得非常必要。但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的家庭代際關系是“反饋模式”,即上一代撫育下一代,下一代反過來也要贍養上一代。在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家庭觀念中,“撫育兒女”是父母的職責,“贍養老人”是兒女的義務。這樣父母和兒女之間的“相互反饋”本身就平衡了不同生命周期中收入支出的不匹配。這樣,個人理財的需求自然就受到了影響。

2.傳統的互助觀念抑制了對個人理財的需求

個人理財強調的是通過規劃并采取綜合財務手段來平衡個人的財務收支。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守望相助是一種積極的入世觀。親戚、朋友、鄰居、同事之間誰一旦有事,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遭遇天災人禍,大家都習慣以實物、“份子”、捐贈或借錢的形式表示關愛和提供幫助。正是這種相互幫助得以渡過難關,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們的理財意識,弱化了人們對個人理財的需求。而在西方國家,非常強調個人的獨立性,無論是親友還是鄰里之間,幾乎沒有類似于“份子”這種形式的經濟上的“互助”,也幾乎沒有個人之間的相互借貸。因此,在西方國家,個人理財規劃幾乎成為每個公民合理安排收支、提高或穩定生活水平的基本內容。

3.單一追求增值的理財觀念影響了個人理財規劃的全面發展

與西方國家強調財富的保值并維持生活穩定在一定水平上不同,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非常看重財富的增值。波士頓咨詢集團的調查顯示,亞洲高端個人理財業務產生的利潤平均約占管理資產額的0.5%;而在歐洲,這一數字為0.3%。這種差距反映出亞洲地區富人們的投資文化。富人尚且如此無窮無盡地追求財富,渴望致富的普通老百姓則更看重財富的增值,即投資收益。因而,我國目前的個人理財幾乎就是投資理財,這就導致個人理財的畸形發展。當然,金融機構和個人未能全面理解個人理財,金融機構不能向大眾提供真正全面的個人理財服務,也是導致個人理財畸形發展的重要原因。

4.財不外露觀念影響了金融機構向客戶提供綜合性的個人理財,也影響了個人理財的全面發展

財不外露一是因為一些人的相當一部分收入是灰色甚至是非法收入,二是很多富人擔心露富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血光之災。而個人理財是由專業理財人員通過與個人客戶充分溝通,根據客戶的階段性生活目標和生活、財務狀況,確立理財目標,并且幫助客戶制訂出可行的理財方案的一種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如果客戶不能將自己或家庭的財務狀況告知理財規劃師,理財規劃師也就不能向其提供綜合性的理財服務。

5.風險意識和保險觀念是制約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又一障礙

具體表現在:一是對風險認識存有偏差,寧肯亡羊補牢,也不愿未雨綢繆。二是習慣于利用儲蓄來應對各種諸如醫療、傷殘等風險。三是對保險的經濟補償本質理解不深。四是中國人說話辦事都圖個吉利,一談及保險似乎就預兆有不祥的事情將要降臨到自己頭上,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將保險納入自己的考慮范圍。

雖然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還受到以上觀念因素的制約,但隨著我國諸多傳統觀念的轉變,我國個人理財市場終將獲得健康、快速、全面的發展。

四、個人理財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促使居民個人財富迅速增長。同時,我國居民的經濟生活日趨復雜化,居民的個人經濟行為已經從單純地辦理儲蓄發展到住房信貸、消費信貸、外匯、保險、證券投資等諸多方面,因此對個人理財業務存在較大的需求。所以國內銀行、保險公司等眾多金融機構已經把大力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作為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雖然國內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客戶需求等方面與國外存在著巨大差異,但是國內金融機構依然能夠借鑒國外各類金融機構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首先,金融機構應明確自身定位,確定目標市場。國內富裕個人客戶群體已經比較龐大。在這一服務群體中,擁有財富的數量也懸殊,也存在大眾富裕階層、百萬富翁階層、極端富裕階層,不同階層客戶的個人理財需求也差別巨大。國內任何一家金融機構目前都不可能為包括每個階層的客戶提供個人理財服務。因此,應根據金融機構自身特點準確定位,確定目標市場。其次,金融機構應盡快構建個人理財平臺,綜合應用信息技術,不僅為客戶提供方便的理財工具、理財途徑,同時還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最后,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盡快建立起一支專業的個人理財策劃師隊伍,為個人客戶提供綜合化、個性化的理財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竹县| 教育| 朔州市| 基隆市| 崇明县| 邵阳县| 金阳县| 易门县| 高陵县| 广元市| 雅安市| 马鞍山市| 杭锦后旗| 新沂市| 杂多县| 息烽县| 汉阴县| 广东省| 仙游县| 麻江县| 丰城市| 广平县| 璧山县| 扬中市| 高台县| 利辛县| 拜城县| 瑞昌市| 芒康县| 凤城市| 吴堡县| 金昌市| 高雄市| 阜南县| 大悟县| 武山县| 阳城县| 吉林省| 乾安县| 大连市|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