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動畫全攻略:策劃·制作·管理·推廣
- 王威
- 4953字
- 2020-07-01 15:59:22
3.1 創作之道
人類語言最獨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夠傳達“人”和“獅子”的信息,而是能夠傳達關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而且,只有人能夠表達從來沒有看過、碰過、聽過的事物,且能把這些虛構的故事講得煞有其事。所以對于“故事”本身來說,難點不在于講故事,而是講出來的這個虛構的故事如何能讓人相信。
對于動畫片本身來說,故事是最重要的。即便你的角色形象做得再完美,沒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也很難讓觀眾去喜歡上它。
對于創作團隊中的個體來說,無論在團隊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編劇、導演、策劃、美術、設計、分鏡、軟件操作、配音,始終都要為動畫片中的故事服務,沒有故事,你所做的就只能是技術活。
對于觀眾來說,最在意的始終是故事。如果故事足夠精彩,觀眾可以容忍糟糕的畫面和制作技術,例如《新世紀福音戰士》最后兩集中有大量純色背景(圖3-1),《海賊王》動畫300集以后由于角色走形被很多人詬病(圖3-2)。

圖3-1 《新世紀福音戰士》劇照

圖3-2 《海賊王》劇照
創作之前,首先要確定這個故事打算做成什么類型的。國際上把故事的類型概括為37種,分別是動作(冒險)、卡通、集體演出、實驗、傳記、友誼、都市故事、喜劇、犯罪、幻滅或覺醒、紀錄片、喜劇、教育片、幻想、歷史劇、恐怖、旅行、愛情故事、成長故事、仿紀錄片、音樂電視(MTV)、音樂片、神話、沉迷(沉溺、誘惑)、個人、后現代、懲罰、心理劇、真人秀、拯救、科學幻想、社會問題、體育、超自然、悲劇、戰爭、西部片。
確定主題以后,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故事、角色和劇情的創作了。
3.1.1 故事框架的創作
我們每天都在講故事。
比如爆料一下某人的八卦,或者聊聊昨天晚餐上的糗事,甚至抱怨下作業或工作太多。但這些所謂的“故事”,和我們要創作的動畫片完全是兩碼事。
我們日常所講的故事,往往只是生活中零散的小事。而創作一部動畫片,則是要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編劇卡爾·伊格萊西亞斯(Karl Iglesias)對故事有一個極簡明的定義:“一個故事就是某人拼命想得到某些東西,卻又被許多困難阻礙而不可得。”[注]
從這個定義里可以看到,故事有必要的三個元素:角色、目標和沖突。
角色:這個故事是關于誰的,通過誰的視角來敘述劇情。
目標:角色拼命想得到的某些東西,或者想要達到的目的。
沖突:阻礙角色達到目標的各種困難、障礙和困境,沖突一般有三種形式—角色和角色的沖突、角色和環境的沖突、角色和自身的沖突。
接下來我們給大家提供一個公式,按照這個公式進行操作,可以很快組合出一個大致的商業動畫框架。
角色可以簡單地分為以下三種。
強大的(代碼A1):具有強大能力的角色。
普通的(代碼A2):能力值正常的角色。
弱小的(代碼A3):沒有什么能力的弱小的角色。
目標往往建立在需求之上,正常的需求主要有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層面的需求,所以我們把目標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食物(代碼B1):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復仇(代碼B2):可以是為了親人、朋友,也可以是為了部落、國家。
愛情(代碼B3):女性受眾群體很喜歡的主題。
生存(代碼B4):對于死亡的恐懼是最強烈的。
夢想(代碼B5):屬于精神層面的需求。
沖突的種類有且僅有三種,具體如下。
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沖突(代碼C1):角色之間目標對立,從而引發沖突。
角色與環境之間的沖突(代碼C2):環境可以是外部環境,也可以是內部環境。
角色與自身之間的沖突(代碼C3):與自己的性格、弱點相對抗,即戰勝自我的過程。
將上述的角色、目標和沖突各選一種,然后進行組合。
例如A1+B1+C1,歸納起來就是強大的主角要找到食物,但這些食物在另一個部落那里,主角需要從他們手中把食物奪過來。
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的公式,但卻能夠很快給你帶來一個具體的故事框架。然后,我們可以在這個框架上盡情地發揮想象力,加入足夠多的細節,使它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
3.1.2 角色的創作
沒有角色,故事就不存在。
商業動畫尤其重視角色,因為觀眾看完一部動畫片,印象最深的一定是片中的角色。
幾乎所有的商業動畫都會挖空心思讓觀眾記住片中的角色,最簡單也最有用的辦法就是把整部動畫片的名字以角色名字來命名,例如《黑貓警長》《哆啦A夢》《湯姆和杰瑞(Tom and Jerry,中文譯為貓和老鼠)》等。
對于觀眾來說,能夠記住并喜愛的,一定是能夠引起其共鳴的角色。
所謂共鳴,是指“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產生的情緒”。而這種情緒的產生,往往源自這個角色在面臨問題或困境時那種獨特的處理方式。
其實這就跟現實中我們交朋友一樣,真正知心的朋友并不一定是外貌、體型相似的,但一定是有著共同愛好、話題,在遇到一些問題時能夠采取彼此互相認同的處理方式的人。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角色的內在設定,例如性格、行為、語言的重要性,要略大于角色的外在形象設計。
接下來就要面臨一個很具體的問題:如何才能創作出一個好的角色呢?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有感而發,例如你喜歡哪種類型的角色,把它直接寫在紙上就可以了,盡可能地描述清楚它的性格、行為、外貌和體型特征,如果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哪種類型的角色,也可以把自己身邊的好朋友設計成動漫角色。
如果上述方法不適合你,那也可以嘗試一下下面列出的角色創造公式。
我們在上一小節中列出了角色的三種類型,分別是強大的(代碼A1)、普通的(代碼A2)和弱小的(代碼A3),可以先記住這3個代碼,接下來的公式我們用小寫字母來代替。
第一項(代碼>a),列出角色生活的地點,例如:英國、冰箱里、農舍中、月球上、抽屜里、草原上、小溪中、大腦里等。
第二項(代碼b),列出角色的性格或特征,例如:愛搞笑的、嚴肅的、愛睡覺的、美麗的、胖胖的、聰明的、想統治世界的等。
第三項(代碼c),列出角色是什么,例如:老人、小男孩、小老鼠、狗、企鵝、機器人、小精靈、樹人、白細胞等。
第四項(代碼>d),列出角色的職業,例如:牙醫、外星人、警察、家庭主婦、廚師、鎮長、詩人、小偷等。
創造角色的公式就是:A(a+b+c+d)。例如一位強大的英國愛搞笑的老人牙醫、弱小的大腦里想統治世界的白細胞小偷。
按照這樣的公式把角色的信息相加在一起,很快就能得到一個具體的角色,然后我們可以加入更多的細節,讓這個角色更加飽滿。
3.1.3 情節的創作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故事,以及一個特色鮮明的角色,接下來我們就需要認真考慮一下,這部動畫片要怎樣去開始和發展。
長篇動畫片可以分為兩類:動畫系列片和動畫連續劇。
動畫系列片的特點是每集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行為習慣,以及角色之間的相互關系貫穿全片,基本上不會有什么改變。例如《哆啦A夢》《蠟筆小新》《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都屬于動畫系列片。
動畫連續劇的特點是從第一集到最后一集,連起來講述了一個完整的“大故事”。在連續劇中,主要角色的性格、角色之間的關系都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發生一些變化,包括主人公的成長和成熟、人物關系的聚散離合。例如《龍珠》《圣斗士星矢》《海賊王》《鎮魂街》《羅小黑戰記》都屬于動畫連續劇。
在策劃之初,要考慮到商業動畫的特點就是增加播映量,從而達到吸引受眾、增加粉絲的目的,所以集數越多越好。這是因為一部動畫片的集數越多,在電視臺或其他媒體上的播放次數就會越多。以在電視臺播出為例,一部52集的動畫片,以每天兩集連播的形式播出,能播26天,也就是說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觀眾每天都能在電視臺看到這部動畫片在播映,這樣能夠使更多的觀眾看到。而如果集數太少,幾天就播完了,就會出現有的觀眾聽說這部動畫片很好看,準備去看的時候,這部動畫片已經播完了的情況。
因此,商業動畫從前期的策劃起,就應該以52集為最低要求來準備。而且一旦這部動畫片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一定會接著做下去,例如動畫片《熊出沒》《喜羊羊和灰太狼》已經制作數百集之多了。
所以在創作情節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后續問題,也就是說當第一部的52集完成以后,是否給情節留有繼續發展的余地。假如在第一部結尾的時候,設置成所有主角都死掉了,那下一部的情節發展就會變得極為困難。
其實業內有一種“情節套路”,即為每一集的情節都設置一個固定的套路,以后每一集都按照設置好的“情節套路”來發展,這樣即便后續要做幾百集甚至幾千集都是沒問題的。
例如動畫片《變形金剛》的“情節套路”:每一集中,霸天虎都想出了一個新的陰謀要消滅汽車人,而汽車人總能想出辦法來破壞這個陰謀。《熊出沒》的“情節套路”:光頭強每一集都想出一個辦法來砍樹、破壞森林,而熊大熊二總能想出對策阻止光頭強。《哆啦A夢》的情節套路:哆啦A夢每集都能拿出一個新道具,來幫助大雄解決麻煩。
筆者策劃的動畫片《快樂小鄭星》,講的是一群外星小精靈們的故事,當時出的第一版的“情節套路”如下。
動畫系列片《快樂小鄭星》情節設定第一版:
宇宙中,有一顆名為小鄭星的星球,上面住著一群綠色皮膚的居民。他們過著安逸的生活,也常常會遭遇新的麻煩,不過他們總能戰勝困難。
這一版的問題其實挺突出的,主要問題有兩點,一是沖突的設計太籠統,不夠具體;二是主要角色沒有突出。
當時編劇們想設定成類似于鳥山明老師創作的《阿拉蕾》那樣的情節。在那部動漫中,阿拉蕾和她的朋友們在企鵝村里生活,沒有固定的反派,甚至很多情節也是平時的生活。但筆者當時想的是,我們的編劇不是鳥山明,《阿拉蕾》的情節設定之所以能大獲成功,主要在于鳥山明老師異想天開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而我們的編劇都太年輕。
此外,還有一種思路模式—“核心法則”。具體來說,就是先制定出該動畫世界運行的核心法則,例如《七龍珠》這部動畫的核心法則是“找到散落在各地的七顆龍珠,就能召喚出神龍,實現任何一個愿望”。然后編劇再根據這一法則,去構思在這樣一個世界中,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皮克斯在進行《怪物公司》的劇本創意時,找到了一條通向該動畫片中世界的捷徑,這條捷徑在《玩具總動員》制作過程中就幫助他們對該片進行了清晰的梳理。具體來說就是首先建立故事的“核心法則”,然后思考從這些法則出發,按照邏輯發展可以得出哪些結論。鮑勃·彼德森是這部動畫片的故事監制,他說,安德魯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就是“怪物的能量來源是尖叫聲”,這個設想具有分水嶺意義,它幫助我們構建了怪物世界,理清了那個世界中的事物聯系。[注]
“核心法則”在很多動畫片中并不常見,但是筆者希望在《快樂小鄭星》中加入這樣的元素,并圍繞著“核心法則”來構建“小鄭星”這個世界。
所以在筆者的要求下,就有了第二版。
動畫系列片《快樂小鄭星》情節設定第二版:
宇宙中,有一顆名為小鄭星的星球,上面住著一群綠色皮膚的居民。
小綠人天生擁有一種名為“原力”的力量,他們可以通過施展原力引發奇跡。原力的來源是坐落在部落深處的古代廟宇,那里埋藏著擁有無限能量的原力石。
小綠人們大多溫和善良,但是其中也有人企圖竊取原力石,統治整個星球。單純的居民們對此一無所知,不過傻人有傻福,他們總能有驚無險地渡過難關,持續著快樂的生活。
第二版增加了“原力”這樣一個“核心法則”,能夠使整部片子像《哈利波特》那樣,有一個能加深觀眾印象的“魔法”元素,并且圍繞著“原力”,把小鄭星構建成一個有魔法的世界,又通過爭奪原力石,使沖突更加具體化。簡而言之,這部動畫的“情節套路”就是爭奪原力石。
但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角色沒有突出出來。因為商業動畫是主推角色的,所以角色之間,尤其是主要角色之間的沖突,是要作為情節的重點進行創作的,于是就有了第三版。
動畫系列片《快樂小鄭星》情節設定第三版:
宇宙中,有一顆名為小鄭星的星球,上面住著一群綠色皮膚的居民。
小綠人天生擁有一種名為“原力”的力量,他們可以通過施展原力引發奇跡。原力的來源是坐落在部落深處的古代廟宇,那里埋藏著擁有無限能量的原力石。
小綠人們大多溫和善良,但是其中也有人企圖竊取原力石,統治整個星球。不過,遇到危機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個強大的“光明衛士”,與敵人對抗,保護小鄭星。大家對“光明衛士”非常尊敬崇拜,然而誰也不知道,平時傻呆呆的道咔竟然就是那個衛士。
這一版中,所有關于故事的元素都齊備了,同時“情節套路”也設計好了。
角色:強大的小鄭星上主持正義的“光明衛士”。
目標:守護小鄭星的和平與安寧。
沖突:正義的 “光明衛士” 與反派們做斗爭, 保護原力石和小鄭星居民的安全。
情節套路:每一集中,反派們都想出一個陰謀去竊取原力石,而“光明衛士”總能擊敗反派,守護住原力石(圖3-3)。

圖3-3 《快樂小鄭星》宣傳海報